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青瓷的演变和发展
2018-09-04刘雪梅
刘雪梅
摘 要:青瓷在我国陶瓷文明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从商代发展到清代,随着各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差异,随之产生变化,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我国陶瓷生产的主导。以唐朝的越窑和宋朝的龙泉窑为最,青瓷在唐宋进入到顶峰时期。元明清时期,人们的审美逐渐转向青花瓷和五彩瓷,青瓷开始衰落,由繁荣走向低谷。
关键词:青瓷;造型;花纹;越窑;龙泉窑
一、青瓷诞生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商产生了用瓷泥盘筑的方法,青瓷多不细致,颜色不平衡,生产原始青瓷。罐、瓮和豆是那一时期普遍的青瓷形状;普遍花纹包括方格纹饰、云雷纹饰和锯齿纹饰。
春秋战国的原始青瓷由于其新颖的造型和漂亮的釉色,被称为原始青瓷的巅峰时期。这时期的青瓷器型较商代而言品类丰富,除平时用具还出现了礼器如鼎和钟。另外在战国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窑室类型——“龙窑”,这种窑可能是从火膛和窑室接在一起的升焰式方窑演变而来的,就是把窑室顶端封闭,窑室低的一端是火膛,在高的地方开口排烟,窑炉傍山建立,它的形体像龙一样,所以叫做“龙窑”。战国的龙首提梁盉,是春秋战国时期青瓷的典型。
东汉在部分窑址中发现了成熟的青瓷,青瓷不再是原始青瓷,诞生了瓷化程度和现代瓷器水平相当的器物。这一时期普遍的器形包括碗、盘、五联罐等;主要的花纹有弦纹、三角形的纹饰与贴印铺首等。现今发掘的东汉的青瓷瓷窑主要在浙江上虞、宁波与永嘉,青瓷的生产已初具规模。新兴青瓷的生产和制造是那一时期手工业发展迅速的行业,发展为一个纵观中华大地的单独的体系——南方的瓷窑在浙江省、江苏省、四川省等地,北方的瓷窑则在陕西省、河南省与山东省等地。
三国新兴的青瓷生产业更深入的发展,从东面江西省、江苏省等地开始,西到湖南省、四川等省,皆陆续建立窑址。产品釉色以淡青为主,黄釉和青黄釉少见,瓷面光滑饱满,胎体牢固和釉面紧密连结,有坚硬光滑的质感。瓷器多是前代已有的器物形状,在这一时期新涌现了灯台、砚台、鸡头形壶许多的新器物形状,比较明显的是墓葬冥器大批出现,包括谷仓罐子、鸡笼子、火盆子等。装饰格调以东汉为基础,主要包括弦状纹、水波形纹与铺首,末期涌现了斜方格纹,印叶脉纹、几何纹。
西晋时期的瓷器,施釉较厚,胎体颜色浓,涂釉均匀,青灰色的釉色最为常见。青瓷形状多样,为六朝瓷器种类最为丰富的时代如羊头形壶、虎头双耳罐子、蛙形水盂,瓷器的器身或有动物做点缀如鸡形壶、龙柄、兽形足。这一时期的青瓷一般用印、划或堆贴各种纹饰的方法,在青瓷的颈部做弦纹、联珠纹饰,和堆贴各种人物和动物。
东晋青瓷器物出现许多新器物,如牛形灯台和莲花尊。东晋青瓷胎色和釉色一般是青灰色和偏黄色。西晋青瓷明器停产,青瓷的形状变动很大,青瓷的形状高瘦,花纹简单,附属动物的青瓷几乎没有,比較注重经济实用。花纹大多是玄纹,三国出现的褐色点彩在东晋普遍应用。
南朝器物种类大量削减,青瓷的形状秀长。装饰盛行莲瓣纹,受佛教熏染。常见青瓷形状有鸡头壶、狮形蜡烛台。北方青瓷制造在北魏有了很大的发展。山西北魏司马金龙墓发掘的唾壶,是现在北朝最早的青瓷。北齐是北方瓷器发展沉稳的阶段,河北封氏墓发掘出的仰覆形莲花尊,制瓷的技艺非常成熟。北朝器物器型简单,讲求适用日常生活,一些青瓷没有纹饰。这时,青瓷已占据我国瓷器制造的主导地位,窑址众多,技艺成熟,为走向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青瓷发展的兴旺时期
