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补肾健脾调经方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观察

2021-08-31高秀敏沈美君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任脉月经不调月经周期

高秀敏,沈美君

(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2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7)

月经不调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月经经期或周期紊乱,月经量过多或过少,伴有经期前后腹痛等[1]。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就业压力的增加,该病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西医治疗多使用雌孕激素促进排卵及调节月经周期,虽有一定临床疗效,但停药后多易复发,且存不良反应。研究显示传统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治疗月经不调优势明显[2],中药联合针灸是中医临床常用治疗月经不调的有效模式[3]。笔者2018年4月—2020年4月运用针刺联合补肾健脾调经方治疗月经不调患者,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 例月经不调患者均为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4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5~44岁,平均(33.82±5.03)岁;病程4~29个月,平均(12.5±8.1)月;月经先期20例,月经后期12例,月经先后不定期8例。4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14~45岁,平均(32.26±5.35)岁;病程3~28个月,平均(11.9±8.7)月;月经先期22例,月经后期11例,月经先后不定期7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 05)。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妇产科学》中月经不调的诊断[4];2)符合《中医妇科学》[5]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月经不调相关诊断标准[6],辨证为肾脾气虚证;3)年龄14~45岁;4)患者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因子宫、卵巢器质性改变或其他疾病、药物引起的月经不调者;2)合并严重甲状腺、垂体肿瘤等疾病者;3)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4)治疗部位有溃疡、创伤、感染的患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补肾健脾调经方,具体方药如下:熟地黄20 g、枸杞子10 g、山药20 g、菟丝子20 g、续断10 g、桑寄生15 g、山萸肉10 g、鹿角霜20 g、淫羊藿20 g、茯苓10 g、丹参10 g、当归10 g、川芎10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取400 mL,每次200 mL,早晚温服,于每个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至下次月经来潮,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普通针刺,选择关元、气海、中极、足三里、三阴交,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毫针直刺入约40 mm深度,得气后,采用捻转补法,隔日1次,每次30 min,留针30 min,经期停止治疗,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2.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相关标准评定。

2.3 观察指标 1)月经症状评分:观察2组月经不调患者的月经周期、月经量以及月经色、质等治疗前后的变化,根据症状的轻重分别记为0、1、2、3分[4]。 2)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分别于治疗前后月经周期第3 天抽取肘静脉血5 mL,离心,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

2.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SPSS 21.0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症状评分比较分)

3.3 2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4 讨论

月经周期的调节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影响,当精神紧张、代谢紊乱以及其他药物等外界或内部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调节异常,引发月经不调的发生[7]。其发病与负面情绪、内分泌失调、慢性疾病等诸多因素紧密相关。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的发生与脾肾功能失常、冲任二脉损伤密切相关,其治疗重在治本调经,治本常以补肾扶脾为要。肾藏精,肾精能够滋养卵巢,肾精充盛,卵泡则正常发育和排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肾功能正常则月经正常。笔者运用普通针刺联合补肾健脾调经方治疗月经不调患者,补肾健脾调经方中熟地黄培补肾阴,益精血,为滋阴填髓之圣药;枸杞子补益肾精;山药补脾养肾,有培补先、后天之本的作用,既能滋补真阴,又能助脾益气;菟丝子滋补肝肾,填精益髓,为阴阳平补之品;续断、桑寄生补益肝肾,养血固冲任;山萸肉滋阴补肾、温肾助阳,为补肝益肾,填精益髓,合血敛营之要药;鹿角霜补肾助阳、收敛止血;淫羊藿温肾阳;茯苓利水渗湿、益脾和胃;丹参活血调经、祛瘀,善调经水;当归补血行血,是补血养阴之圣药;川芎活血行气;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共奏补肾扶脾、活血调经之功。针灸治疗月经不调首选胸腹部的经脉与腧穴,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循腹里,上关元。胃足阳明之脉,其分支从胃口出来,向下循行与气街穴相合。脾足太阴之脉,……进入腹中,归属于脾脏,联络于胃腑。肾足少阴之脉,……其分支经腹部注于胸中。关元、气海、中极穴位置均靠近胞宫,关元归属任脉,是任脉与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经交会穴,与冲脉相通,是调理冲任的要穴。气海为诸气之海,位于下腹部,属任脉之经穴,气为血帅,气能摄血,可补益元气,调节下焦气机;中极归属任脉,位于下腹部,能够统调经气;任脉具有孕养胞胎的作用,能够调理冲任经气;足三里归属足阳明胃经,针之可促进气血的生成;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其经脉循行通过小腹、胞宫,故针刺三阴交穴可同时疏通肝、脾、肾,改善少腹痛作用明显,是临床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的要穴。

本文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2.5%;治疗后2组患者月经周期、月经量以及月经色、质等主要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FSH、L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E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变化明显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刺联合补肾健脾调经方治疗月经不调患者能够改善月经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有效促进月经恢复正常。

猜你喜欢

任脉月经不调月经周期
任脉释名浅析*
月经不调需养生
月经不调 问题知多少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浅述任督冲与月经不调的相关性
针刺任脉经穴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效果探讨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
对“任主胞胎”理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