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21-08-30李道芳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小学生

李道芳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人们生活在被网络包围的环境下。网络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做出改变,以促进网络时代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近五年来“互联网+”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教育行业也是如此。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在近些年均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加上疫情的影响,教育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促进了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互联网也渗透到每家每户。“00后”“10后”正处于小学阶段,他们在多屏时代长大,生活和教育上离不开网络,依赖网络。面对复杂的互联网环境,小学生们由于自控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有限,会容易沉迷网络,价值观扭曲,还可能遭受网络诈骗等。网络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同时也给小学的健康教育带来较大冲击。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互联网+”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正面影响

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技术,正在推动万物互联,同时也打破了传统教育的空间界限,使教学的形式变得多样化,教学内容丰富起来。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设计,补充以往教学内容的不足,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被激发。教师将优秀的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共享,使学生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了教育公平,特别是农村和落后地区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落后的压力得到缓解。

学生学习的模式也因互联网的发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小学生的多种感官系统易被互联网的灵活性和互动性调动起来,比起传统的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方式,网络环境下不再拘泥于课堂教学、教师讲授或者心理咨询等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也不再是平淡的文字和图片。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好奇心比较强,网络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声音和动画的形式展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其注意力,使其更快速地接受教学的内容。在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下,针对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收到较强的教育效果。互联网的隐蔽性和虚拟性有助于被心理问题困扰的小学生减少顾虑,通过网络寻求帮助,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心灵开放度。互联网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没有时空的限制,其开放性和及时性又解决了目前小学心理教师少的现实问题。

二、“互联网+”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接触到网络,手机、iPad等是小学生接触网络的主要途径,WiFi随处可见,学生生活在网络的包围中,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给还没发育成熟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抖音、网络游戏容易使自控能力弱的小学生上瘾,网络上的赌博、黄色网站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青春期心理建设造成不好影响。长期沉迷网络,会造成叛逆、暴力、没有责任心,以及厌学、厌世等悲观的心理;熬夜上网,也会损害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当下互联网时代,小学生没办法做到不接触网络,只有提高他们对网络的科学认识,引导其正确利用网络,树立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观念,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才能避免心智发育不成熟的小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同时,要加强预防和干预学生未出现和已经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互聯网+”时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学校均要求设有心理健康咨询室,但是真正发挥作用的很少。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很难找到专业的心理教师去咨询。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学校甚至要求学生休学。学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不到实质的作用,很难应对网络时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有偏差,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教师们教育理念陈旧落后。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成熟,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匮乏,辅导设备落后,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很难得到有效帮助,甚至不会去主动寻求帮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形式陈旧、单一,缺乏创新意识,与时俱进的心理课程研究较少。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小学阶段,学生在互联网时代接触的诱惑、陷阱和不良信息更多,缺乏辨别能力,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沉溺网络游戏,社交障碍、心理健康问题更为复杂;学校没有专门的网络办公场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落后,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条件弱,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只重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忽视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家校合作不够紧密,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家庭父母以工作忙为理由,对孩子的行为忽略不管;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较多,父母常年外出务工,老人对孩子难以有效监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以及心理健康出现问题,都与家庭教育的偏差有关。

四、“互联网+”时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首先,学校方面要利用课堂内外多种形式普及网络知识,让小学生明白上网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小学生认清网络的危害性,利用网络做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情;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建立多渠道网络师生交流方式,积极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并将先进事迹、人物榜样通过网络传播给学生,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小学教育体系;积极组建由专业心理教师、网络技术人员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改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形式以及内容,了解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进行网络心理健康课程的研究。其次,家长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监护者,在家庭生活中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小学生处于对事物的模仿阶段,家长不能要求孩子放下手机、iPad,而自己整天沉迷于电子产品。家长应处处给孩子做好行为典范,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引导孩子正确利用网络,学会抵制网络的诱惑,多陪伴孩子,避免孩子沉迷网络。家长要加强日常与孩子的沟通,了解互联网时代孩子的心理变化,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同时家长要加强与学校和教师的联系与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态,与教师统一思想,共同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负责任。最后,政府应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和氛围,做好未成年人上网的保护工作,传播正能量。

总的来说,互联网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需要与时俱进,做出改变。只有学校、教师、家长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政府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发挥作用,小学生们的心理才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绪敬.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05.

[2]王媛.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华夏教师,2020(21):9596.

[3]刘增辉.浅谈游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39,87.

[4]陈舒音.利用互联网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以厦门地区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1):6163.

[5]束晓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7(29):161162.

[6]王晓娇.“互联网+”环境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0):7274.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