隋代青瓷的制造相当普遍,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制瓷局面。唐代以制造青瓷为主。现代考古发掘证明唐代出土的器物大多为青瓷。那一时期有大量的生产青瓷的窑场,越窑成就最高。陆羽在《茶经》一书中说:“瓷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证明了越窑在唐朝的制瓷的主流地位,唐五代越窑瓷器体现了那时青瓷制造的超高技艺。这来自于其技术上的重大变革。在这之前的瓷器通常胎体较厚,釉色很差,越窑择料精,胎体薄,釉层厚,釉质光滑。越窑的变革为龙泉窑多种种类的涌现奠定了基础。越窑产品包括水盂、盒子、碟和狗之类的小孩玩物。瓷碗、盒子、水注,在出土的文物中较为常见。釉的颜色有鳝青、鳝黄及绿玉色,全部涂釉。有云龙纹,蝴蝶纹,人物纹等花纹。
北宋初期,越窑发展了很短的时间,南北瓷窑争相临摹,像北耀州窑与景德镇窑,皆模仿越窑的花纹。至北宋中段,它们才形成自己独特的格调,越窑渐渐地走向衰落。不仅越窑成就高,唐代另外有瓯窑、婺州窑和洪州窑许多有名的瓷窑。北方的耀州窑最具代表性,耀州窑的瓷器颜色多为青黄色,施釉很厚。器物往往上部厚下部薄。釉表上可见小露胎褐状斑。耀州窑青瓷形状多样,种类较多。唐五代纹饰多为水波纹和花草类纹饰。宋代装饰技法非常丰富如刻花、印花与划花。北宋刻花技术提高,刀法刚劲有力,刀痕斜度适中。
南宋是我国陶瓷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类瓷器大量涌现,青瓷已不占主导地位,但它并没有后退,衍生出大量独特的种类,在技艺、装饰和感召力方面都发展到顶峰。南宋时制造的以粉青、梅子青为青釉颜色的青瓷,代表我国青瓷技艺的顶峰时期。南宋末期龙泉窑的感染力很大,庆元、云和县与江西省很多地方,皆模仿龙泉窑。这时,龙泉青瓷超越了越窑青瓷的主导地位。景德镇生产青偏白瓷器,刻画技艺包括浅浮雕法、镂空法和褐釉点彩法。宋代烧制瓷器最具代表性的窑场,为著名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汝、官、哥三窑皆生产青瓷。南宋官窑的产品最普遍的有四种,薄胎厚釉很少,颜色为紫灰色和青灰色。薄胎厚釉,开片而不透明,颜色有粉青色和米黄色,有紫口铁足的问题,形状模仿青铜器,玉器。汝窑颜色有单纯的天青色,有淡和深两种。还有卵青和粉青。青瓷釉面滑而亮,细密开片。
三、青瓷发展的延续与衰落期
景德镇窑青白釉瓷的烧造在宋代达到顶峰,元时持续发展。但釉色偏青,不如宋代洁净。龙泉窑元青瓷形状高大,颜色偏黄,很少模仿古代的瓷器。刻花技艺很多,划花多见。青瓷大多有纹饰,如云龙纹和双鱼纹。瓷器器体有狭长的莲瓣纹,瓣间普遍没有脉线凸起。
明朝和清朝青瓷的生产技艺承袭元朝,普遍不细致。表面上,元朝瓷器在产量上和技艺上没有走向衰落。但青花瓷和彩瓷出现,青瓷逐渐失去主导,明朝初期,渐渐退步。
参考文献
[1]陈万里.中国青瓷史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2]陈文平.中国古陶瓷[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3]方李莉.中国陶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4]顾鼎之.浅析中国青瓷演变特征.[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5]刘伟,刘岳.捩翠融青 如冰类玉—中国古代青瓷发展略说.[J].装饰.2011,(04).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