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意愿调查及问题成因分析

2021-08-30闫俊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返乡创业成因乡村振兴

闫俊

关键词:返乡创业;乡村振兴;意愿调查;成因;对策

大学生是返乡创新创业、促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他们将是推动乡村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就目前的情况看,愿意选择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数量有多少?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意愿如何[1]?需要我们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方法和样本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星软件在线设计问卷、发布问卷链接或者问卷二维码,回收调查结果,并在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以及部分毕业生展开相关问题的调查。本次调研全部采取电子问卷形式和电话访谈的形式进行,为保证调查对象的全面性、代表性,选取的对象综合考虑了学校类型、性别、学历、专业、生源地等方面因素。本研究选取了河南省多所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及毕业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2146 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46 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100 份,有效率为97.8%,符合调查的基本要求。样本基本情况描述性分析如下。

在调查对象中,从生源信息上分析,农村生源1579,占比为77.52%。从性别上分析,二者的比例均衡,女性调查对象的比例略高于男性,女性占比达51.43%;大学生各年级的参与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其中大一学生1257人参与调查,占比为59.86%,大二学生678人参与调查,占比为32.29%。准毕业生和已毕业的学生主要来源于各学校创业孵化平台的大学生创客,人数为161人,占比为7.66%。

从家庭经济状况来看,仅有0.71%的调查对象表示家庭经济状况优越,34.24%的调查对象表示家庭经济状况为贫困,其他的表示家庭经济状况一般。这与河南省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河南农村的基本情况一致。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意愿分析

相关数据表明,2020 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已经达到874万,2021年高职院校毕业生总规模将突破900万人,达到909万,再创历史新高。受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摩擦及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为凸显,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家庭经济困难和农村籍的大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往年,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微企业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但是疫情的冲击使很多企业没有订单,导致资金压力倍增,不得不取消原有的校园招聘计划,致使高职院校以往的春季招聘会停止,不少毕业生与就业黄金季就此错过。就业的严峻形势使得在校生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就业问题。随着近两年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农业、农村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所以高职院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的意愿显著提升,调查中,笔者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分为五个类别:“选择返乡创业”“有返乡创业的想法,但先在外闯几年”“有返乡创业的想法,但先攒足一定的资金”“有待观望”“不想返乡发展”。调查结果显示,明确表达愿意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比例高达1263人,达60.15%,占比六成以上。总体来讲,六成以上的大学生在经历了新冠疫情后,对于返乡创业产生了更高意愿[2]。

(二) 大学生创业领域选择分析

对于创业的领域选择,大学生的想法较为理性,合计有44.38%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领域”,其中9.71%的学生选择“利用所学返乡创业”;24.33%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12.19%的学生选择“当今热门领域,如软件、网络等高科技领域”;19.1%的学生选择“启动资金少、风险较低且容易入门的领域”。所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可以更加高效地服务大学生返乡创业,实现乡村振兴的个人情怀。

(三) 对于返乡创业的认知分析

研究设计了大学生对于返乡创业的认知多选题目:“您认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有哪些?”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意愿高且认知深刻,80.19%的受访者认为返乡创业可以“通过自我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发展”,78.76%的受访者认为返乡创业可以“技术更新,增添脱贫动力”,73.24%的受访者认为返乡创业可以“模式更新,分享发展成果”,74.71%的受访者认为返乡创业可以“思路转变,带动返乡就业”,67.29%的受访者认为返乡创业可以“合理高效利用乡村资源”。

调查还设计了单选题:“在政府大力推动下,大学生返乡创业是否可以成为一种热潮?”结果显示,有24.52%的人认为,返乡创业必将成为一股热潮。这充分说明大学生拥有较高的返乡创业意愿,自觉将个人理想、抱负与“乡村振兴”的国家需要融合在一起。

研究设计了多选题目:“您觉得返乡创业会有哪些优点和不足?”据统计结果显示,返乡创业主要的优势在于以下五点。市场优势:农村创业市场才刚起步,具有巨大的潜力;门槛优势:在资金、场地等方面要求低;人力资源优势:农闲时节劳动力多;劳动成本优势:劳动价格较低,减少创业成本;环境优势:返乡创业环境比较熟悉。返乡创业主要的不足在于:政策扶持优惠低、创业资金缺乏;基础设施差、吸引力度不强;宣传不到位、大学生参与度低;缺乏創业培训机制,管理纰漏多。

研究设计了多选题目:“您认为有什么方法可以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81.57%受访者认为可以通过“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64.76%受访者认为可以通过“高职院校多宣传返乡创业或举办创业项目的比赛”,63.57%受访者认为可以通过“地方龙头企业带动,提供后台支持”,还有40.95%受访者认为可以通过“创业贷款免息、税务减免”。以上统计数据说明,大学生目前对于返乡创业的政策支持、舆论引导、大赛推进、企业带动以及创业扶持等方面有强烈的需求,所以在这些方面提供的建议比较集中。

