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院校IT类课程嵌入职业能力训练路径探讨

2021-08-29肖银皓肖志良

科教导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嵌入本科院校职业能力

肖银皓 肖志良

摘要本文以本科IT类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嵌入职业能力训练的方法和路径,闡述了本科专业课程知识教学与岗位能力训练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验实训环境改造、师资队伍准备的内涵,进而分析了能力训练项目的采集、遴选与教学化改造的原则、方法与步骤。

关键词本科院校;课程;嵌入;职业能力;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34.005

Discussion on the Path of Embedding Vocational Ability Training in IT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IAO Yinhao[1],XIAO Zhiliang[2]

([1]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Guangzhou,Guangdong 510320;

[2] Foshan Polytechnic,Foshan,Guangdong 528137)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undergraduate IT class as a research object,explores methods and paths embedded in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in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expounding the revised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for knowledge teaching and post capacity training,experimental training environment. The connotation prepared by the teacher's team,and then analyzes the principles,methods and steps of the acquisition,selection and teaching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mpetency training project.

Keywordsundergraduate colleges;course;embed;vocational ability;path

1研究背景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这就是著名的“职教20条”,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方案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与目标,并制定了具体的发展指标。方案要求职业教育要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可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职业教育的落脚点。[1]

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体系中,本科类教育与职业教育仍然呈现上下层次的结构形态,从高考招生的体系上看,基本上都是先本科类学校,然后再高职类学校。这意味着高校人才培养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可喜的是,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这一结构性矛盾有望逐步得到解决。本科教育的职业化、职业教育的本科化基本形成教育界的共识,并在逐步走向现实。2019年,教育部批准了本科职业教育试点工作,到目前共批复22所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实践证明,本科院校同样可以面向行业、企业培养操作层面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技能教育极大促进了产教深度融合,极大缓解了行业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教育要“下一盘大棋、打一场翻身仗”,健全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轨”运行。[2]

在本科层次的教育中嵌入职业技能教育,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和提前谋划,真正面向广大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既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兼顾职业岗位的技能训练,培养行业、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而不是只懂理论、缺乏实践能力的学术型人才。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在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嵌入职业技能的培养,以期实现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知识教育与技能训练的有机融合。

本科院校IT类专业主要是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IT类专业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知识时效性强,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迅猛的,从传统的软硬件技术到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再到如今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超其他产业;二是实践操作性强,IT类专业课程如果没有结合实践操作,那就完全失去了知识的目的和价值,很难想象,如果一个“数据结构”课程考试满分的学生却不会创建数据库,那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三是课程对应的岗位技能跨度大,职业技能呈现离散状态,这是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业链较长,社会分工细化,如何实现技能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2基础条件建设

2.1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一是制定专业教学目标时需要增加技能训练的目标,形成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三维目标体系。

二是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要适度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确保实践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另外也可以增加一些专周实训课程,在教学进程安排上每学期增加1周至2 周的集中实践课程时间,每周完成一个独立的实践项目。

三是学习评价模式要增加实践教学的评价维度,以项目任务书、项目实施报告、软件代码、系统运行结果、项目组角色演示等形式作为考核物,以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方式开展考核。

四是专业课程都需修订课程标准,在制定课程标准时,需要新增能力训练项目的规划、资源准备、能力目标的制定等内容。

2.2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准备

本科IT类专业大多数的教学环境都是计算机机房为主要形式,这对于纯软件开发可能是适应的,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讯等多学科技术逐步形成高度融合的趋势,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也需要学生具备信息技术融合与集成创新的技能,那么本科院校的传统机房就不能满足职业技能训练的需求。如何投入一定的资金改造实践教学环境呢?这要根据专业的方向来确定。比如以培养物联网技能人才为方向的专业,就需要建设自动识别实验室、智能传感实验室、智慧交通实验室、智能家居实验室、嵌入式开发实验室等基础条件,除电脑外,需要增加更多的智能终端设备和模块,要具备开发、集成、测试、运行等各实践环节的软硬件条件。又比如以网络通讯技能人才为方向的专业,就需要建设5G基站实验室、无线局域网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移动通讯实验室等等。总之,要根据专业的内涵和企业的岗位需求来制定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或改造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通过信息技術建立虚拟仿真企业或工厂,将企业搬进课堂,让学生不出校门即可感受真实企业的岗位环境。事实上,虚拟仿真工厂既可以节约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的投入成本,又能很好地模拟企业的真实岗位环境,是学校通向企业的桥梁。本科院校IT类专业的实训室一直以计算机机房为主导,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纯粹的计算机局域网教学环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技能的培训需求。建设仿真工厂或模拟工厂,使教学的理念、环境和条件不断更新完善,它的应用价值随着科技发展会越来越重要。[3]

