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观察
2021-08-31李忠霖彭超
李忠霖 彭超
1 西藏大学医学院 2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 西藏拉萨 850000
肩关节脱位是指肩胛盂与肱骨头失去正常的解剖对合关系。肩关节(肱盂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由于关节盂为扁平的盘状结构,肱骨头仅有1/4与关节盂相关节,其稳定性依赖于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盂唇/盂肱韧带和肩袖。因此,肩关节是人体最常发生脱位的关节,约占全部关节脱位的50%,在各个年龄阶段发生率相近,其中以肩关节前脱位最为常见,占95%以上[1]。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法包括Hippocratic复位法、Kocher 复位法、椅背复位法、Stimson 复位法、外旋复位法、牵引-对抗牵引复位法等[2],其中椅背复位法是本院较为常用的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但对相关疗效暂无具体数据,现对本院应用椅背复位法进行治疗的42 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肩关节前脱位的患者42 例。男26 例,女16 例,年龄19~61 岁,从发病至就医平均(3±0.15)小时,左侧22 例,右侧20 例,摔伤30 例,交通事故12 例。纳入标准:①性别不限,年龄18~65 岁;②均是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的新鲜脱位;3.经肩关节正位片确定为肩关节前脱位;④Dugas 征阳性;⑤无伴发性骨折的患者;⑥告知患者相关事项并自愿参与相关研究。排除标准:①习惯性脱位;②脱位超过48 小时;③伴有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或肱骨外科颈、解剖颈骨折;④合并血管神经损伤;⑤经沟通拒绝参与相关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就诊患者首先核对信息,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X 线检查,确定患者为肩关节前脱位并符合纳入标准,书写病例资料,向患者交代相关病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椅背上垫毛巾或棉垫,指导患者侧坐于椅子上,患侧腋窝跨过椅背。嘱患者患肢肩关节适度外展、外旋,伤肢90。屈肘并在肘窝放置棉花垫,起到保护性作用。前臂旋后,掌心向上,术者站于椅背侧面向患者,一手握住患者伤侧手腕,一手压住患者伤侧前臂近端,双手同时持续下压,使局部肌肉逐渐放松,直到听到弹响声表示复位成功。若持续牵引仍未复位,术者可将伤肢进行前后屈伸,听到脆响声即为复位成功。复位成功进行体格检查阳性体征消失,并行相关X 线检查确定复位成功,患肢贴胸位固定三周,若有特殊情况适当延长固定时间,固定过程中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远端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3]。
1.3 疗效评价指标
观察一次性复位率,并对病人复位后三个月进行随访,评定肩关节功能情况。评定标准:应用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定,总分35。优(34~35 分)、良(29~33 分)、差(<29 分)。总有效率=[(优人数+良人数) ÷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运用SPSS 23.O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X2检验进行检验,当P 表1 一次性复位成功率(n,%) 表2 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n,%) 肩关节是最常见的脱位大关节,目前很少有文献关注急性肩关节脱位的早期处理。随着现代社会人们活动的增加,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以上升为每年2.4%。了解肩关节的解剖、脱位类型,熟练掌握复位方法对于处理肩关节脱位至关重要[5]。 肩关节脱位超过90%是由创伤引起,且大多数为前脱位。在进行接触性体育运动或前臂前屈摔倒时,前臂外展和极度外旋时受到向后的暴力,从而造成创伤性肩关节脱位。若能及时进行闭合复位,可以减轻肌肉痉挛,减低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6]。对于肩关节脱位目前存在很多复位方法,如:Hippocratics 复位法,肩胛骨复位法,外旋复位法,Kocher 复位法,椅背复位法等,选择哪种复位方法往往取决于医师的偏好。手牵足蹬复位法是最经典的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其操作简单,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单人完成,但对于年轻强壮的患者或精神紧张、肌肉痉挛的患者,需要牵引的力量较大,维持牵引的时间较长,往往加重患者疼痛,甚至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医源性骨折等[7]。 随着对肩关节脱位机制认识的深入,患者对复位过程中疼痛程度的要求逐步提高,许多复位时间短、疼痛程度小且安全有效的复位方法应运而生。椅背复位法就是其中之一,此种复位方法单人即可完成且不需暴力牵引。增加了患者的参与度,复位动作轻柔,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水平,缩短了复位时间,增加了一次性复位成功率。且在复位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说明椅背复位法在肩关节脱位的临床应用中有较高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8]。 复位成功后的康复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本组患者我们均要求患肢制动3~4 周,固定期间均要求患者加强患肢远端的功能锻炼,且每周随诊一次并对患者进行监督和指导功能锻炼,4~6 周内限制患肢进行内旋和外旋活动,当肌力和肩关节活动范围完全恢复并无疼痛时允许患者重返体育活动,本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9]。 不足之处:因对肩关节脱位的主要评价指标是再次脱位且复发性脱位主要发生在初次脱位之后的2 年内,因此本组患者随访时间较短对再脱位患者的评价并不全面,且本组患者年龄为18~65 岁,对小于18 岁及65 岁以上的患者未进行相关研究,对于合并肱骨结节等相关骨折的患者也未予纳入,因此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 结果
2.1 一次性复位成功率 见表1
2.2 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见表2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