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主旋律”云展览
2021-08-30张林
摘 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故宫博物院推出了“新时代·新故宫—故宫博物院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题云展览”。文章介绍了展览核心内容架构及形式设计,并阐明制作该展览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云展览的优势,厘清中国共产党与故宫博物院的联结,特别是党对故宫博物院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关键词:云展览;中国共产党;故宫博物院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举国上下各类庆祝活动丰富多彩,特别是博物馆,作为时代与社会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新展览、新展馆层出不穷。“伟大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①,“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②,“红船女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艺术特展”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开幕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已全新开放④,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也即将对公众开放⑤。
故宫博物院也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特别策划制作了“新时代·新故宫—故宫博物院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题云展览”(图1)。不同于前文提及的展览,本展览是一个纯线上展示的云展览,并无线下实体展厅,也不涉及展品实体,一切均以数字形态的资源为承载。本文将具体介绍该展览的内容架构及形式设计特色,探索博物馆新媒体传播的新领域,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呈现的新模式。
1 展览叙事
“新时代·新故宫—故宫博物院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题云展览”以時间为纵轴,梳理了从新中国建立前夕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以下简称北平军管会)正式接管故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时期的故宫博物院发展历史;以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业务领域为横轴,重点介绍故宫博物院在古建筑、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领域的核心业务工作;同时借助大量院藏老照片、档案及全景图片、高精度三维模型、超高清文物影像等丰富的数字资源,辅以视频观影、虚拟展厅、全景漫游等多样化的体验形式,充分展现故宫博物院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关怀下,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所做的工作。
1.1 内容架构
展览分为五个单元。
展览第一单元是“新中国·新故宫”,主要是铺陈气氛,介绍背景,逐渐引领观众进入展览正题。首先用极简短的篇幅回顾了故宫博物院从1925年10月10日建院到1948年北平解放前艰难开展工作的历史,迅速地铺陈了一种与当时社会环境相符的灰色基调。随后立刻切入到中共中央为保全包括各类文化遗迹在内的北平城而做的努力,其中最核心的便是北平军管会接管包括故宫博物院在内的若干文化单位(图2)。作为其中最受关注的被接管单位,展览重点呈现了在太和殿举行的接管大会。因为材料来自直接参与接管工作的北平军管会联络员,后来成为故宫副院长的于坚先生的回忆①,因而许多细节显得生动而可靠。
展览第二单元是“守护世界文化遗产地”。从这一单元开始,展览正式进入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叙述节奏。第一部分聚焦新中国成立之初,故宫古建筑保护的重新起步。故宫内的建筑因经年未修,许多已残败不堪。党和政府及时组织制定古建筑抢险与整治规划,成立工程小组并拨专款开展修缮工作。经过持续数年的抢救清整工作和1956年西北角楼落架大修工程这两项核心工程之后,故宫古建筑的保存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同时标志着故宫的保护队伍已逐渐具备了独立承担大型修缮工程的能力。随着1961年国务院公布第一个全面的国家文物保护法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1985年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我国的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各方面条件逐步优化,故宫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地。第二部分关注在这一背景下,故宫在遗产地保护方面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启动了被称为“世纪大修”的“故宫整体维修工程”。此外,这一单元还以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项目和“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为例,介绍了故宫博物院在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开展古建筑监测管理、保护研究方面的探索。
