资讯
2021-09-01
声音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战略定力,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西藏时指出。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创建国家公园为牵引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呵护好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7月21日至22日,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在韶关市调研时强调。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尤其是发展海上风电及相关产业,既是保障广东省能源供应安全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优化广东省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
——8月3日,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赴阳江市调研时强调。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动美丽广东建设,不断厚实绿色发展的底色和成色,为实现广东生态环境保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而不懈奋斗。”
——7月31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周德全在接受广东电视台记者专访时强调。
“‘十四五时期,广东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环境保護迈向更高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东。”
——近日,民进广东省委会主委、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在接受《南方》杂志记者专访时表示。
数字
56.1%
在国家草原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的带动下,2020年,全国完成种草改良面积4245万亩,全国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1%,比2011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全国重点天然草原平均牲畜超载率下降到10.1%,比2011年下降17.9个百分点;全国鲜草产量达到11.13亿吨,草原生态状况持续向好,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140万元
近日,全国首例室内公共场所控烟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胜诉,涉案商场因在室内设吸烟室,被判赔偿140万元环境修复费用、服务功能损失费。法院认为,室内公共场所相对封闭,往往通过排风换气、空调等设备进行空气调节,其室内的空气要素属于经人工改造后的自然因素,同时其空气质量影响的也非单纯个体,而是不特定的多数人,故公共场所室内空气符合上述法律规定的环境概念。
146个
近日,广东省林业局印发《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新版《名录》保护物种由原来的81个增加到146个。其中哺乳类10种,鸟类107种,爬行类14种,两栖类12种,昆虫类3种。新版《名录》增加了蝙蝠类和昆虫类,弥补了以往名录的不足。这也是自2001年实施《名录》以来首次调整,按照濒危性、珍贵性、相似性、独特性、兼容性、关注度6个原则,对全省陆生野生动物进行评估制定。
260个
作为南京首个生态修复型项目,江苏南京园博园国土空间综合整治项目近日通过省级验收。该项目是江苏园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验收标志着,在矿坑上建起来的江苏园博园的土地整治工作画上了句号,也为全市260个关闭露采矿山提供了“治理样本”。
1000万元
近日,浙江省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兰溪分局根据《金华银行碳权贷业务管理试行办法》完成企业碳排放权价值评估。针对企业61万吨碳排放配额,协助金融部门制定以碳排放配额为质押进行融资支持的服务方案,参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确定授信额度,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进行质押登记和公示,最终成功发放碳排放质押贷款1000万元。
21.7万
近日,佛山市三水区一企业因存在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证后管理规定开展自行监测、污染物排放信息公开及管理台账记录等行为,被罚款21.7万元。这是《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三水区首次针对企业的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违法行为作出处罚。
事件
二十国集团能源与气候联合部长会召开
7月23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出席在意大利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能源与气候联合部长会,深入探讨应对气候变化、清洁能源转型等议题。中方强调,各方应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公平、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维护和落实《巴黎协定》。气候资金是维系气候变化多边进程政治互信的重要基础,也是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关切。发达国家应切实履行自身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充足、可预测、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近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引导高校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地结合起来,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中国首个碳中和园区花落上海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上海,已有一处园区能追踪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它就是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园区。根据测算,花博园实现了展期碳中和和园区碳中和,是“双碳中和”的优秀示范案例,由此成为中国首个碳中和园区。7月30日,第十届花博会获得由上海市环境能源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示范园区”证书。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便企利民座谈会
7月28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便企利民座谈会。会上,与会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和有关专家围绕生态环境领域政务服务、行政执法、污染防治、企业发展等方面,开门见山、畅所欲言,同时针对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省生态环境厅有关业务处室现场一一作了回应交流,现场解读相关政策规定。政府、协会、企业三方代表,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座谈会取得了良好成效。
广东各市拟定期公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
近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环境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各地级以上市生态环境局按年度制定更新本行政区域重点单位名录,并在官方网站统一公开本行政区域内重点单位名录、年度自行监测报告。同时,各地级以上市生态环境局按照省级年度生态环境监测方案要求,组织对重点单位周边土壤开展监测。2020年及以前公布的重点单位,应于 2021年10月底前完成周边监测工作,并按要求报送监测结果。
潮州市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7月23日,潮州市召开潮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潮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工作规则》和《潮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水岸同治、综合施策,重点推进枫江流域水污染整治,不断推动全市生态环境向好发展,为“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提供坚强保障。
新政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
7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顺应新时代新要求,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勾勒蓝图。《意见》包括8个部分共25条内容。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明确了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第二部分至第六部分聚焦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出一系列具体务实的举措;第七部分和第八部分分别围绕“完善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和“认真抓好组织实施”,明确了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机制。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0年度报告》出台
7月1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0年度报告》。《报告》内容涵盖2019年我国有关部门、地方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包括强化顶层设计、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基础能力、全社会广泛参与以及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7个方面,全面展示了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战略规划制定、体制机制建设、社会意识提升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
《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若干措施》出台
日前,江西省发改委、江西省生态环境厅等八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快递包装绿色转型23条工作举措,通过建立健全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体系,共同推动快递包装的“绿色革命”。江西省提出要推动快递包装变“绿”,指导督促有关生产、使用、回收处理等企业执行快递包装相关标准,推动快递绿色包装标准有效实施;推动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和可降解包装标识制度的落实,推进认证结果采信;推进快递包装绿色研发、设计和生产,推广应用绿色产品、技术和模式。
《辽宁省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出台
7月27日,辽宁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的《辽宁省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將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条例》共二十一条,主要明确各级各类监管职责、严格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应急管理、强化医疗废物信息化监管、着力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理难问题四方面内容。
《武汉市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生态环境补短板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印发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出台《武汉市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生态环境补短板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方案》聚焦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理、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污水收集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六大领域,筹措约180亿元用于补生态环境短板,计划用3年时间加快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深圳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扬尘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六条措施》
近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共同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扬尘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六条措施》。提出建立施工工地信息共享机制、开展扬尘噪声联合执法行动、修订完善《深圳市建设工程计价费率标准》、修订完善《深圳市建筑市场主体信用管理办法》、修订完善《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等文件、联合印发《深圳市建设工程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指南》和《深圳市建设工程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方案编制要点》六条措施,全力遏制深圳市施工噪声扰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