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1-08-31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1期
关键词:甲状腺癌体位发生率

顾 涛

(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101)

临床常见的一种颈部恶性肿瘤为甲状腺癌,好发于女性且多于男性,该疾病发病初期无显著临床症状,当其确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1]。该疾病至今未明确发病因素,但会对患者造成较严重损伤。大部分患者恶性程度较低,但仍需开展外科手术治疗,此种治疗方案虽有一定效果,却会扰乱患者内分泌系统功能,加重手术中的应激反应。此外手术解剖结构较烦琐,且甲状腺中存在较丰富的血管。患者极易产生多种异常情绪,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并增加术后并发症[2]。这就需要在整个手术期间开展高质量的护理干预,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因此本次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2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2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每组36例的对照组和试验组。入组标准:患者经相关临床检查全部被确诊,且和相关诊断标准相符。患者全部和甲状腺癌手术相关指征相符。患者知晓且同意本研究详情,该研究获得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精神严重异常患者,手术禁忌证患者,合并其他肿瘤患者,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衰竭患者。其中试验组10例男患者,26例女患者,年龄35~63岁,年龄均值为(48.70±2.90)岁,病程为0.70~3.10年,平均病程为(1.80±0.30)年;对照组11例男患者,25例女患者,年龄33~63岁,年龄均值为(45.60±2.50)岁,病程为0.80~3.10年,平均病程为(1.90±0.40)年。以上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实施普通护理,主要予以患者用药指导,加强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指导。

1.2.2 试验组 给予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内容如下。

1.2.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疏导:为患者详细介绍疾病,告知其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对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了解患者心理感受,耐心倾听患者倾诉,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拉近护患之间的联系,减少患者多种异常情绪。②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并在患者入院当天开展体位练习,去枕并保持仰卧位,将背部使用枕头垫高20°,并指导患者放松颈部肌肉,每次半小时,之后逐渐增加为1 h;术前指导患者多食用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类食物,保证每日营养的合理搭配,叮嘱患者戒烟戒酒,禁食刺激性较大的食物;指导患者开展呼吸功能练习,教会患者进行正确咳嗽,保证病房新鲜空气的流通,和家属有效沟通,严格限制探视人数和探视频率。

1.2.2.2 术中护理 ①手术准备:患者进入手术室前调节温度和湿度,提前加温术中所用液体。②保证体位的舒适性:此种手术常选用颈过伸仰卧位,能够将患者手术部位充分显露,但此种体位舒适性较差,因此麻醉起效后适当调节体位,此外巡回护士需在颈阔肌吻合和缝合前协助手术医师更换为仰卧位,进而减少持续头部后仰时间。

1.2.2.3 术后护理 ①术后基础护理。a.保温护理:患者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为其穿戴好衣物,注意隐私的保护,并为其盖被保暖。b.体位护理:将患者缓慢移动至病床上,之后去枕平卧并将头部歪向一侧,监测心电、开展吸氧操作,间隔15 min监测血压、心率等体征,待其各项指标稳定后协助患者更换为半卧位,有助于患者引流,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c.饮食干预:患者恢复意识6 h后若无异常情况可适当予以其温水,之后予以其半流食,叮嘱患者少食多餐。②并发症护理。a.切口渗血:切口渗血情况一般发生在术后48 h内,因此要密切检查患者切口敷料和引流管详情、引流液颜色,当出现出血征兆需及早通知主治医师。告知患者术后24 h内尽量不说话,并指导患者正确咳痰、咳嗽,如果患者无法有效咳痰,需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同时在床边准备好气管切开所用器械。b.窒息或者呼吸困难:患者术后3 d内极易发生呼吸困难,属于十分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要检查患者喉部有无水肿、气管是否顺畅等情况。c.抽搐、手足麻木:手术后遵医嘱予以患者钙剂,并检查患者有无抽搐感、肢端麻木感,并严格限制患者食物的摄入,如蛋黄、牛奶、鱼类、瘦肉等,适当的予以患者高钙低磷饮食。d.乳糜瘘:每日按时检查颈部引流管和引流液颜色,确保引流顺畅,当患者出现乳糜瘘征兆时需加压包扎。e.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受损:患者完全恢复意识后引导患者发声,检查音调和声音的变化,适当安抚患者,遵医嘱予以患者维生素B1、维生素B6药物和理疗。③术后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为患者讲解术后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拆线2周后指导患者开展颈部活动训练。针对声音嘶哑的患者,需指导其进行发音练习。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定期入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使用SF-36量表从心理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命活力、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估[3],每项评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试验通过统计软件SPSS19.0处理相关数据,用百分比(%)代表计数资料,检验值为χ2;用()代表计量资料,检验值为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为36.1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2.2 对比两组患者SF-36评分 在心理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命活力、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评分上,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SF-36评分(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SF-36评分(分,)

3 讨论

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为甲状腺癌,该疾病存有较高的病死率和发病率,发病率在55岁左右达到峰值,且病死率从55岁后逐渐升高,峰值在85岁[4]。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患者及早开展科学、有效的治疗,患者存活率可达95%[5]。现阶段临床针对此种疾病常开展外科手术治疗,虽有一定功效,但是手术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再加上患者受到自身疾病的影响,会严重影响手术的开展和效果,并增加多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这就需要予以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但是以往临床常开展普通护理干预,效果一般且缺乏全面性、针对性和科学性[8]。随着临床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多种新型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其中使用率较高的为全程护理干预,此种护理干预可弥补传统护理干预的缺陷,可为患者创建良好的情感基础,有效改善患者多种心理负担,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预后质量[9-10]。

在本次试验中,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护理,基于此试验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命活力、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术前予以患者心理疏导,能够改善其心理状态,消除多种异常情绪;进行术前准备可使患者更适应手术,增加其舒适性,以减少手术应激反应。术中进行体位舒适性护理和手术准备,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用时,增加术中舒适性。术后进行保温护理、体位护理,可减少患者术后不适感。加强饮食护理,可改善患者体质,促进康复。此外患者术后极易产生切口部位出血、窒息或者呼吸困难、手足麻木、抽搐、乳糜瘘等较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检查并记录引流详情,观察有无心率加快、切口渗血等情况,判断患者有无并发症征兆,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以改善其生存质量。

综上分析所述,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甲状腺癌体位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