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整本书阅读的趣味作业

2021-08-30曹丽君

曹丽君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尤其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着力构建课内外紧密结合的阅读课程体系。二年级开始,教材除了有延续一年级的《快乐读书吧》栏目,还建议对每学期的课外阅读进行系统指导。设计和运用“打怪升级”阅读测评作业、“做小老师”阅读作业、“躬行实践”阅读作业等趣味作业,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积极投入整本书阅读,为终身阅读奠基。

关键词:趣味作业;整本书阅读;“打怪升级”;“做小老师”;“躬行实践”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尤其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着力构建课内外紧密结合的阅读课程体系。二年级开始,教材除了有延续一年级的《快乐读书吧》栏目,还建议对每学期的课外阅读进行系统指导。其中,二年级上册要求读一本书要关注基本信息,还提示要养成爱护书籍的好习惯。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些趣味作业。

一、“打怪升级”阅读作业

“打怪升级”阅读作业源于笔者所在的学校构建的校本化阅读体系。该阅读体系分“课程书目”“推荐书目”“自主阅读书目”三个维度,学校围绕这些书目体系开发设计阅读挑战作业。每学期,每个年级的师生都会开展四个主题的共读,分别对应四本书,每月精读一本。导读课结束,学生就开始自主阅读整本书。之后,教师带着学生进入交流课,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完成与阅读书目相关的交流任务,最后完成与这本书对应的“打怪升级”阅读作业。为了让学生劲头十足地完成这项作业,学校给每个学生的账号都设置了卡通孙悟空角色,让学生以孙悟空打妖怪的形式完成作业。每完成一次作业,学生都会获得一定的能量,拥有新的“打怪”本领,以打倒级别更高的“妖怪”。作业难度逐步提升,学生也会收获打倒一个个“妖怪”的成就感。

例如,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围绕“思维方法”“自然”“儿童生活”“相处”四个主题,为学生提供的课程用书有《没头脑和不高兴》《波普先生的企鹅》《海龟老师》《“歪脑袋”木头桩》,与主题对应的推荐书目有《只能这样吗,不一定吧》《小鲤鱼跳龙门》《举全村之力》《列那狐的故事》,推荐的自主阅读书目有《一粒种子的旅行:向日葵、牵牛花、蒲公英》《苹果园的12个月》《音乐在我的口袋里》《颜色的秘密》《生气汤》《来喝水吧》《世界博物馆奇妙之旅》《你好啊故宫》《爱看书的男孩》《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机智的乌龟》《贪吃的斑马》《圆滚滚的大象》《懒惰的狮子》《吵闹的长颈鹿》等。

“打怪升级”作业又分基础级、提高级和挑战级。基础级作业的内容呼应课程书目,一次测评作业加三次交流课作业,对应四个级别。提高级作业内容呼应推荐书目,较有难度。挑战级作业的内容呼应自主阅读书目,属于有较高难度的作业。如此,各个级别形成一个闭环。

“打怪升级”作业针对每本书设计交流题和测评题,一般会从复述、解释、整合、延伸、评价、创意几个维度来考查。除与课程用书相呼应的“打怪升级”作业会随课堂教学节奏进行,与推荐书目、自主阅读书目相关的“打怪升级”作业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进度,自由选择时间和地点完成。

“打怪升级”阅读作业让阅读变得轻松有趣,不仅让学生的课外阅读进入“自动化”模式,还从“质”的层面把关,保证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新路径。一年下来,借助大数据支持,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有一个显性了解。全年级段的人均阅读量從之前的40万字左右达到了79万字左右,几乎翻一番;阅读测评平均分从6.5分左右提升到8.65分左右,人均提升2分多。可以说,学生在阅读方面进步相当显著。

二、“做小老师”阅读作业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说到的两种“回应”对帮助学生成为思考型读者非常重要:一是在读完一本喜欢的书之后,期待能再经历相同的阅读乐趣;二是在读完一本喜欢的书之后,迫不及待地想和他人谈论自己的阅读心得。由此,笔者想到了以“做小老师”阅读作业实现收获两种“回应”的可能性。

二年级学生从一年级的以图为主、图文结合阅读逐步转入图文结合、文字为主的自主阅读,对于“回应”的需求尤其强烈。转换角色,让学生回家当当“小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将课堂上习得的阅读内容、阅读知识“讲授”给家中的大人,是有意义的尝试。我们当前尝试的“做小老师”阅读作业主要有“一起来拆书”作业、“讲故事”作业、“向你推荐一本书”作业。

