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伊立替康药物代谢相关基因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2021-09-01张芃胤王雪亮肖艳群
张芃胤, 权 静, 王雪亮, 肖艳群, 鲍 芸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上海 200126)
伊立替康为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是一种无活性的前体药物,主要代谢部位为肝脏,是晚期大肠癌的一线治疗用药,也可用于患者术后的辅助化疗;对肺癌、乳腺癌、胰腺癌等也有一定疗效[1]。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r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osyltransferase 1 family polypeptide A1,UGT1A1)是伊立替康代谢过程的关键酶,它的表达及活性与患者的不良反应密切相关。目前,已发现该基因的113个不同突变体,这些突变体可造成UGT1A1活性升高或降低,甚至无活性或无正常的酶表型。从2005年起,美国要求药品标签上应注明推荐患者在服用伊立替康治疗前的UGT1A1*28基因型[2],这样有助于判断不良反应发生率。日本将UGT1A1*6和UGT1A1*28列为推荐检测项目[3]。临床医生应尽可能获取患者UGT1A1基因型检测结果,并根据相应结果慎重考虑给药剂量,从而在最大程度减轻毒性的同时,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
为了保证UGT1A1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必须要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于2019年在上海地区开展伊立替康代谢相关基因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活动,以评估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分析临床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该项目的检测质量。
1 材料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
收集2019年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伊立替康代谢相关基因EQA参评实验室采用日常检测系统(仪器+试剂+方法)检测样本后,在规定时间内(自样本接收后1周之内)上报至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数据库的检测结果。
1.2 方法
1.2.1UGT1A1*6和UGT1A1*28位点基因检测EQA质评物的制备 (1)向上海市血液中心申请获得约2 0 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阳性人全血样本(废弃用血)。采用QIAamp DNA Mini Kit(德国Qiagen公司)提取基因组DNA,采用NanoDrop One超微量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美国ThermoFisher Scientific公司)进行浓度测定。以基因组DNA为模版,以5'-ACAAGTGAGCAGGCAGTACC-3'和5'-GTCCGTCAGCATGACATCAA-3'为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仪器为Eppendorf GSX1 PCR仪(美国Eppendorf公司);PCR试剂为AmpliTaq Gold 360 Master Mix(美国ThermoFisher Scientific公司),AxyPrep PCR清洁试剂盒购自美国Axygen公司。扩增得到包含UGT1A1*6和UGT1A1*28位点上、下游约940 bp的DNA片段。PCR反应条件:95 ℃ 10 min;95 ℃ 30 s,55 ℃ 30 s,72 ℃60 s,35个循环;72 ℃ 7 min。PCR产物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进行测序;测序反应通用试剂盒(UGT1A1*6、UGT1A1*28)购自北京华夏时代基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将原始基因组DNA用TE缓冲液稀释定量为50 ng/μL的工作液,准备5种(包含UGT1A1*6和UGT1A1*28的野生型、突变型不同组合)能力验证物品的工作液,40 μL/支分装。
1.2.2UGT1A1*6和UGT1A1*28基因检测EQA质评物的评价 制备10个批号能力验证物品,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分别从分装好的能力验证物品中随机抽取10个,在重复条件下检测2次,进行均匀性评价。在2次EQA分发样本的同时,选取1个批号能力验证物品进行同步稳定性检验,取样数量为3支,重复测定2次。
1.2.3 EQA计划的设计 伊立替康代谢相关基因检测EQA计划为1年2次,每次EQA样本盘含有5支样本,其中2支为UGT1A1*6野生型和UGT1A1*28突变杂合型,2支为UGT1A1*6突变杂合型和UGT1A1*28野生型,1支为UGT1A1*6野生型和UGT1A1*28野生型。将样本统一编号后,通过冷链运送至各参评实验室。要求参评实验室采用日常检测系统(仪器+试剂+方法)进行检测,并在规定时间内(自样本接收后1周之内)将检测结果上报至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数据库,超过规定时间,系统将不再接收数据。
1.2.4 结果评价 依据回报结果计算各参评实验室的得分情况,每项检测结果与预期相符得10分,总分≥80分判定为成绩合格。计算各样本的总体符合率和不同检测方法的整体符合率,统计错误的检测结果。
2 结果