展览第三单元是“故宫文物的典藏与保护”,围绕故宫博物院现有的186万余件/套文物收藏的形成、完善和保管、保护进行讲述。抗日战争期间南迁的故宫文物长期存于南京,在党和政府关怀下,这批文物的绝大部分于1950年、1953年和1958年分三次返回故宫博物院。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清宫旧藏文物流落在外,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今,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指示以重金回购流失文物、重新入藏故宫博物院,其中就包括《伯远帖》《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等珍品。为了弄清楚这样丰厚的家底,故宫历史上进行过五次大规模的文物藏品清理,其中2004—2010年的“七年文物清理”工作是规模最大也是最为彻底的一次,全院文物藏品总数首次得以精确到个位—1807558件/套(截至2010年12月)。如此海量的文物,必须有专业人员的修复与维护才能保持最佳状态,更长久地留存。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修整组”“裱画室”到如今能修复书画、钟表、金石、陶瓷、织绣、木器、漆器、镶嵌、唐卡等多门类文物的文保科技部,文物保护工作与传统工艺和高新技术的联结都更紧密了。
展览第四单元是“故宫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公布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本单元集中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目前拥有的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古字画装裱与修复技艺、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古代钟表修复技艺、宫廷传统囊匣制作技艺这六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用具体而微的案例展现大国工匠的至诚匠心。
展览第五单元是“新时代·新征程”。作为整个云展览的收尾,这一单元需要起到总结与升华的作用。一代又一代的故宫人,特别是其中的共产党员,在坎坷中探索,在曲折中前进,逐步形成了宫院一体的博物馆格局和“四个故宫”建设体系。本单元着重介绍故宫博物院在新时代如何从“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这四个方向完善“四个故宫”建设,如何“将故宫博物院建成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
1.2 形式设计
与实体展览相比,云展览在展示技术上所受限制更少,可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丰富观展体验,且不会产生观展过程中展厅实体场域与设备虚拟空间的割裂。在此次云展览中,我们在形式设计上也进行了更多尝试。
1.2.1 层级的设置
本次展览涉及故宫博物院发展各个历史阶段的多个核心业务领域,即便经过多轮删减,内容仍较为庞杂。为了让内容呈现更清晰、逻辑性更强、观众观展门槛更低,我们对展览页面进行了专门的设置,将其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層级是云展览首页(图3),分为三个区域。最上方是主展示区,展示云展览主海报和其他推荐海报、视频等,可进行展示内容的运营。主展示区下方是首页的内容核心,五个单元从上到下依次排列,根据内容设置不同展示形式,并且为各单元的各章节设置直接的入口,观众可以直接选择感兴趣的章节进行观看。首页最下方是辅助信息展示区,呈现故宫博物院官方新媒体矩阵入口及其他展览信息,方便观众进一步获取更多拓展信息。
第二层级主要展示各单元核心内容。以第二单元为例(图4),“清整环境 抢修古建”“列国保 入世遗 迎大修”“保护研究 科技助力”三个章节依次排布。在这一层级,观众可以看到“清整环境 抢修古建”分为“重整故宫修缮队”和“角楼大修”两部分,并且能了解各部分概况,但若想查看更多详细资料,便需要进入第三层级,也就是云展览内容最细致的页面。
1.2.2 历史感的铺陈
观众进入云展览首页后,首先看到的是充满庆祝百年华诞的喜庆气氛的红色海报,这与展览开篇内容的讲述在情绪上是有距离的,需要尽快将观众的情绪从昂扬状态回落下来,进入相对平稳的观展模式。所以我们将首页第一单元的板块设置为浅灰色,并且制作了一个若干老照片从画面中心散开的动效。当光标划过照片时,每张照片都会由浅灰调变成真实色彩并出现介绍文案,用色调调节观众情绪,用动效和互动给观众留出调整情绪的时间,同时营造一种“历史在眼前铺陈开来”的氛围。
1.2.3 数字产品的复用
云展览的可拓展性极强,理论上讲我们可以往页面里无限地加内容、加链接,但那样会让展览极为臃肿且失去重点。为了尽可能地丰富观众的观展体验,又保证页面内容呈现的克制,我们充分发挥故宫博物院在数字资源上的优势,复用既有的数字产品作为辅助展品,来实现补充说明的效果(图5)。例如,在介绍古建筑的保护时,提供“V故宫”入口,观众可以在虚拟现实的世界里探索故宫古建筑,甚至欣赏虚拟修复后的样子;在介绍国宝名画回归时,提供“故宫名画记”入口,观众可以欣赏名画的超高清影像,真切感受国宝的价值与魅力;在介绍文物藏品清理时,提供“藏品总目”入口,观众可以查看故宫博物院中的1863404件/套藏品的信息;在介绍南迁文物北返时,提供《故宫回声》漫画入口,观众可以进行拓展阅读,通过漫画了解文物南迁的故事。
2 目的与价值
为什么要做一个这样主题、这样形式的展览?
