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手术室护理对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低体温护理的预防作用

2021-08-31张大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1期
关键词:根治术体温直肠癌

张大娟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手术室,辽宁 阜新 123000)

直肠癌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非常高的病死率,对患者及早进行根治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和提高生存质量[1]。直肠癌手术既往主要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导致患者的耐受度比较低,术后恢复也比较慢,并发症较多[2]。随着腹腔镜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患者的创伤被大大减小,对于促进术后恢复意义重要[3]。但是腹腔镜手术的过程中患者容易发生低体温,若干预不及时还将导致寒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的康复。相关研究指出,加强腹腔镜手术的手术室护理,预防低体温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作用[4]。基于此,本次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术的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集束化低体温护理与常规手术室护理的护理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我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术的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为(58.53±7.31)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8∶12,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为(59.42±7.1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可以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均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经诊断均确诊为直肠癌;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观察;患者均意识清楚,精神无异常;术前体温正常。排除标准:伴有糖尿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手术禁忌证者;合并胃肠道其他部位疾病者;严重心肾肝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术前低体温者;无法完成试验观察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截石位,全身麻醉后建立CO2气腹,于左侧腹、麦氏点建立操作孔,置入腹腔镜后对术区进行探查、定位,切开腹膜后游离结肠,对肿瘤上下肠管进行结扎。引流区域淋巴结清除后用超声刀清扫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和病变部位。断端进行吻合术并将直肠纳回腹腔,对腹腔进行冲洗病引流,然后实施缝合。

1.2.2 护理方法

1.2.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进行患者心率、血压、体温的监护,术中保证皮肤面积最小程度的显露,包裹好显露部位,对消毒液、灌注液进行加温处理。

1.2.2.2 观察组 术中增加集束化低体温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首先分析腹腔镜术中低体温的原因,查询国内外相关低体温预防护理措施,结合本次病例的手术类型、位置等找到真实性、实用性和可靠性最佳的循证,结合既往临床经验制订具体的护理干预计划。然后,实施保温措施:对患者术前15 min进行预热,以缩小体表与核心温度之间的差值,环境温度术前调节至25~27 ℃,湿度50%,手术时手术室温度调节到22~24 ℃;术中对患者使用升温毯,铺在患者身上,温度设置为41 ℃(注意,双下肢用毛毯覆盖,减少热量向外散失;使用加温呼吸器,维持呼吸道恒定的温湿度,让热量和水分尽量保留在呼吸系统当中;静脉输注的药物、血液使用加温泵加热(37 ℃)然后输入;使用热盐水纱布擦拭、浸润腹腔,腹腔冲洗液使用37 ℃灭菌注射用水,保证显露脏器不过度的散热;手术中尽可能不使用挥发性消毒液,避免体温下降;气体加温:腹腔镜手术所用CO2使用全自动灌注气腹机加热至37 ℃,让气腹温度与体温接近,减少患者体温的散失。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配合度,预防低体温与寒战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术前、手术30 min、手术1 h、手术结束时的体温进行统计。②统计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低体温、寒颤、躁动)。低体温判定标准:体温<35 ℃。③护理满意度采用NSNS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5]进行比较,最低分19分,最高分95分,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④统计两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处理方法 采用SPSS23.0进行数据的录入、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手术30 min、手术1 h、手术结束时的体温比较 对比两组术前体温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0 min、1 h与手术结束时观察组的体温则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刻体温比较(℃,)

表1 两组不同时刻体温比较(℃,)

2.2 低体温、寒颤、躁动的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各项康复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d,)

表3 两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d,)

2.4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2.38±1.67)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86.45±3.87)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7.706,P<0.001)。

3 讨论

研究显示,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与皮肤显露、手术时间较长等因素有关[6-7],其中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可达到50%[8],相关研究指出,腹腔镜手术中应用CO2气腹也将增加低体温概率[9-10]。因此,加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有效预防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低体温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质量,促进术后的恢复,本院针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采取了集束化低体温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措施包括实施保温措施:术前预热、调节环境温度、术中使用升温毯、加温呼吸器、药物和血液使用加温泵加热(37 ℃)、使用热盐水纱布、CO2加热至37 ℃等,以预防低体温与寒战的发生。与常规护理干预结果相比,术后30 min、1 h与手术结束时观察组的体温则比对照组显著更高,观察组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显著更低,仅为3.33%和0。观察组术后各项康复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2.38±1.67)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86.45±3.87)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集束化低体温护理干预对于预防腹腔镜直肠癌低体温的发生具有肯定的效果。

综上所述,集束化低体温护理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手术过程中能够维持患者体温,防止低体温,进而避免患者体温出现过大的波动,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根治术体温直肠癌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