2.1 EQA样本验证结果
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基因型检测,确定EQA样本相应靶值,结果见图1;样本盘构成及预期结果见表1。采用荧光分子杂交法进行基因型检测,评价EQA样本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检测结果与预期值的符合率均为100%,EQA样本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同步稳定性。
图1 UGT1A1*6和UGT1A1*28野生型和突变杂合型Sanger测序图
2.2 UGT1A1*6和UGT1A1*28基因检测实验室总体回报情况
参加2019年2次伊立替康代谢相关基因EQA计划的实验室分为29家和31家,在规定时间内收到的有效回报结果分别为25份和22份。在第1次的EQA中,采用了A组(11家)和B组(14家)2套编号不同的样本。2次EQA中,荧光分子杂交法是实验室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所占比例分别为52.00%(13/25)和50.00%(11/22);其次为Sanger测序法,所占比例分别为44.00%(11/25)和45.45%(10/22);仅有1家实验室采用了二代测序的方法。见表1、表2。
表1 第1次伊立替康代谢相关基因检测EQA样本盘构成及检测符合率
表2 第2次伊立替康代谢相关基因检测EQA样本盘构成及检测符合率
2.3 各实验室检测能力评价
2019年上海地区伊立替康代谢相关基因2次EQA结果显示,近90%的临床实验室均取得了满分成绩,有2家实验室不合格。见表3。
表3 2019年上海地区伊立替康代谢相关基因EQA成绩及总体符合率
2.4 3种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比较
本研究将2次EQA中3种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效能进行了比较,荧光分子杂交和二代测序法的阴阳性样本符合率均为100.00%,而Sanger测序法与之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见表4。
表4 2019年上海地区伊立替康代谢相关基因EQA不同检测方法符合率 %(份/份)
3 讨论
在伊立替康的代谢过程中,血液和肠道中的活性代谢产物SN-38水平过高可导致人体出现2种最突出的剂量限制毒性:粒细胞减少和迟发性腹泻[5-7]。SN-38主要是通过位于肝脏的UGT1A1的催化作用而转变为无活性的SN-38G,再通过尿液、胆汁排出。《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概要》[8]指出:与伊立替康代谢相关的基因型主要为UGT1A1*6和UGT1A1*28。UGT1A1*28基因启动子存在多态性,表达量随着TA重复序列的增加而下降,突变纯合子个体SN-38葡萄糖醛苷化活性仅为野生型纯合子的35%。UGT1A1*6(211G>A)是亚洲东部人群中特有的突变等位基因[9],突变频率约为13%。该等位基因可使UGT1A1的活性下降70%,增加了伊立替康毒性作用的发生风险,可使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升高3倍[10-12]。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2019年第1次区伊立替康代谢相关基因EQA计划采用了2套编号不同的样本(A组和B组),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串通,可更好地反映各参评实验室的真实水平。结果表明,大部分开展此项目的临床实验室成绩理想,但也有部分实验室与预期结果有一定的偏差。与预期结果不符的实验室均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且均为实验室自建方法(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LDT)。Sanger测序法一直被认为是临床基因分型检测的“金标准”[13],操作步骤较多,出现差错的概率较高,而且测序结果需要人工判读,对检测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加强检测位点相关知识的培训,完善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避免误报。如UGT1A1*28的结果判读,需要统计TA重复的次数,TA6指A(TA)6TAA,TA7为A(TA)7TAA,很容易将不属于突变区域的TAA碱基序列误判为重复的TA序列,造成错误结果。此外,样本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交叉污染,实验室环境中存在高浓度扩增产物污染,纯化不够彻底造成测序杂峰等,都是结果出现偏差的潜在原因。同时,实验室使用的LDT是否进行过性能验证,准确度、精密度、可报告范围、参考区间、分析灵敏度和特异性等参数是否能够满足临床需求,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验证[14],这些都对临床实验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以及Sanger测序法技术门槛和成本的降低,使得只能在少数专业检测机构开展的项目逐步普及化,更加凸显了实验室各项质量控制措施的重要性。
伴随着个性化用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检测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型,临床医生在使用伊立替康时剂量能够更加精确。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开展的伊立替康代谢相关基因EQA计划,全面评价了上海及周边地区临床实验室该项目的检测质量。希望通过EQA计划的开展和深入,帮助临床实验室及时发现日常工作中的问题,保证检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