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内涵及其拓展

2021-08-31王慧慧

理论观察 2021年2期
关键词:拓展内涵

王慧慧

关键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内涵;拓展

中图分类号:G64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2 — 0168 — 03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教育的公益性……不让每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促进教育公平。”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逐步形成国家、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体现教育公平性,确保因家庭困难的大学生有学上的同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虽然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确实很大,包括在同一地区内也有较大的发展差异,但国家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进行基础教育,这也是我国“除盲”行动的一个重大举措,在各个阶段的教育进程中,国家都尽可能地对学费等进行补贴,保证每个考上大学的孩子不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而无学可上,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补贴这类学生,在2007年我国新的资助政策颁布后,高校已经初步形成了“奖学金、教育贷款、助学金、补助金、减免学费、科研补贴”这几种交叉融合的针对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这些有利的资助政策,帮助困难学生解决了基本的上学问题,并且还可以满足其基本的物质需求,令其能够在学校安心的以读书为第一标准。但资助补贴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那么在这样的要求下,改良旧体系,将单纯的物质资助转变为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支柱,是当前高校应当做出的改变。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现状

(一)开展现状和发展

我国的高校资助政策也是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才形成今天的格局,最早的资助政策开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资助方式较为单一,由“助学金”和“奖学金”两种组成,这种较为单一的方式有时并不能够真正起到资助作用,还是有不少的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退学。发展到了2007年,在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助学贷款、上学补贴、学费减免和科研助理等的更多元的、更能发挥资助作用的方式出现,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起到“育人”的效果,告诉学生钱不能只靠资助,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赚来。除此之外,我国在教育资助上的投资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到了今天全国仅在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投资上就已经超过了六百亿人民币,受资助的人数达到了其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其中有特困生百分之十左右,在每个学年的平均资助金额上超过了三千元人民币。从2017年我国逐步开展精准扶贫起,高校也开展了针对特困生的政策——建档立卡,这样的精准化、细致化政策更能准确地帮扶到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可以说,我国高校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从未停止,还越来越重视,而资助工作的开展方式、开展性质、主要内容、具体数量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二)资助模式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高校资助以经济资助为主,根据学生的多少来进行资金分配,其支付形式通常以四种方式为主。一是奖学金的发放,一般是国家奖学金或是由企业或校友所资助的社会捐资奖学金,但奖学金的发放依据主要是学业水平的高低,成绩好的更容易获得奖学金,多少根据成绩的排名来决定,这也是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的方式;二是助学金,这主要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来承担,经济困难学生按照实际家庭情况不同的困难等级来自主申请助学金;三是助学贷款代偿,这就是全部由国家承担的资金费用,其要求就是学生参与大学生入伍,国家对入伍复员重新回到学校的学生进行的学费补偿;四是助学贷款,助学贷款由社会上的金融机构来发放,国家负责学生读书以来所产生的贷款利息,剩余由学生毕业工作后进行偿还〔1〕。

(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体现形式

(四)关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

从上述高校资助育人体现形式可以看出,在国家、社会、学校的长期共同努力下,我国高校资助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在助人和育人两个方面齐抓共管,真正了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绿色通道制度”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帮助因无法提供学费的学生可以正常入学,解决他们经济上的困难,同时在生活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坚定学生求学的信心,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助力。国家所提供的助学贷款一方面缓解经济困难的学生生活上的压力,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行为规范起到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还有力地促进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改革。在新资助政策下增大奖学助学金范围和数额,使更多的因贫困而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得到更大的帮助,为更多经济困难的家庭提供助力,据统计,每年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约占3%的学生可以获得资助,这种奖励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地引导和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刻苦学习,积极向上,发挥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导向作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助学金、扶贫基金、社会企业爱心人士的资助等等,一方面体现了无数人浓浓的爱心,凝聚着对大学生无限的期望,另一方面有助于被资助的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常怀感恩之心去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勤工助学是对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克服自身挫败感,在逆境中奋发图强,帮助贫困学生树立积极向上、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的人生信念,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社會实践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人成才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要坚持育人为本,在经济资助的同时更要关注思想育人实现资助工作效果最大化,从而达到教育长效目的。

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

前文的分析中以及一些数据的调查中都能体现,国家和社会对于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主要是经济方面,对经济上的无偿资助,这样的资助方式固然会满足学生一时对于金钱上的需求,但难以满足对学生的个人价值、生活方式和综合能力的肯定和发展,在思想上也容易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不利于其精神思想的健全发展。而其在思维和思想上无法得到开拓,则会影响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那么这就不利于其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反而可能出现“寒门难出贵子”的情况,毕业以后失去了来自各界的经济资助,一时之间可能难以适应,无力偿还贷款等的情况,这与高校资助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相对于单纯的经济资助,高校理应更注重其思想和心理上的培养和关怀教育,注重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给予其充分地理解与尊重,鼓励其积极参与到社会或者校园活动中去,在实践中认识自己,形成良好的金钱观和发展观念,为今后持续性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原则