(一)“一起来拆书”作业

阅读,肯定要了解阅读的书目,知道自己所阅读的书目由哪些元素组成,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元素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为了让这些看起来较为专业的阅读知识不那么枯燥,笔者设计了“一起来拆书”作业。在与学生共读一本书之前,笔者都会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拆书”,并告诉学生“拆书”有利于更好地读书。我们一起把一本书“拆”为封面、目录、封底、版权信息页……看似平淡无奇的一本书,竟然有那么丰富的元素,这些丰富的元素竟然可以有那么多神奇的组合!由此,每共读一本书,笔者都会顺势给他们布置“一起来拆书”作业,让他们回家跟父母“一起来拆书”。

例如,共读《没头脑和不高兴》,在课堂上带着学生认识了一本书的基本元素之后,笔者让学生在家教父母“拆书”,特别关注封面元素。“拆书”过程中,学生发现,封面上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几个字体的设计很有意思,插图人物滑稽可爱,展示的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就在自己身边,上面还有这本书的相关获奖信息……把封面“拆完”,学生会骄傲地告诉大人拆解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并主动和大人预测故事内容。等到共读《波普先生的企鹅》时,笔者除了让学生教家长“拆”书的封面,还要“拆”书的目录。“拆完”封面和目录,制订一个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阅读计划,并尝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由此,“拆”出目录中的“麻烦上门”“执照风波”,就有学生提出“是库克遇到什么麻烦了吗?”“库克遇到麻烦难道跟执照有关?”“那这执照又是谁的呢?”等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整体预测故事情节。

“拆书”,是学生分析阅读的开始。先把书“拆开”来读,是把书读厚;再把书组合起来读,便是把书读薄,能让学生的阅读持续深入。笔者对本年级学生阅读的情况做过调查后发现,擅长“拆书”的学生比不注重“拆书”甚至没有“拆书”意识的学生阅读速度更快,思辨阅读能力更强。

(二)“讲故事”作业

叙事能力高低是衡量小学生语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让学生参与“讲故事”的作业,在复述所阅读故事内容的同时,主动与听故事的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想法,可以说是对故事的一次全新的创作。

与学生共读完《海龟老师》后,笔者先与学生分享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故事,如“雷老师发誓”“亲妈就是亲妈”“海上龙卷风”,然后让学生同桌合作,把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故事讲给同桌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会对老师分享过的情节做补充。如,讲“雷老师发誓”这个故事情节,有位学生说阅读前就预测到雷老师会发和去海滩有关的誓言,读了之后发现果然如此,不过他发誓的过程非常有趣,读得他都快笑翻了。于是,这位学生就和大家讲述了他觉得最有趣的雷老师发誓的过程,并表示很羡慕有这样的老师。还有学生讲述了“校园里的海滩”这个章节的故事,因为他对消防车灭“篝火”事件的印象特别深刻。这个学生的讲述非常生动,融入了很多他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趁热打铁,笔者让学生把在课堂中和同学分享过的故事、自己又发现的新的故事与家人分享。对象不同,得到的回应也不同。把故事讲给同伴听,同伴的回应多为相同的阅读乐趣,如“这个雷老师还真是挺可爱的”“最后的海滩虽然不是真的海滩,不过也挺好玩的”等;把故事讲给家人听,家人的回应则更多指向肯定和鼓励,如“你讲故事的时候讲到了不少书中没有的内容,这就是你自己的创作,真棒”“妈妈虽然没有读过这本书,但是被你这么一讲,也迫不及待想看看了”等。这些评价与回应,从不同层面激励着学生阅读,让他们保持阅读兴趣。

(三)“向你推荐一本书”作业

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再通过不同的形式把这本书推荐给他人,是一个将书本内容内化后再输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再现和加工文本内容,更深入地理解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等。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理解能力无疑大有益处。 基于此,笔者设计了“向你推荐一本书”作业,让学生从作品、作家、读者反馈等角度,以不同形式的推荐,让身边的大人了解甚至喜爱这本书。

和学生共读完“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歪脑袋”木头桩》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向你推荐一本书”作业,让学生把这本书推荐给家人。笔者建议他们从作者严文井的生活观、书本的插图特点、精彩片段以及故事所给的启发等角度向大人推荐此书。从大人所给的评价“你对作者的介绍,让爸爸想起自己小时候也读过严文井的书”“幸亏这个‘歪脑袋后来自己意识到了要改正自己,否则肯定会有不好的结果。从你的推荐中,我感觉到你的确是读有所思”等,明显感觉到父母的回应极具正面导向作用。这不仅增进了亲子间的阅读交流,还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信心。

