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思维导图有效串联教学环节

2021-08-31姚锦芳王文伟黄大平

物理教学探讨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学环节高效思维导图

姚锦芳 王文伟 黄大平

摘   要:思维导图可以将教学环节有效串联在一起,一图贯穿教学全过程,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教师层面,以初中物理教学“变阻器”一节为例,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阐述思维导图如何将教学多个环节有效串联在一起。

关键词: 思维导图;高效;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1)6-0073-5

一线教师常常处于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的矛盾中,如何将教学各环节有效串联在一起呢?思维导图是值得一试的工具。从教师层面来说,思维导图可以在教师个人备课、备课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课件、课后复习、复习课、难点梳理课等教学环节中得到应用。接下来,笔者结合实例详细介绍。

1    清晰梳理,明确重难点

备课工作中的一个要点是备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梳理出一节课的完整内容,并確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传统的备课过程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手写详细教案,或用Word文档写电子教案。该形式的不足之处有耗时、容易遗漏知识点而不自知,知识点是按照线性关系来呈现(体现不了知识的整体结构),花费大量时间写的教案很难被二次升华利用,可视性不强,不利于组内交流与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考虑在备教学内容的环节用思维导图将一节课的内容按照知识的结构和思维的进程,以典型图与精练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教学内容的全景图,有效整合与应用教学资源。用这种方式梳理教学内容,能引导教师理清本节课的完整知识结构和重难点,让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全局心中有数,使教师研究教学内容的过程更加便捷,教案设计更高效。思维导图文档修改方便,支持分支内容灵活挪动,图文位置稳定。此外,制作出的精品素材,方便被二次修改与利用。图1是笔者用“XMind思维导图软件”呈现的“变阻器”这一节新课的教学内容全景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含三个大分支。第一个分支是“问题引入”,提出“如何改变电路中灯泡的亮度”这一问题,结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改变与灯泡串联的电阻丝长度是最便捷的。第二个分支是“变阻器”的教学过程,首先从定义和原理认识变阻器,接着讲解滑动变阻器(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从滑动变阻器的单图(实物图、结构示意图、元件符号)、规格、使用、分组实验等维度来突破重点教学内容,最后简单补充介绍其他变阻元件。第三个分支是提升应用环节(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境与较复杂的电路,增强对滑动变阻器应用的理解。由于呈现方式等原因,图1仅呈现其主要框架部分。

教学内容的梳理过程是教师从课标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来进行的。该过程是教师深度备课、厘清教学重难点的过程。新课教学可以参考这个方式梳理知识点,生成的思维导图即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这让备课过程更加便捷、高效、可视。此外,此模式能帮助教师更轻松地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标注在思维导图上,并通过不断反思,使思维导图更完善,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2    合理分工,发挥团队力量

现行的集体备课主要模式是备课组成员聚在一起,大家共同商讨教学的过程和重难点的突破方法,一般每次都有一位主讲人,其他成员稍作补充。总体来说,集体备课的效率往往不够高,难以全面呈现和把握整个教学过程。另外,参与度不够高,主讲人以外的其他成员多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参与其中。最后,集体备课的过程以文字记录为主,记录者花费大量时间记录大家讨论的过程,这样的记录效率有待提升。

思维导图可以给集体备课带来新思路。笔者经过实践研究,得出一个基于思维导图的循环集体备课模式(图2)。假如一个备课组有四位成员,代号为A、B、C、D(人数更多则将任务再细化,人数少则每人多项任务),四位成员在一节新课备课的过程中都有任务在身,第一位负责用思维导图画出教学内容全景图(类似于图1)。第二位在全景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出一节课的重难点,标注在思维导图上,图3所示的是思维导图中“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的部分内容,“使用”二字的前面插入的小红旗是重点知识的标志(也可以用其他图标)。标注重点后还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方案去突破,并把策略补充在思维导图上。如何补充在思维导图上而不影响整体的知识呈现呢?可以使用XMind的笔记功能。第二位老师可以把自己理解的该重点知识的突破方法用笔记功能输入在笔记框中,笔记内容默认处于隐藏状态,想要查看笔记内容,需要用鼠标点击图3“使用”二字后面的三条横线图标,鼠标点击其他位置时,笔记又隐藏起来。这样既可以方便组内准确交流,又不影响思维导图呈现知识,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巧妙体现在同一张图上。难点的标注方式也一样。第三位是在前两位的基础上,搜集补充性的素材,如:趣味视频,准备演示实验的器材,与实验员沟通学生分组实验的事宜等。第四位是要寻找优质经典题,将课堂练习嵌入到思维导图的相应知识分支中,课后练习单独排版成页……

这样,基于思维导图的集体备课模式有以下优势:四位成员各司其职,参与度高,发挥各自的优势,合力完善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与素材准备,形成精品课例;每位老师的任务可以轮换,这样也能促进老师们多方面能力的提升;老师们不是单独工作,备课组是合作的共同体,每位老师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还要帮助核对与完善组员的模块,最后形成的精品资源是大家共享的;思维导图在集体备课过程中的不断更新与修改的过程就是集体备课的记录过程,教师不需要再疲于应付集体备课本的内容记录。

