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含利奈唑胺的联合用药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1-08-31周海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1期
关键词:病症结核病肺结核

周海东

(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医院药学部,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结核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病症,这种病症的发病率在近几年逐年提高[1]。肺结核是临床上表现比较严重的一种结核病,这种病症发病之后会存在有典型的发热症状,而且患者会存在有盗汗、乏力和消瘦等常见的表现,对于结核病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2]。近几年,因为建筑行业和交通事业在不断发展,导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这也使得肺结核发病率逐年的提高[3]。临床上对于对2种以上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肺结核被称之为耐多药肺结核,这种病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较为棘手。本文主要分析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通过含利奈唑胺的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同时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8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中男女分别为20例和21例,年龄25~78岁,平均(45.68±18.45)岁,病程6~15个月,平均(12.34±3.05)个月。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19例和22例,年龄26~78岁,平均(46.72±18.44)岁,病程8~18个月,平均(12.42±3.13)个月。经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18岁。②患者均被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符合耐多药肺结核的标准。③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肺部CT检查得到确诊。④对患者进行细胞培养,结果显示为阳性[5]。⑤所有患者均不存在抗结核药物过敏史。

1.2.2 排除标准 ①本文排除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的病症患者。②排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相关传染病症的患者。③排除存在明确的精神病生活意识障碍的患者。④排除合并肿瘤病症的患者。⑤排除存在血液疾病的患者。⑥排除存在免疫缺陷类病症或心血管类病症等基础病变患者[6]。⑦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患者。⑧排除长时间应用激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对本文所有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主要为患者选择采用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等相关药物对患者进行干预。连续为患者进行1年的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之上为本文所有对照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口服给药,每日为患者用药1次,每次为患者用药1片)。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联合利奈唑胺治疗,药物初始剂量为每次600 mg,每日为患者进行2次治疗,在治疗6个月以后,如患者存在肝肾功能的相关损害或者存在胃肠道不适、末梢神经炎等不良反应表现,需要适当的对患者的药物剂量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合并有其他的症状,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对症治疗。

1.4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①显效:治疗后,经影像学检验患者的肺部,发现肺部的空洞消失,纹理恢复正常,病灶愈合。②有效:治疗后,经影像学检验患者的肺部,发现空洞基本改善,病灶与治疗前相比吸收50%~80%。③无效:治疗后,经影像学检验患者的肺部,发现空洞基本没有变化,病灶与治疗之前相比吸收不足50%。治疗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统计所有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后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肝肾功能损伤、末梢神经炎和胃肠道等。

1.5 统计学方法 以IBM SPSS25.0检验本文所有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40/41),对照组为78.05%(32/4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3/41),其中存在肝肾功能损伤、末梢神经炎和胃肠道不适患者各1例,对照组为4.88%(2/41),其中存在肝肾功能损伤患者1例,胃肠道不适患者1例,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以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肺结核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变,也是一种多发疾病,最近这些年这种病症的发生率在逐年的上升,对人们的生活和生命健康产生威胁。抗结核药物主要是对肺结核进行防治的一个综合有效的方法,而且每一种抗结核药物都存在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这对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导致治疗依从性较差[8]。

结核病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这种病症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因为细菌感染而导致患者发病。细菌感染可以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临床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通过多种药物对结核病进行治疗,但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相对较高,所以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较为普遍,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加大了治疗的难度。对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的时候应重视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将以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这种病症,可以发挥理想的治疗效果[9]。从现如今临床角度来说,临床对肺结核诊断方式相对较多,如可以通过X线对患者进行胸部检查,胸部CT对患者进行扫描,通过穿刺活检技术对患者进行创伤性诊断,还可以利用内镜检查或者结合菌素试验等方式来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但是从临床诊断角度而言,最常应用的诊断方式是对患者进行放射性诊断。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可以给出比较确切的诊断结果,而对于患者的治疗也能提供可行的依据。

本文为探究对经过诊断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情况,主要分析通过含利奈唑胺联合用药方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对本文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表现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通过含利奈唑胺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病灶的转阴率,促进患者病灶吸收。这主要是因为这种药物在治疗患者的过程当中可以取得良好的药用价值,这种药物具有较高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效果,能够和细菌核糖体相互结合,可有效抑制细菌蛋白的合成。除此以外,将这种药物应用在体外,可有效的抑制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患者口服该药,能够达到良好的吸收作用,具有高达100%的生物利用度。该药物的半衰期为4.40~6.90 h,临床用药的过程中不会受到药物药量的影响,因此药物相对较为稳定,患者用药以后能够迅速达到脑脊液,和患者的脑蛋白进行结合。而且用药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药物的药效,不会和其他药物出现交叉耐药的表现,有更高的敏感性[10]。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表现进行分析,也能够充分的对此情况进行证实。所以通过含利奈唑胺的联合用药方案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痰菌的转移率,促进患者病灶的吸收,但是对于初治结核病患者应用利奈唑胺,则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对于这种状况要予以重视,有效的采取措施加以干预,以便于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

综上,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时通过含利奈唑胺联合用药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帮助患者进行临床症状的控制和改善,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病症结核病肺结核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青春期病症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