2.1 树立正确认知
我们发现在许多观众的认知中,甚至在不少故宫博物院职工的认知中,“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共产党”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比较疏离的。大家会将“故宫”与“修文物”“旅游目的地”“博物馆”相关联,但几乎没有人在听到“故宫”这个词后的第一联想是“中国共产党”。但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对于故宫能成为今天的“故宫博物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将中国共产党与故宫的关系梳理清楚,并明确阐释,是这个展览的核心目的。
2.1.1 保护故宫,接管故宫
在平津战役中,毛泽东曾专门就保护北平文化古迹问题作出指示:“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绘图立说,人手一份,当做一项纪律去执行。”①而后,解放军在围城后派出代表同傅作义接触,使其接受和平解放,包括故宫在内的北平历史遗迹最终得以免遭战火而完好保存。
北平军管会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共中央为解决北平解放初期的北平市管理问题而设置的机构。1949年2月11日,北平军管会派文物部罗歌、于坚、刘耀山进驻故宫博物院,担任联络工作,并于一个月后在太和殿正式召开接管大会。此后,北平军管会也参与到具体的保护工作中,组织成立工程小组,拨专款用于修缮破坏严重的建筑等,极大地推动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故宫博物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此外,故宫得以顺利度过“文革”,也离不开党中央的关心。1966年6月,故宫博物院接到国务院总理办公室通知,暂停开放。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干部组成的工作队进驻故宫博物院,至8月撤出。1967年4月,北京卫戍区对故宫博物院实行军事保护,至1968年12月工人解放军宣传队进驻。①直至1971年故宫博物院筹备重新开放,周恩来总理请郭沫若题写门额(图6),并组织班子编写《故宫简介》。因此,故宫宫殿及文物在“文革”中未受到直接破坏。
2.1.2 关心关怀,充实收藏
因抗日战争期间南迁而暂存南京的故宫文物得以北返,离不开党的关心关怀。1949年冬,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派郑振铎、赵万里、于坚、梁泽楚等人赴南京,加入政务院指导接收工作委员会华东工作团文教组,郑振铎任组长。此行决定,将暂存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的南迁文物全部运回北平本院,并立即开始筹运第一批文物。这次北运于1949年底即开始筹划,由华东工作团主持,运输委员会统筹。经过周密规划和精心准备,第一批文物于1950年1月23日在南京装车启运,26日下午1时抵京。运回的1500箱,包括文物1283箱,器材217箱。而后,1953年和1958年又分两次将绝大部分文物运回故宫,剩余文物仍存南京。
因种种原因流落在外的清宫旧藏文物得以回归故宫,离不开党的关心关怀。20世纪初,清王朝覆灭后,不少清宫旧藏文物通过各种途径散落民间。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有待恢复,国库亟须充实。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指示以重金回购流失文物、重新入藏故宫博物院。《伯远帖》(图7)、《中秋帖》曾被典当于香港一家外国银行,至1951年典当期将满时,国外多方有意收购。周恩来总理闻讯,当即指示将二帖购回,交故宫博物院收藏。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国家自香港收购拨交故宫的重要书画还有包括《五牛图》(图8)、《韩熙载夜宴图》等在内的数十件。近年,国家收购的米芾行书《研山铭》卷等重要文物也经由国家文物局调拨入藏故宫博物院。
2.1.3 政策支持,推进工作
故宫博物院很多工作得以开展都是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
1961年,国务院公布《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首次提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概念,并确定了180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故宫名列其中。《条例》明确了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立与分级、保护要求、管理责任和修缮原则等方面的规定。为落实《条例》,完善古建筑测绘档案,故宫博物院启动了包括测绘制档在内的长期基础工作,这些工作成果為故宫文物建筑的保护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1985年1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同年12月12日,中国正式成为缔约国,对国际社会做出了为人类妥善保护世界遗产的庄严承诺。1987年12月7日至11日,第11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巴黎召开,故宫与中国其他五处文物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于2006年颁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党的十九大更是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一部分写进报告中。在这一背景下,故宫博物院才能申报并获批六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在故宫修文物》《八大作》《故宫新事》等影视作品才能不断“上新”,让故宫里“深藏功与名”的古建修缮和文物修复“师傅”们走进大众视野,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传统技艺吸引走进故宫。
