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线上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启示

2021-08-30严小英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层面体育课程

严小英

(成都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1130)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疫情防控期间各大高校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新学期全部课程实现在线授课,技术性、技能性较强的体育课程更是拉开了全国师生“宅家健身、云端教学”抗击疫情的序幕。学校体育更具特殊使命:重视生命安全价值,为生命安全护航;立足健康本位价值,为全民健康助力;延展医疗辅助价值,为体医融合赋能。学校体育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践行担当:完善在线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居家体育学习质量;开发疫情体育课程,实行疫情体育长期教育机制;发挥体育教师力量,助力推动国民体质健康提高;发挥体育科研优势,服务国家科学防控疫情需求[1]。

目前,全国高校几乎全部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由此凸显出大量的问题:传统体育教学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培训,课程教学缺乏个性化、考核标准过于统一、课程设计缺乏创新性、“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路径不明。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最终造成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脱离了个性化、科学化、终身化,无法完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教学目标[2]。疫情防控的大背景无疑促进并加速了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和创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疫情防控期间学校线上体育教学前5周的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线上体育教学包括公共体育课、体院专业课、非体育公共课等;视角则包括学校、教师、学生3个层面;问题维度包括应上课的准备情况、实际上课的完成情况、课后的反馈情况;具体细节则包括上课日期、授课方式、学生人数、作业布置、随堂测验等方面。主要采用文献调研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完成相关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疫情防控下开展的线上体育教学进行逻辑构建,运用SPSS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梳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结果

3.1.1 学校层面,统筹规划课程

终身体育包括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家庭体育三大要素。学校体育是国民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民终身体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就学校层面来说,线上体育教学的课程主要分为公共体育课、体院专业课、非体育公共课程3类。参照此次高校线上体育教学,可以建立一个直观互动的网络平台线上体育课程教学信息模型,内容应包括课程准备、课程实施、课程监测、课程评价等[4]。

将表1中5周课时数取均值可知,学校线上体育授课每周平均课时约为334节(668课时),其中公共体育课每周约175节(350课时),占总课时的52.3%;体院专业课每周98节(196课时),占总课时的29.4%;非体育公共课每周约61节(122课时),占总课时的18.3%。

表1 线上体育教学课程类别数量及占比(单位:节)

学校层面统筹规划课程采用了3种线上授课平台(见图1),选择学校网教平台进行线上课程教学的数量最多,约占课程总量的71.5%;选择UCLass、QQ等直播方式进行授课的数量最少,约占课程总量的9.2%;然而,通过5周的数据对比发现,选择UCLass、QQ等直播平台进行授课的课程每周呈现增长趋势,且涨幅明显;总量固定的情况下,此消彼长,另外两种授课方式的数量逐渐降低。

图1 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

3.1.2 教师层面,精准对接课堂

线上体育教学的数据主要来自教师人数、教师作业布置、教师测试安排方面。就教师层面来说,上好一堂课的标准不仅仅在于完成课堂教学部分,还应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评价与总结几部分。课前准备主要包括丰富教学内容和掌握教学平台操作:为了确保线上课程能够准时上线,开课之前2周,体育教学组按照项目特点,结合教师专长成立了备课小组,分别备课并上传至学校网教平台系统,实现了有序分工、资源共享;理论课程和体育专业课程由授课教师自主备课,所有教师应在开课之前2周内熟练学习教学平台的操作流程,备好课程所需的文字材料、PPT课件、视频素材等。为了保证线上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课程组提出了“请学生流汗”的新教学口号,主张教师在课程结束后抽查部分学生的完成情况,要求学生对课堂练习部分进行录像、截图上交作业,作业中包含一张面部或背部流汗的特写。

对线上体育教学前5周开课班级、上课教师、布置作业、发布测试的数据量进行分析发现(见图2),自开展线上体育教学以来,每周的数据量都具有一定的变化,且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其中,变化较小的是开课班级数和上课教师数,从第一周到第五周分别增长了5.9%和5.3%;变化较大的是布置作业数和发布测试数,从第一周到第五周分别增长了37.2%和161.5%。