三、“躬行实践”阅读作业

掌握有价值的知识不等同于能够实践运用。如果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内容在特定的场合中能够被整合起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甚至让我们享受一段经历,那么,它就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做好准备。阅读,应当与生活相结合,使其在真实的生活中发生,体现其在生活中的价值。由此,笔者设计了“躬行实践”阅读作业,意在使学生将课堂所学迁移运用于生活实践,以达到真正的理解。

(一)“在书城选书”作业

如何从海量的书籍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好书,是当代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课上,笔者以《海龟老师》一书为例,引导学生从“读封面”“读封底”“读目录”“读片段”等角度入手选书。课后,笔者请家长带着孩子到实体书店选书。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大显身手”选书。据家长反映,有学生在挑选一套畅销书的时候,看到封面上“长销近二十年”的字眼、有趣的副标题以及生动活泼的画风后,以为这是本好书,便驻足细读。读了几个片段之后又发现,书中的不少文字描写都缺乏咀嚼推敲的价值,只是为搞笑而搞笑,由此质疑这是否是本好书、是否值得买。也有家长反映,孩子在读《非洲动物故事选》时,先细细欣赏了书的封面和插图,认为用色十分饱满,能够很好地弥补文字的缺憾;之后又细读片段,体会到了书中故事的丰富想象力及其所帶来的高级趣味,由此断定这是本好书。“在书城选书”作业,让学生在全方位思量图书优劣的过程中得到了审辨思维的发展。

(二)“在社区讲书”作业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都会自主研发校本寒暑假作业,其中一项就是阅读作业。不管阅读主题怎么变,作业中有一项不变:去自己所在的社区,做公益阅读推广工作。基于此,笔者设计了“在社区讲书”作业,让学生化身为公益阅读推广者,为社区的小朋友讲故事、推荐好书。这实际上就是将前面所述的阅读成果进一步根植于生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走向智慧。

做这项作业,需要学生借助大人的力量,先要做个大致的活动方案,说明活动目的、活动时间、讲书内容、讲书形式等,还要梳理分析需要社区配合的工作,等等。然后,主动与社区负责人联系,表示需要借助社区的力量,在假期里组织活动的受众群体,充分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进行组织和宣传。“在社区讲书”作业实践一年多来,已收到学校周边好几个社区的良好反馈,表示会长期支持本校学生的假期公益讲书活动,甚至有一个社区主动与本校结队,支持活动开展。

“在社区讲书”作业敦促学生做阅读推广公益活动,将自己所读的内容进行另一种形式的转化,不仅让他们对所读作品有自己的认识,还能在讲书、与听众分享碰撞的过程中深化认知,一举多得。

(三)“与作家谈书”作业

能亲眼看到隐藏在静态的印刷品之后的、生动的作家本人的脸庞,实在是令每个阅读者兴奋的事情。笔者设计了“与作家谈书”作业,让学生读完某本书后,在有机会与作家见面时,敞开心扉谈谈自己对该作家著作的看法。

例如,与学生共读《海龟老师》这本校园小说时,借助校方之力,笔者联系到了作者程玮老师本人,请程老师为学生录制一段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视频。在得知程玮老师安排了读者见面会后,学生个个都两眼放光,兴奋不已。为了抓住此次机会,对作者有更全面的了解,他们踊跃设计采访单。在每个学生设计完采访单后,笔者先组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发现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哪些问题没有问的必要性。当自己的提问在读者见面会上得到了作家的一一解答后,学生显然对作品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作家是有血有肉、可见可触的,作家的作品也来源于真实的生活。

综上,整本书阅读作业的开发需要我们指向“创新”“跨界”,需要教师做创意思维跃动的达人,设计出多元形式的趣味作业,并依托家校合作模式,让教师和家长成为学生真正的领读者、伴读者和共读者,合力帮助学生提升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获得感与成就感,从而让学生成为有一定思维品质的阅读者,为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培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戴维·珀金斯.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M].杨彦捷,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2] 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M].许慧贞,察宜容,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07.

[3] 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 R.布鲁斯·威廉姆斯.高阶思维培养有门道[M].刘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5] 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学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