像“世纪大修”和“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这样的大型工程项目得以立项并顺利实施,更是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以“世纪大修”为例,经过对故宫古建筑情况的调查论证,2001年11月19日,国务院确立了名为“整体维修故宫”的工作任务;2002年3月下旬,国务院在故宫博物院组织召开会议,决定对故宫进行全面维修。在党中央领导的关心下,故宫大修工程由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三个部门推动。2002年10月17日,武英殿大修试点工程开工仪式举行,标志着20世纪初以来规模最大、历时最久、修缮建筑最多的故宫保护工程拉开序幕。
2.2 云展览的趋势
虽然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各大博物馆已经在云展览上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如故宫博物院在2013年便对倦勤斋原状陈列进行了360度全景展示的尝试,中国国家博物馆从“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起,也开始陆续为新展制作线上展览;但疫情无疑让云展览的优势得到更直接的彰显,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我们选择用云展览的方式来呈现这一展览,也是希望充分利用这一传播方式的优势,在更短时间内,以更低的成本(既包括博物馆的各项成本,也包括观众的各项成本)触达更大范围的人群,将展览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除此之外,故宫博物院做云展览还有独特的优势:经验极为丰富。除了前文提及的倦勤斋全景展示外,早在2001年官方网站上线之初,故宫博物院便已开始制作非配合线下实体展览、纯线上展示的云展览。受限于当年的技术,展览页面在今天看来显得较为简陋,但其内容策划和线上呈现的理念已与今天的云展览较为一致。此外,故宫博物院在2015年推出了“故宫展览”App,专门进行线下展览的线上展示,至今已囊括84个云展览;针对其中的重点展览,还会进行针对性的再开发,以更为丰富的形式呈现(图9)。因此,故宫博物院在各种不同类型云展览的制作上都有丰富的经验,此次选择云展览来呈现也更为得心应手。
3 结语
“新时代·新故宫—故宫博物院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题云展览”是一个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而制作的“主旋律”云展览。当我们谈“主旋律”时,通常会与影视戏剧作品联系在一起,似乎很少与展览并置①;但实际上“主旋律展览”,特别是历史文化类的“主旋律展览”很有必要。它一方面作为故宫博物院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这一核心,旗帜鲜明地表明这一立场;另一方面,坚持以故宫博物院具体的业务工作夯实基础,确保所言必有所依,而非“假大空”的虚文。除此之外,作为线上传播内容与形式的一次新尝试,它也将成为“数字故宫”建设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提醒我们既要不断守正创新,也不能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①[佚名].伟大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EB/OL].[2021-06-14].http://www.capitalmuseum.org.cn/zlxx/content/2021-01/05/content_65414.htm.
②[佚名].“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EB/OL].[2021-06-14].http://www.chnmuseum.cn/zl/lszl/zdztzl/202105/t20210524_250052.shtml.
③[佚名].红船女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艺术特展[EB/OL].[2021-06-14].http://ccwm.china.com.cn/lz/txt/2021-05/10/content_41555793.htm.
④[佚名].中共一大纪念馆正式开馆[EB/OL].(2021-06-03)[2021-06-14].http://www.ncha.gov.cn/art/2021/6/3/art_722_168313.html.
⑤国新办举行庆祝建党百年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情况发布会[EB/OL].(2021-05-19)[2021-06-14].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44687/45588/wz45590/Document/1704188/1704188.htm.
【作者简介】张林,男,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历史学硕士,馆员,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数字传媒组副组长,主要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