三、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因素分析

(一)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疏离

目前,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侧重在创业项目选择、初创企业的运营管理、法律、财务、税务等方面。偏离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宗旨,轻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作用,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厚积薄发”优势。创业相较于就业复杂且艰辛,时刻考验着大学生创客的意志和心理,需要学生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不然创业项目很容易在创业刚刚起步就夭折,这也是目前大学生创业项目存活周期短的主要原因。

(二) 创新创业教育功利化思想偏重

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带有明显的滞后性,重心在于“育”而不在于“创”。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救命稻草,把创新创业作为提高就业率、安置未就业毕业生的捷径。还有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考核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标准时,用“工商注册率”“创业成功率”“专利获得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等来考核和衡量创新创业工作。高职院校跟随这根“考核指挥棒”评价大学生的创业行为,这些做法都远远地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弃置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担当。

(三)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松散

不少高职院校存在重视“专业教育”,轻视“创新创业教育”的现象。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和优化时,常常会有“创新创业课程”要给“专业课程”让路的情况出现。在课程课时的分配上,创新创业课程往往被“边缘化”,另外,专业之间的壁垒难以突破,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知识深度不足。大学生创业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强大且密集的知识体系做支撑,二者的关系松散直接削弱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和耐力,无法匹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

(四) 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充足与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现实差距

返乡创业大学生需要了解国家“三农”政策、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发展环境、乡村文化、农村市场调研方法、返乡创业团队建立和运作、相关管理软件投资使用、企业技术创业(特别是在农村种植、养殖、绿色生态产品生产等方面)、企业的生产、产品的市场化投入、终端消费和使用等企业运行方面的知识[3]。但从目前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来看,学生所学与所需之间差距巨大,远远无法满足学生返乡创业的需求。

四、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对策分析

(一) 破解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资金瓶颈

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可以通过设立大学生返乡创业扶持基金来解决,基金分为三种形式:奖励、补贴和投资。奖励基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资金,用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一次性奖励,其目的是用来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地”农村的启动阶段,也就是在大学生创业初期最需要资金的时段“雪中送炭”;补贴基金用于大学生返乡创业项目“扎根”农村的运行阶段,可以是一次性补贴也可以是分批次补贴,主要借鉴“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对于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硬件购置成本进行相应补贴,其来源主要是省市县乡各级政府组织,可以按照不同组织不同的补贴比例进行补贴,起到“扶上马送一程”的作用;投资基金融入社会资本,可以引入风投机构、基层金融组织、农村产业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主要助力大学生返乡创业“融入”农村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大学生创业有效助力精准扶贫、融入乡村振兴的重要阶段,其创业行为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不言而喻。

(二) 树立“回乡创业大有可为”的舆论导向

社会舆论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影响深刻,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其作用不容忽视。各级各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功能,积极宣传大学生回乡创业助力扶贫的典型事迹,鼓励和号召大学生热爱农村,深入农村,扎根农村,把自己的职业理想与农村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化解公众特别是家庭成员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偏见和误解,牢固树立“回乡创业有为且光荣”的理念,提高大众认知和对大学生创业的包容。实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舆论群体的“同频共振”。

(三) 促进基于“乡村振兴需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校要主动挖掘所在地域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增设与农业有关的专业;实施双创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农村生源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力度,培养大学生自力更生、敢闯敢创的能力;优化招生结构,扩大农村生源招生规模,特别是提高贫困地区农民工的招生比例;开发专创耦合课程,例如可以开发扶贫政策导读、乡村振兴战略精讲、扶贫创业学等课程,把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理念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想追求中。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耦合,使两者相辅相成,既让专业教育夯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又让创新创业教育弥补专业教育的培养局限,最終实现“1+1>2”的能力培养效果,实现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 加强高校“农+”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这里“老树发新枝”,要探讨的是如何建立一支助农、扶农、专农结合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第一,培养热爱创业、勇于实践、乐于奉献的青年教师投身创新创业教育事业中;第二,出台激励措施鼓励创新创业教师走出校门,到涉农企业挂职锻炼,了解现代农业的技术要求、政策壁垒和市场环境;第三,选派专业教师深入农村开展农业调研,掌握农村现状和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对于有创业意愿的教师提供支持其扶农创业的倾斜政策,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工作量计算、科研奖励等方面点亮绿灯;第四,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农字头产业负责人和具有农村创业经验的创业者作为兼职创新创业教师,在创新创业实践指导上加强力量。

(五) 开展“农+”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与乡村振兴都紧紧围绕“实践”这个主题,不管是“实践育人”还是“三全育人”,都是十大育人体系之一。由此可见,开展“农+”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重要且必要。它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例如,举办乡村振兴创业创业大赛、举办“农创客”沙龙、实施返乡创业见习计划、建立乡村振兴创业基地、成立助农扶农创业社团等,目的是在实践中助力大学生积累创业知识、深入了解农村、培养爱农扶农情感、提高“农+”创新创业能力。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学校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要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利条件、建设广阔舞台,要让青年人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创新创业当中,焕发青春光彩。对于乡村振兴而言,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项目返乡落地和实施,将有力地助推创新创业带动毕业生就业,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促进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返乡创业成因乡村振兴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
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综述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返乡创业障碍性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