3    逐级展开,呈现教学内容

备课与集体备课后生成的思维导图可以在课堂上当课件使用。传统的课堂中,我们用PPT来辅助教学,但它往往呈现碎片化的内容,无法展现教学的整体流程与思维的进程,且设置动画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用思维导图充当课件,知识点的呈现方式是逐级展开的,条理清晰,其优点主要有:有利于引导学生顺着逻辑思路来思考,他们看得到教学的进程和知识的来龙去脉,更容易跟上老师的步伐; 思维导图将多种教学素材融合成整体,形象生动,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的思维导图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总结归纳与应用思维导图的能力;思维导图可以将较为抽象的知识以一个更加系统、完善的面貌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知识结构网络;思维导图文件收放自如,可以一键展开或收拢所有子分支,收拢状态的思维导图,需要点击才能展开下一级内容,无需逐个设置动画;把备课的素材上课用,可以节约出更多的时间优化教学内容,大大提高备课的效率。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要在教室正常使用思维导图文件,需要在教室电脑端下载相应软件,或者在教室电脑下载同屏软件,用已经下载了思维导图软件的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与教室电脑同屏呈现教学内容。

4    一鍵导出,课后巩固好素材

上完课的思维导图文件,还能用于学生当天课后复习。为方便学生查看,教师应将思维导图生成图片,其方法是在“XMind思维导图软件”界面上:点击“分享”,选择“PNG”后即可将本节课的思维导图生成图片,保存在PC端。生成出来的图片如图1所示,教师将其发送到学生群,学生们就可以根据图片来重新梳理笔记,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该图还能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对照完整知识结构图,明确自己薄弱的环节,且有针对性地思考与突破。因为上课用的就是这份文件,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情境记忆,复习的效率更高。且图片格式点开就可查看整节课的内容,不用像PPT那样一页一页地去寻找,可以降低学生心里的惰性和畏难情绪。

5    拼接融合,生成单元复习素材

在每一节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高效快速地合成章节复习课的素材。整章的知识以更详细、清晰的形式呈现,能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图4所示的是8年级《物理》第9章“章节复习”的思维导图(收拢图),它是基于第9章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和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新课思维导图的基础上,通过再整理形成的章节复习素材。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压力”的理解不够深刻,所以在第一个分支中把“压力”的相关知识单独梳理出来。此外,学生在解决综合性的压强和压力问题时,常常陷入混乱,所以在最后一个分支将固压与液压问题解题思路进行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突破难点。以上就是新课思维导图融合为章节复习思维导图的过程,有新课思维导图作为基础,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就可以快速生成精品复习课素材。

复习课上,用好此素材,既能呈现完整的知识结构,又能有针对性地巩固重难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老师的思维导图进行质疑与补充,引导学生上台讲解与分享。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将优化思维导图的学生姓名加入到思维导图作者栏中,这样基于思维导图的生生与师生互动相结合的模式,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点燃复习课的热情。

若没有时间开展复习课,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配上语音讲解,用“Camtasia”软件将解说音频和视频组合,生成一个声音清晰、语言精练、画面生动的优质复习课视频,接着将复习课视频生成二维码,方便学生扫码查看(图5)。让学生在课后对本章的知识进行巩固与梳理,这个素材在期末复习还能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6    精准施策,难点层级突破

初中生还处于思维能力和分析水平相对较低的阶段,面临较抽象、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学习,难免陷入困境。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将知识难点梯度分解,用一张思维导图将难点内容按梯度呈现出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进行“闯关”,闯到哪一关卡住,就说明学生在这一关存在问题,教师就可以针对性地辅导,让学生顺利跨越这个思维障碍,学生也更容易察觉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求助与突破。

电学“故障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笔者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该专题层层递进地梳理,用游戏闯关的模式,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挑战内容从最简单的青铜等级——两灯泡串、并联电路故障分析(电路中没有电表,只有两个灯泡串联或并联的电路故障分析),到白银等级——串、并联电路中加入电流表和电压表,已知故障分析现象(电路中增加电流表和电压表后,故障分析的难度升级),到黄金等级——在上一级基础上加入滑动变阻器,已知现象分析故障(已知现象分析故障比已知故障分析现象要更难),到钻石等级——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梳理家庭电路常见的三种故障题型),到最后“课堂限时训练”(挑选与前面五关相关的典型题,考查学生对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情况)。

一图一难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了学生对题目条理性和清晰性的认识,对于提高解题的速度与解决难题的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学生还能时常复习巩固难点专题,将“让人焦虑的难点”升华为“让人获得成就感的兴奋点”。

7    小  结

思维导图可以将教学多环节串联在一起,使教学工作更简洁、高效。但思维导图也不是万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应用思维导图,且要精心设计优质作品才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艺凡.让课堂更“智慧”——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五种应用[J].发明与创新·中学生,2020(04):56-58.

[2]刘滢.浅谈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2(20):67-68.

(栏目编辑    李富强)

猜你喜欢

教学环节高效思维导图
“万丈高楼”由此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强化学校管理 提升教学质量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