资助育人开展的原则首要就是要正确认识“人”,将资助育人的重点放在“育人”上,除了经济补贴以外,更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良好的身心健康条件,其所学知识才能得以发展,这就要提出几点原则:

(一)知识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其实是在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上的传授,但除此以外,负责学生工作的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处的老师们,要多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帮助他们在塑造人格和三观的重要时期,走上正确的道路。在交流过程中,要以尊重平等的方式进行,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保护学生隐私和自尊的方式给予人文关怀

(二)尊重和关爱学生

高校负责资助的教师和班主任在与经济困难学生的交流时,首先要对学生的性格作以了解,再决定交流方式。对个性内向、敏感自卑的学生要循序渐进的沟通,了解其内心的需求和胆怯的原因,再针对性地鼓励学生做事情;而对心理健全的学生沟通时则可以直接一点,在其个人发展的关键节点给予其指导和帮助。

(三)重视个性的培育

许多受资助的学生都会非常重视专业基本功的学习,但对于其他的社团组织却是不太上心,这个时候,就要鼓励他们参与到更多的社会活动和其他的兴趣选修课当中,满足其综合素质的发展〔2〕。

四、高校育人工作开展的可行性措施

(一)经济资助与心理健康有机结合

高校资助多年来在经济资助的条件上越来越好,也有更多的政策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但这样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出现几种情况,一是学生习惯受资助,在毕业以后可能会出现不愿意努力的颓废心态;另一种就是始终处于被资助的自卑当中,尤其是在跟周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比较出来的心理压力;还有一种就是可能会受到外界的诱惑,因为一时的虚荣心去裸贷或非正常途径贷款的情况。高校应该定期开展心理课堂,为经济困难学生在入学时就针对性的了解他们的困惑、解决他们的问题,在面对自卑情绪、外界压力、其他诱惑时应当如何自处,引导他们形成积极乐观,阳光自信,充满上进心的人格。在了解其具体情况时,应该顾及学生的情绪,可以采取匿名问卷、电话了解、一对一面谈等方式,灵活应对。另外,每学期可以适当评优,以“自立之星”等荣誉称号来鼓励学生,树立典型的学生身边榜样,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努力和自强的故事,这也可以激励到其他学生〔3〕。

(二)经济资助与个人能力有机结合

大学生的个人能力体现在学业表现和德育表现上,也就是说,除了学生在其专业上的各项成绩以外,其在社团活动、科技竞赛或是一些志愿者活动的表现中,也要体现出积极参与的态度。在尝试这些活动过程中,经困生更容易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就要鼓励学生直面困难,要有灵活的思维来解决它,在每一次的困难中历练自己,形成不惧困难,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人格。那么学校可以提供的有以下几点:第一,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这个岗位可以分为科研助理岗和学生助理岗,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让学生也有参与到学校建设和科研工作中来,这样学生对学校管理和科研工作有所了解,也能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第二,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规划,比如开展职业生涯活动,邀请学生来体验工作的基本形态,在每个活动关卡中都设置题目,学生通过题目的选择和判断来判断自己适合何种工作,明确职业规划;第三,开展创业大赛或组建发展小组。所谓发展小组就是由受资助学生自己成立的小组,小组内部可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当然,大家也可以在此共享资源、互相监督,共同进步,也能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4〕。

(三)经济资助与未来就业有机结合

许多大学生其实在就业方向上都会有明显的困惑,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方向。那么高校就可以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可以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大会,与人才中心合作,邀请其到学校来举办招聘会,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水平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在此之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引导他们顺利走上社会〔5〕。

(四)经济资助与综合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高校在开展综合素質教育时,以法律、历史、政治等人文教育类的通识类课程为主要内容,这可以让学生具备通识知识的基础,了解我国政治历史法律的发展进程,开阔其自身的眼界,增强其内心的修养和自信,除此之外,高校还应针对经济困难生开展科学、自然、人文、艺术等类别的选修课程,并且将选修课程算进学分中,令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这能让其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进一步得到综合素质的发展,也对其他领域的知识有了更多认识〔6〕。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育人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后,学生的心理和精神需求也要得到进一步的引导,这也是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的必然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始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而经济困难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之下,也能拥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能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参 考 文 献〕

〔1〕周莹.浅析资助育人工作中高校与社会组织的合作〔J〕.大学教育,2021,(04):196-19.

〔2〕邓军彪,郑悦.新媒体时代高校资助工作宣传教育路径创新——基于民族地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案例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1,(01):55-60.

〔3〕黄帅,宋开春,孙颖,王全智.立德树人视域下“解困·立志·强能”三位一体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1,(03):71-75.

〔4〕郭莹莹.育人为本实践创新——新形势下辅导员资助工作方式方法〔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2):45-46.

〔5〕李茜茜.“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关怀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21,(02):33-34.

〔6〕孔月红,史建梅.“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36):45-48.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拓展内涵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