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

2021-08-30吴佳佳

关键词:设问质问思辨能力

吴佳佳

摘要: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的能力,问题的引领则是思辨能力生长的重要动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设问、“大问题”统领的追问、多角度的“质问”,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思辨能力;小学数学;设问;追问;“质问”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的能力,思考指的是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道理等的辨别分析。“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设问、“大问题”统领的追问、多角度的“质问”,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于循序渐进的设问中培养

数学教学应该是促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智慧的过程。教师要对教学有全局的把握,通过循序渐进的设问,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辨析,唤醒思辨意识,培养思辨能力。

例如,教学《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一课时,教师设置了如下问题:

1.如图1所示,请大家观察这些多边形,它们的内部都有2个钉子,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2.观察表1中的数据,多边形的面积和边上的钉子数之间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呢?

(平方厘米)①95.5②85③74.5④433.内部钉子数是2的多边形的例子举得完吗?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反例,证明这个规律不存在呢?

这里,教师没有直接出示表格,而是通过提问先让学生聚焦特征,思考发现规律的第一步要做什么,辨析哪些特征可能会和规律有关,把看似不相干的数字联系起来;接着,再让学生思考、探索,明白规律的发现、观点的得出是需要证据来支撑的;在探索出规律后,继续让学生寻找反例,促使学生在强化思考过程严密性的同时充分认识规律的外延,持续地思辨。

二、于“大问题”统领的追问中培养

思辨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能进行有逻辑、有条理的思考,进而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分析。“大问题”统领的追问对学生这一表现的达成有很好的推进作用。

例如,教学《整数除以分数》一课时,教师在“整数除以分数怎么算?”这个“大问题”的统领下,有层次地追问“为什么”“怎么验证”“还有什么”,指引学生经历思辨的过程:

教师出示“4÷25”,指名学生口算,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4÷25=4×52=10。教师追问:同意吗?反思一下,为什么这么做?学生回答:因为25÷4=25×14,所以4÷25=4×52。教师追问:能举例子来验证这样的算法吗?学生用画图的方法举例:小明25小时走了4千米,他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如图2所示,4÷25=4÷2×5=10(千米)。教师追问: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交流:(1)4÷25=4÷0.4=10;(2)4÷25=205÷25=10;(3)4÷25=4×5÷25×5=10。

整数除以分数的算法,学生很容易掌握,而对于为什么这样算(算理),学生则“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于是,教师通过“大问题”统领的追问,不断引导学生沟通算法之间的联系。在层级递升的追问中,学生不但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还经历了充实的思辨过程,培养了思辨能力。

三、于多角度的“质问”中培养

这里的“质问”指质疑地问,是指建立在良好的判断之上,用合理的、开放的方式对别人或自己已有的观点、方法进行辨析。通过多角度的“质问”,学生能综合不同维度、向度的思考得出结论,获得数学知识本质的透彻理解,走向深刻思辨。

例如,教学《认识小数》一课时,教师设置了如下问题:

1.我们刚刚测量了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如图3、图4所示),都用分米作单位时,为什么第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可以用整数来表示,第二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却要用分数来表示?

2.既然可以用厘米表示,为什么要用分数呢?既然有了分数,为什么还要有小数呢?

3.既然叫“小数”,它一定很小吗?

为什么用分数表示?既然有了分数,为什么还要引入小数?这些问题引导的是学生对小数价值的探寻,即与分数相比,小数有什么特别之处。小数一定很小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完善对小数的认识——小数包含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话,小数也就大。将来还有可能认识什么样的数呢?这是学生自发生成的“质问”,是他们自主思辨意识的体现,表明了他们思辨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士文.“智慧數学”之数学改造[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

[2] 胡彩云.《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学设计及思考[J].小学教学设计,2019(32).

猜你喜欢

设问质问思辨能力
自定义的浪
自定义的浪
可爱的语气词
多功能
历史课堂的双翼:设问和史料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本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