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谱宽体CT探测器宽度对头颈CTA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

2021-09-01王新辉孙丽红王晓光李建文

宁夏医学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细支主动脉弓头颈

王新辉,孙丽红,王晓光,魏 晶,李建文

目前头颈CTA已成为临床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的常用方法。随着CT技术的发展,能谱宽体CT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探测器宽度提高了扫描速度,但同时增加了Z轴过度扫描的范围,辐射剂量有所增加。由于头颈部包括晶体及甲状腺等敏感器官[1],X线辐射对患者具有潜在危害,因此降低辐射剂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群体及放射学者的关注[2]。本研究旨在探讨能谱成像(GSI)CT不同探测器宽度对头颈CTA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20年9-12月临床怀疑急性脑卒中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均行头颈CTA检查。A组20例采用40 mm探测器,B组20例采用80 mm探测器。A组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65.35±12.07)岁,BMI为(23.88±2.86)kg/m2;B组中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63.90±13.28)岁,BMI为(24.07±2.37)kg/m2。2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一侧颈动脉闭塞;扫描范围有金属伪影或图像有移动伪影者。

1.2 设备与方法:应用GE Revolution 能谱宽体256 排CT扫描,A组采用40 mm探测器,B组采用80 mm探测器,其他扫描参数及对比剂注射方式2组保持一致。GSI扫描管电压80~140 kV,管电流采用Assist模式,噪声(Noise,NI)指数7,螺距0.984∶1,转速0.5 s 。扫描层厚和间隔均为5 mm,重建层厚和间隔均为0.625 mm。迭代重建(ASIR-V) 权重选择前置和后置均为50%,重建矩阵512×512。采用对比剂跟踪技术,于肘正中静脉注射碘比醇50 mL(370 mgI/mL) ,注射流速5 mL/s,随后注射生理盐水30 mL。感兴趣区(ROI) 设定为主动脉弓层面,ROI 内CT 值达到100 Hu ,延时2.5 s 自动开始扫描至颅顶。图像重建70 keV单能量,重建层厚为0.625 mm,传输至ADW 4.7图像后处理工作站。测量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中段及大脑中动脉M1中段平均CT值及噪声(SD)值,进行客观评价,对后处理三维图像头颈血管清晰度、细支动脉血管对比剂充盈度及静脉污染进行主观评价。分别记录A、B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 ,依据头颈有效剂量转换系数k=0.003 1 mSv/(mGy·cm), 计算有效剂量(ED),ED≈k·DLP。

1.3 图像质量评估:①主观评价。由2名副主任医师依照双盲法以4分制,对后处理三维图像在头颈血管清晰度、细支动脉血管对比剂充盈度及静脉污染方面进行主观评价[3]。4分:大血管及近端分支边缘平滑锐利,细支动脉血管显示好,无静脉污染;3分:大血管及近端分支显示良好、细支动脉血管显示较好,有轻微静脉显影;2分:大血管及近端分支显示一般,细支动脉血管显示一般,静脉污染较明显;1分:大血管及近端分支对比剂浓度差,细支动脉血管显示欠佳或未显示, 静脉污染明显。②客观评价。由2名高年资医师对A、B组CTA图像主动脉弓、双侧颈总、颈内动脉中段及大脑中动脉M1中段密度均匀区域放置圆形感兴趣区(ROI)进行评价,ROI约为血管横断面直径的1/2,测量其CT平均值和噪声(SD)值,并计算各层面信噪比SNR(SNR=CT平均值/SD值)。

1.4 辐射剂量评估:计算机自动报告出CTDIvol及DLP,计算有效剂量ED=k·DLP(转换系数K=0.003 1 mSv/mGy·cm),对照分析A、B组CTDIvol,DLP 及ED。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客观评价CT值、噪声值、SNR,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辐射剂量比较:A、B 2组患者的年龄、BMI及扫描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包括CDTIvol、DLP及ED,较B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辐射剂量比较

2.2 2组患者图像质量评价比较:主观评价中,A组细支动脉血管对比剂充盈优于B组,静脉污染程度较B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血管清晰度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图1-图4(封三)。客观评价中A组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M1段CT值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弓及颈总动脉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层面SD值及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比较