图2 线上课程的每周数据量

3.1.3 学生层面,云端链接课业

传统体育教学堂课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面对单一班级进行单次的教学,线上体育教学则不然,可以向很多个班级同时开放,学生只需使用电脑或者手机便可以进行学习,且学习资源可以重复使用。

由表2可知,应到学生和实到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出勤率稳定保持在99.7%~99.8%;课堂效果满意人数呈现上升趋势,课堂效果一般人数和课堂效果不满意人数呈现下降趋势,满意度逐步提升,满意率由94.8%上升到99.9%。

表2 线上体育教学学生出勤和满意度情况(单位:人)

3.2 思考分析

有研究[5]曾对线上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SWOT分析,指出发展线上体育教学的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认为传统体育教学和线上教育融合是未来体育教学发展的趋势。

3.2.1 优势因素

线上体育教学通过采用线上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进行教学。与其说是体育课,不如说是运动健身指导课,其特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内容丰富。线上体育教学涵盖了身体素质中的力量素质、柔韧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速度素质,包括操类运动、垫上瑜伽、器械练习、徒手练习等教学内容。第二,形式新颖。线上体育教学通过网教平台进行教学视频、教学PPT展示,是传统体育课堂上未曾使用过的教学形式。第三,专业化程度高。线上体育教学中占总课程52%以上的公共体育课,分年级和项目进行统一备课,汇集了每位教师的智慧和优势。线上体育教学中理论课程平台拥有全国范围的名师和专家资源,授课教师可以进行资源整合,集中吸收资源后再制订适合班级学生的教学计划。第四,场地器材要求简单。线上体育教学的场地是在家中,因此备课会考虑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从简出发,衍生出许多的替代器械。第五,便于重复使用。线上体育教学资源上传至网络平台,方便学生课后的重复练习,为养成学生运动健身的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第六,促进全家运动。特殊时期,全家可以共同使用线上体育教学资源,进行运动健身,保持良好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为推行全民健身、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坚实基础。

3.2.2 劣势因素

在线上体育教学中,教师、学生、课程三者之间靠现代网络进行连接,不能保证身体在同一时间位于同一场域,教学期间,可能出现迟到、早退、停电、断网等一系列状况,造成的影响包括以下4个方面。第一,学生学习效果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离开校园后就告别系统的体育训练,家中舒适的环境容易使学生产生懒惰怠慢的学习态度,灵活的线上体育教学,使大部分学生只是简单活动,较难实现技能、素质等体育教育目标[5]。第二,学生过度依赖网络。更多地观看视频学习导致学生不参加运动,从而使身体素质及技能水平和生理机能下降。所以,要重视网络对学生的影响,既不能使学生过分依赖网络也不能使学生脱离它,要掌握好尺度[6]。第三,教师无法做到全面监测。一对多的线上教学,注定了教学监测的片面性,教师无法同时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由此学生的学习全靠自觉性来维持,最终导致“终身体育”意识只停留在政策倡议层面,不能真正使全体学生养成运动健身的好习惯。第四,师生互动受局限。线上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关于技术动作的疑问,教师无法立刻示范讲解,答疑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不足;虽然线上课提出“请学生流汗”的口号,但学生提交的作业无法通过量化指标评判,从而无法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4 结语

总体来看,线上体育教学主要具有教学内容广泛性、教学形式前瞻性、教学监测片面性、教学评价滞后性等典型特点。线上体育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能力、课程设计,学生的意识、习惯、知识和技能、毅力、条件、气氛都有着重要联系。从学校、教师、学生3个层面上看,主要结论有以下3点。

第一,学校层面,对课程的统筹规划较为合理,课程数量相对稳定,教学平台基本满足教学需求,超过66.7%的课程通过学校网教平台进行教学。

第二,教师层面,课前备课充分,能够精准对接课堂,课后作业布置及时,及时做好教学评价与反馈。

第三,学生层面,出勤率稳定维持在99.7%以上,课堂效果满意度逐渐提升。

猜你喜欢

层面体育课程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