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育:创造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联结
2021-08-30孙建锋
孙建锋
那是周一的早晨,一间教室门口的墙壁上贴有一张童趣十足的海报,上面手绘着两列写意的卡通表情符号——两人相拥、相互比心、肘对肘、相向而舞,等等。一位笑容可掬的女老师伫立教室门口,精神饱满地迎接着刚刚到校的孩子。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任指墙上一个表情符号和老师“打招呼”。指到“相拥”的,老师微笑着张开双臂,温柔地搂一搂孩子,孩子在爱抚的满足中飞进教室;指到“比心”的,老师的“心”与孩子的“心”瞬间贴近,两张面孔灿若两朵花;指到“肘”的,师生肘碰肘,以新的方式问候……最后一个男孩,什么也没指,只昂起头,用期待的目光看看老师,老师蹲下来,微笑着平视他,然后,男孩阔步走进教室。
这种师生“打招呼”的方式,其实就是“一对一”卓越教育的一种表现方式。
“创造与学生的联结”是教师给学生提供卓越教育的根本,准确地说,创造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联结更有利于彰显因创造而生成的卓越教育。
第一,创造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联结,需要仪式感。“打招呼”的仪式感是对人的重视,是一种卓越的教育姿态。有了这种教育姿态,哪怕是日常千篇一律的打招呼都可以变得不一样。每个孩子都因在仪式中获得了内心的满足和应有的尊重而懂得了尊重。
第二,创造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联结,需要因材施教。在卓越教育的理念里,因材施教是承认生命个体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尊重“差异”,视“差异”为教育财富,化“差异”为资源,变“差异”为创生。孩子的情绪经常处于“液态”的流动中,只有让其在情绪的“差异”中“自选动作”,每个人的“差异”资源才会被深度开发,每个人的潜能才会被充分利用,哪怕有个别学生采取“不挑不选”打招呼的方式,这种“异”中之“异”,也会成为一种潜在资源,唤醒教师现场创生。创生的卓越教育意味着用多种方式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方法教育多个孩子。
第三,创造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联结,需要创生力。这种创生力不是来源于自己的异想天开,而是依据所有生命共同的渴望和内驱力。创生来自于强烈的愿望、强烈的热爱、强烈的渴望,来自于由渴望而生成的使命。
第四,创造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联结,需要“爱着”的状态。一如上文与学生打招呼的老师,在“爱着”的状态中,心是柔软的、充满情感的,处于真善美的“春天”里。在这个“春天”里,学生这棵小苗自然就发芽了,开花了,依照真善美去成就自己、创造人生了,而教育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实现更好、更壮阔、更有价值的人生的過程。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