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数学思想,让学生邂逅别样精彩

2021-08-31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9期
关键词:栽树方程三角形

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 毛 奕

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是数学文化的精髓。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知识背后的思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运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和完善认知结构,构建富有活力的数学课堂。而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多注重对知识的讲授,很少涉及数学思想,课堂形式简单,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显著低下。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知,是抽象化的理论,蕴含着数学发展规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基于此种情况,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模式,有效融入数学思想,深度挖掘学生潜在的智慧能力,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维探索,构建精彩数学课堂。

一、巧用转化思想,实现知识迁移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其学习发展过程呈螺旋式上升趋势。虽然小学生的发展方向与数学学习的发展趋势相一致,但还是跟不上知识发展的速度,学习过程还是存在一定困难。转化思想是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可以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简单、易理解的内容,实现数学知识的正向迁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现有能力为基础,有意识地对新知进行转化,促进学生思维的转变,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提升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置于方格图内的三角形,问三角形的面积为多少?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提出,可以采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教师并没有直接揭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是在黑板上任意画了一个三角形,问它的面积是多少?因为缺少了方格图的辅助,学生的思维陷入了困顿之中,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一筹莫展之际,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让学生拼接,看可以拼成一个怎样的图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快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依据它们的面积关系得出结论:三角形面积等于与其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案例中,教师采用直观观察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将三角形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利用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推导出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促进了学生转化思维的形成,深化了学生的认知。

二、融入类比思想,建构知识体系

类比思想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手段,通过类比可以升华讨论过程,促进知识由特殊化向一般化的转变,降低学习的难度。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间有着相同或是相似的地方,学生很容易发生混淆,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在教学中适当融入类比思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间的异同,降低学习知识的难度,促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细致,吸引学生主动地对知识的本质进行探究,构建自己独有的知识体系,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案例中,教师通过例题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借助类比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加深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使学生更易接受新知,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帮助学生构建和完善了自身的知识体系。

三、渗透模型思想,凸显知识本质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还不成熟,而数学知识却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学生思维很难满足课堂知识发展的需求。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必须要找出能够链接知识与思维的桥梁,促进学生思维的延伸。数学模型思想的建立借用形式化的语言对理论原型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理解知识,加强知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逐渐渗透模型思想,展开模型构建活动,让学生能够抓住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并出示问题:有一段长为30 米的小路,在小路的一侧栽树,每隔6 米栽一棵树,需要栽多少棵树?学生在小组内分析讨论,表达看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路一侧的两端都要栽树,间隔数共有多少?需要栽种的棵数是多少?如果只有一端栽树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将栽树数量与间隔数联系起来,建构了知识模型:当小路一侧两端都栽树,那么间隔的数量比树的数量少1,如果小路一侧只有一端栽树,那么树的数量和间隔数一样。但教师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向学生追问:“如果小路一侧的两端都不栽树,需要栽树多少棵呢?”学生依据建构的模型,很快得出了结论,领略到模型思想的魅力和价值。

案例中,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建构了植树模型,找出了间隔数与栽树棵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创新意识,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升,有效地解决了课堂数学问题,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渗透方程思想,降低学习难度

方程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解题的有效策略,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解题思路。方程思想的渗透,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方程是代数知识领域的一个起点,涉及思维方式的转变,实现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跨越。但在教学中时常发现,大多数学生不愿意用“方程”,少数学生对方程还有一些抵触心理,究其原因,他们认为运用方程比较麻烦,过程烦琐,显然,这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极为不利。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联系相应的教学内容,适时地渗透方程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方程的意识,领略化逆为顺的价值,让学生轻松跳出“重数学解”而轻“用方程解”的误区。

如这样一道题目:一辆汽车从A地驶向B地,去时每小时行80 千米,比原先计划的要早1 个小时到达,回来时,每小时行60 千米,这样就比原先计划的时间多1 个小时。求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题目出示后,学生一筹莫展,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才好。教师没有直接讲解,而是问学生:这道题目中什么在变?什么不变?学生思考题意后,发现A、B两地的距离是不变的,原计划的时间是不变的,而去时和回来时的时间是变化的,速度也是变化的。此时,教师让学生寻找等量关系式就简单容易了,设原计划的时间为x小时,便列出方程:80×﹙x-1﹚=60×﹙x+1﹚,解出x的值为7,进而算出A、B两地的距离为480 千米。可见,因为方程思想的融入,让学生摆脱了思维定式的尴尬境地,升华了对方程的认知。

不难发现,在解答题目出现困难时,教师机智引导,让学生寻找题目中隐藏的等量关系时,降低了解题的难度,成功实现了从逆向到顺向的转变,顺利地解决了问题,感受到方程思想的意义。

总之,数学思想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宝贵的财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融入数学思想,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领悟数学知识的奥妙,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综合素养,让学生邂逅别样的精彩。

猜你喜欢

栽树方程三角形
解析几何中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求法
写诗,就是在纸上种树
关于几类二次不定方程的求解方法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圆锥曲线方程的求法
画一画
献给抚育大山的人们
小猴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