表3 2组患者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比较

3 讨论

256排能谱宽体CT通过单个X线球管瞬时kV切换(80 kVp、140 kVp)下成像,具有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物质分离基物质图像和有效原子系数等应用平台,可以提供更多诊断信息。超宽探测器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范围扫描,通过后处理获得清晰图像,在头颈部CTA检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既往研究有采用不同探测器宽度降低头颈部检查辐射剂量[3],也有采用管电流调制技术,降低头颈部检查辐射剂量[4-5],本文旨在探讨调节探测器宽度在头颈CTA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采用GSI扫描,管电流采用Assist模式,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至颅顶部,重建70 keV单能量图像。能谱CT单能量图像能够使血管的CT值、信噪比增加,优化血管重建的效果,图像质量较混合能量模式更佳[6]。本研究A、B 2组各层面噪声值无明显差异,但2组主动脉弓处SD值分别为(27.41±5.46)dB、(26.45±3.40)dB,较颈总、颈内、大脑中动脉噪声值值明显增高。分析其原因:①理论上探测器越宽,中心射线与边缘射线倾斜角越大,锥形束伪影就越大,进而影响图像质量,但随着CT重建技术的进步,在实际工作中,探测器宽度的差异对图像质量影响并不大[7]。②由于肩胸部体厚较厚,头颈部体厚较薄,GSI Assist扫描模式、扫描范围内毫安保持一致,所以肩胸部噪声会较头颈部增高。但位于肩胸部主动脉弓、颈总动脉近端及椎动脉近端不是重点观察区域,且血管较为粗大,图像噪声稍有增加不会对影像诊断结果造成影响;颈动脉、椎动脉血管中远段较纤细且为重点观察诊断部位,所以要尽量减少头颈部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更利于观察微小血管病变。

2组患者图像主客观结果显示, A组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CT值明显高于B组;主观结果显示,A 组患者细支动脉血管对比剂充盈优于 B 组,同时静脉污染比B组显著,分析其原因: 扫描时间和探测器宽度成反比,A组扫描时间为5.5 s,B组扫描时间为2.8s,A组较B组扫描时间明显延长,远端细支血管对比剂充盈会更好,所以A、B 2组主动脉弓及颈总动脉处血管的对比剂充盈差异不明显。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处的对比剂充盈A组优于B组,但同时造成A组静脉显影更多,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静脉污染,需要在工作站中后处理将显影静脉剪除,不影响图像诊断。患者均能很好配合检查,扫描时间稍长不会造成运动伪影的增加。

辐射剂量方面,A组较B组CTDIvol明显降低,降低幅度为15.28%。A组ED为(1.14±0.09)mSv,B组ED为(1.37±0.13)mSv,A组较B组ED明显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16.78%。分析其原因[8-9]:多排螺旋 CT 为容积扫描,CT每旋转一次 Z 轴方向扫描覆盖的范围为激活的探测器排数与准直的乘积(即探测器宽度),所以CTDIvol与探测器宽度有关。采集数据时,为获得重建图像所需的足够数据,需要在扫描开始和结束时额外的扫描,以获取数据进行内插算法计算,故在扫描范围两侧需要多采集部分数据,当探测器宽度增加,使得 Z 轴方向过扫描区域面积增加,额外扫描所占比例将增加,从而使扫描剂量相应增长。这与李晓娜等[10]采用西门子64排CT扫描水模模体结果一致,所以探测器的宽度的增加,会增大患者的辐射剂量。

综上所述,在采用能谱宽体 CT 进行头颈 CTA 扫描时,使用 40 mm 探测器宽度,有利于颅内细支血管充盈,同时有效降低了辐射剂量。

猜你喜欢

细支主动脉弓头颈
鲁产细支烟产业发展环境与策略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理论的视角
不同细支卷烟机型卷烟物理指标差异性研究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
一体单分支支架治疗主动脉弓部复杂病变
400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主动脉弓解剖分析
细支烟市场营销策略探析
应用超声三血管气管切面诊断胎儿主动脉弓异常
STK15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Hep-2细胞株生长的影响
关于细支卷烟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头颈肿瘤防治专栏》的征稿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