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古文物对元代龙泉青瓷的影响

2021-08-30徐浩楠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4期
关键词:龙泉窑元代

摘 要:浙江是瓷器的故乡,龙泉窑是浙江最为著名的瓷窑之一。它始于三国两晋,盛于南宋,衰落于明清,生产瓷器长达1600年。其中,元代龙泉窑瓷器风格独特,近年逐渐成为学术界重点关注的对象。元代龙泉青瓷在釉色上主要继承了元代中后期流行的翠青釉,釉色不如早期清亮,显得较为浑浊。在器型上,早期继承了南宋时期比较典型的有双鱼洗、折腰盘、碗等,以日用器居多。到了中后期,时代特征显著,为了迎合蒙古人的审美,仿古大件器物增多。器型以敦厚、古朴为主流。较之南宋典型器物,线条粗犷,独具特色。

关键词:龙泉窑;元代;造型风格

0 引言

在文物收藏界,人们通常将唐代以前的器物纳入“高古文物”范畴。唐代以后、明清以前的文物则称为“中古文物”,元代龙泉青瓷便属于此类。

1 仿古瓷器诞生的背景

由于北宋王朝“诏求天下古器”,出土的高古文物日益增多,从而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復古之风”,金石考据学逐步发展起来。当时文人所著的有关书籍达34种之多,代表作有吕大临的《考古图》、王黻的《宣和博古图》等。这些著作以考证青铜器为主,图文并茂,考说严谨。在当时复古之风的影响之下,瓷器自然顺应潮流,在皇家与民间用瓷上均得到体现,如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图1)、南宋龙泉窑琮式瓶(图2)、南宋龙泉窑鬲式炉(图3)。然而,真正将高古文物的模仿推至高潮的民间瓷窑,当属元代龙泉窑。

2 龙泉窑烧造瓷器的种类及历史影响

龙泉窑开创于三国时期,北宋兴起,专烧青瓷。南宋中期到元代初期制瓷业达到鼎盛,并先后烧成了粉青、梅子青、翠青等极具代表性的釉色品种,以盘、碗、盆等器物为主。元代龙泉窑瓷器不仅继承了宋代原有的瓷器种类,而且对高古文物造型的模仿也相当盛行。虽然这些瓷器的造型与高古文物有相似之处,但是它们在细部装饰以及实际用途上大相径庭,以观赏器为主,实用功能大大减弱。

3 元代龙泉仿古青瓷举例

元鼎式炉(图4),著名书法家鲜于枢墓出土,现藏于杭州市文物考古所,直口圆唇,颈内束,颈部贴双附耳,耳面印花,鼓腹。上腹近头处划双线弦纹,下有圈足。底部装饰兽形三足。釉色偏粉青。

鼎在古代具有烹煮肉食、祭祀及飨宴等用途。最早的鼎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有陶质、青铜材质两种。以后历经各个时代并一直沿用至两汉。造型有方、圆两种样式。龙泉窑鼎式炉形制均仿圆鼎。

元鬲式炉(图5),温州市博物馆藏,束口,圆条形双耳,扁弧腹,三袋足,灰胎,施灰黄色釉。足尖露胎。

鬲为盛粥器,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出现陶鬲,并一直流行于商周。其特点是圆腹,三袋形式足作支撑。龙泉窑鬲式炉造型仿新石器时代陶鬲,显得古朴而又简约。

元鱼耳炉(图6),浦城县文化馆藏,束颈,颈外壁刻莲瓣纹,瓣内划花,扁腹刻菊花。双鱼耳。鱼头向下,尾朝上。装鱼耳时,上下两端装接在炉外口,通体施青灰色釉。此件鱼耳炉虽然是双鱼耳,但从造型上分析,仍可看出是由簋的样式演变而来的。

簋作为一种盛放饭食的器具,最早出现在商代中期,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传世多见青铜器

元樽式炉(图7),浙江省博物馆藏,直口,内折唇,蹄足,腹上下部各有一圈凸弦纹。弦纹间的腹壁刻花草纹,底部饰三兽蹄足,施翠青色釉。

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流行于秦汉。多为青铜材质。通常在腹的外壁饰有一对铺首衔环,带盖,如山西省右玉县出土青铜樽(图8)。樽的用途十分广泛,可盛酒或肉食。龙泉窑樽式炉是在青铜器造型的基础上加以简化,以素雅简洁的线条和温润的釉色取胜。

元青瓷匜(图9),泰顺县文物馆藏,敞口,圆唇,一边带流,弧腹,卧足,口沿下部划弦纹二圈。施粉青色厚釉。

匜在古代为盛水器,常与盘一起使用,早期以泥质陶、青铜材质居多。泥质陶制品在新石器时代至西汉的遗址墓葬中常有发现。瓷制品盛行于元代,许多窑厂都有烧造,但以龙泉窑烧制的品种为最佳。

元尊式瓶(图10),浙江省博物馆藏,喇叭口形口颈,圆腹,圈足外撇。颈腹足壁堆饰脊棱,通体施青灰色釉。

尊为大型或中型盛酒容器。上口外撇,下有圈足。青铜尊最早出现于商代中期。龙泉窑尊式瓶造型多仿自商末至西周初的青铜尊。

元连座琮式瓶(图11),龙泉博物馆藏,瓶分上下两大段,上部仿玉琮形式。下作方形座,座面上部饰对称卷草纹,中间饰如意云头纹。近底处对称穿二孔,可穿绳捆绑在瓶架上,以免摇晃摔破。琮式瓶造型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玉琮(图12)。窑工在原有的器型上加以精美的方座装饰,作为当时的陈设器,别具一格。

4 结语

高古文物对龙泉青瓷的影响始于两宋时期,主要有鼎式炉、鬲式炉、簋式炉、樽式炉、琮式瓶、长颈瓶、贯耳瓶等。表面光素无纹者居多,偶见以突弦纹作装饰,线条清晰流畅。炉类主要是配合宋人室内焚香使用,起杀菌消毒、净化空气的作用。瓶类多用于插花摆设,供文人在书房、厅堂内观赏。釉色以粉青、梅子青色为主,少量为米黄色。这与瓷器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和在低温氧化焰中烧成有关。釉层表面有开片和不开片两种。胎质多数为白胎和灰胎,胎体较厚。其氧化铝和氧化铁含量较低。露胎表面会出现火石红现象。到了元代,这类器物不论是造型还是釉色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器型有鼎式炉、簋式炉、琮式瓶、樽式瓶、贯耳瓶、凤尾觚、匜等。早期器型与釉色继承了南宋时期的秀美与青翠。元代后期,器物逐渐以大件居多,器型变得厚重敦实。而这一时期的许多瓷器,都流行底部装饰器座,也影响了部分器物,从而别具一格,如琮式瓶等。这类仿古器物的釉色以翠青釉为主,并有部分偏灰黄,施釉偏薄。表面纹饰以印花和划花为主,划花线条粗放,印花模糊,有些隐约可见纹饰,总体上制瓷工艺大不如以前。说明元人此时关注龙泉窑实用瓷器的生产从而相对忽视对于在高古文物影响下仿古陈设瓷器的制作,这或许是与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有关。

【作者简介】徐浩楠,男,汉族,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专业学生,研究方向:瓷器、青铜器。

猜你喜欢

龙泉窑元代
浅析中国古代青瓷的演变和发展
“南海一号”和龙泉东区山头窑出土的龙泉窑瓷器的比较研究
浅析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佛道入物瓷塑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从民族文化交流视角论元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的产生与发展
《雪霁里的故事》
工艺独特的明代龙泉窑青瓷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