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护理在心脏手术后呼吸机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021-08-31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1期
关键词:呼吸机组间通气

余 玲 蒋 静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临床中为了维持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稳定,减轻手术对体外循环产生的负面影响,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呼吸机通气治疗[1]。但患者术后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压疮等不良事件,对患者术后的有效康复十分不利[2]。集束护理是要求医护人员通过结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实施的护理措施,针对处理复杂、难治的患者应用效果显著[3-4]。为了探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本文就集束护理在心脏手术后呼吸机应用中的干预效果进行了探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92例。纳入标准:①心脏病患者,均行手术治疗。②术后接受呼吸机治疗。③患者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缺失。②合并肾、肝、肺等其他严重器质性功能不全。③免疫性疾病。④凝血机制异常。⑤精神病。⑥认知功能障碍。⑦语言表达能力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各46例,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28~71岁,平均(52.68±8.59)岁;包括风湿性瓣膜病22例,大血管类疾病10例,冠心病8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27~70岁,平均(52.47±8.36)岁;包括风湿性瓣膜病25例,大血管类疾病9例,冠心病7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组间基线数据对比保持均衡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及呼吸功能、按时用药以及对症处理等内容。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集束护理:①成立集束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1名、责任护士6名,其中护士长负责任职小组长,主管护师负责对责任护士展开专项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集束护理相关知识,待护士培训合格后方可参与护理工作。小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小组研讨等形式,结合患者实际病况制订护理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患者反馈及时调整护理内容,落实各项护理计划。②心理护理。护士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术后使用呼吸机的目的、作用、使用方法、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等内容,解除患者内心疑虑。患者术后因需要在ICU接受后续观察和治疗,家属无法全天24 h陪伴在患者身边,因此容易出现焦虑、害怕、恐惧等负面情绪,对此护士科通过拥抱、抚触等方式,安抚患者紧张情绪,并为患者介绍预后良好病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③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在执行各项接触性护理操作前需使用消毒剂严格吸收或佩戴无菌手套,防控交叉感染。④体位变化。术后适度抬高床头30°,每隔2h协助变换1次体位,主要取右侧卧位、卧位、左侧卧位,预防压疮。每日帮助患者按摩肢体,每次20 min,每日3次,预防血栓形成,必要时可遵医嘱可予以患者抗凝处理。⑤重视口咽护理。使用3%双氧水对患者展开口腔护理,维持口腔干净整洁,并使用吸痰管反复抽吸,维持呼吸道通畅。⑥加强皮肤护理。使用润肤露、凡士林等保护患者皮肤,维持皮肤干燥、清洁,如患者长期佩戴面罩,可使用泡沫性敷料发挥支垫作用,对于受压局部皮肤发红、有明显压痕的患者,可利用金霉素眼膏涂抹受压处皮肤,定期换药,预防继发感染。⑦营养支持。为患者搭配易消化、高蛋白食物,给予其静脉营养支持,维持体能充足,增强机体抵抗力。⑧管路管理。注意巡查呼吸机运行状态,观察管道衔接、面罩松紧情况,维持管路通畅,避免出现管路弯折、扭曲、脱落等情况。及时倾倒管道中的冷凝水,每日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防止细菌在呼吸机内定植,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⑨病情评估。每日评估患者病情,对患者展开呼吸机脱机评估,使其尽早脱机。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并发症,包括压疮、血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②采用罗氏cobas123血气分析仪测定护理前和护理后48 h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③记录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至SPSS23.0,以χ2检验定性资料(%、n),以t检验定量资料(),P<0.05,表明有差异。

2 结果

2.1 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组间差异对比[n(%)]

2.2 通气功能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PaCO2、PaO2、PaO2/FiO2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通气功能组间差异比较()

表2 通气功能组间差异比较()

2.3 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对比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组间差异对比()

表3 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组间差异对比()

3 讨论

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受心功能降低、术中体外循环、接受呼吸机通气治疗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感染、缺氧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患者康复效果[5-6]。集束护理在引入ICU后,通过研究患者术后潜在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集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7-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的PaCO2均明显降低,PaO2、PaO2/FiO2明显提升,其中观察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PaO2/FiO2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肺部通气功能改善效果更加明显,能够有效缩短通气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分析后可知,在集束护理中通过实施体位变换、管路管理等措施,能够使患者通过交替变换半侧卧位、半卧位,促使腹腔内容物重量由卧侧膈面负担,引起该侧肌纤维长度变化,改善机体呼吸肌收缩功能,提高肺通气功能,促进PaO2、PaO2/FiO2等指标水平恢复,缩短通气时间,为患者尽早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9]。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集束护理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研究后可知,采用集束护理可通过心理护理提升患者相关知识,改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护理,通过皮肤护理可避免压疮和感染的发生,通过口咽护理可使患者保持通畅的呼吸,通过营养支持可帮助患者快速康复,从而达到降低并发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的目的[10]。

综上所述,集束护理在心脏手术后呼吸机护理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通气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

猜你喜欢

呼吸机组间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