2.3师资队伍建设准备

毫无疑问,本科教育职业化,需要“双师型”教师队伍。许多院校本来底子就薄,要想从企业引进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又不舍得投入,教师主要招聘应往届硕士、博士毕业生,他们大都是理论型的教师,缺少实训技能。有的教师为了晋升职称又普遍把精力放在理论教学和科研上,实践教学投入的精力欠缺,这些都影响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4]

本科教育的教师长期从事理论教学,虽然也带学生做一些实验,但多数都是科研性质的为主,而非面向职业技能和企业的岗位需求。本科教育传统的实验课程是为了阐明知识和理论的演绎逻辑和内在规律,为理论提供实证和验证,与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具有本质的区别。要将职业技能训练真正嵌入到专业课程中,教师首先要是师傅、是工程师、是技师,这就要求我们下决心改变师资队伍的能力和结构。

一方面,对老师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安排教师到企业锻炼,下企业实践训练的时间不少于6个月,选择企业要考虑相关性、适应性、前瞻性,“相关性”是指企业的主流技术、主流产品与专业开设的课程具有密切联系,“适应性”是指企业的岗位技能与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前瞻性”是指选择的企业代表着行业发展方向,而不是传统的落后淘汰产业。通过培训和实践锻炼,使大部分专业教师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能力。

另一方面,建设一支以企业工程师或技师为主体的兼职教师队伍,对于职业技能要求较高的实践教学内容尽量安排兼职教师承担,校内教师一边辅助教学,一边自身训练。通常情况下,兼职教师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岗位操作能力,但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语言表达、课堂把控能力、知识演绎能力相对欠缺,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对兼职教师队伍进行教学能力培训,使兼职教师较好适应课堂教学的需求。

3技能训练项目的遴选与改造

3.1技能训练项目的来源

本科院校IT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面向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具体的行业包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技术行业、网络和通讯行业等,这些行业和企业的商业模式通常是以项目、产品(包括软硬件产品)、服务为主要形式,那么,在IT类课程中嵌入职业技能训练,就必须要以项目、产品、服务为实践教学的载体,通过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来达成教学目标。

项目、产品、服务的来源首选企业的真实案例,学校要通过校企合作机制采集大量的企业案例并进行教学化改造,形成实践教学项目,使之适应教学的规律和需要,实践教学项目要确保蕴含和承载企业所需的岗位技能。当然,实践教学项目也可以适量采用虚构的项目,由任课教师设计应用场景,模拟功能流程,厘清知识脉络,嵌入职业技能,虚构实训项目要体现适应性、科学性和前瞻性,要最大程度接近企业真实岗位需求,这对任课教师的工程素养要求很高,需要一个团队来共同完成。

3.2技能训练项目的遴选

一是知识与能力匹配的问题。不同于高职教育,本科院校还需要强调理论知识的培养,因此知识与能力的融合与匹配十分重要,要让学生在实施能力训练项目时显性地感受到知识演绎的逻辑。片面强调知识结构,就很难达到能力训练的目标,一味强调能力训练,可能会影响学生知识体系化的形成,最终影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

二是技能训练项目尽可能来源广泛,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大部分供应链企业,这需要做整体考虑,宏观布局,顶层设计,不能单一课程独自考虑,而是不同的课程选择供应链节点上的不同企业,先选企业,再采集项目,采集过程中注重案例的适应性、典型性和前瞻性。

三是技能训练项目要以“岗位技能点”作为核心元素,由企业工程师或者技师与任课教师共同设计,每个训练项目都包含企业若干个主流的岗位技能点,要面向企业的真实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标准操作流程,符合企业内部供应链的逻辑规律。

3.3技能训练项目的改造

一是遵循知识结构和演绎逻辑,在知识演绎的过程中嵌入职业能力训练节点,知识的演绎是理论脉络,技能训练是操作脉络,知识点和技能点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也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可以通过知识地图和项目导航等工具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机融合。

二是遵循能力继承原则,在改造过程中,确保实训项目所蕴含的职业技能点得以充分体现,不能因为对项目的教学化改造造成技能训练点的丢失和变形。

三是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设计的任务点合理,复杂度适应专业课程的课时和进度的要求,确保实训任务均衡化,任务的难度循序渐进。

四是遵循企业岗位的业务逻辑,确保体现企业生产过程和岗位操作过程的基本逻辑,避免改造后面目全非,不符合企业生产过程的工艺规律和初衷。

五是技能训练项目实施后要进行测量与评价,通过评价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技能训练项目,并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提供依据,确保实践教学效果的达成。

技能训练项目的改造过程,实际上是创建实践教学项目的过程,根据企业提供的案例资源,按照重构改造方案进行一系列的二次创建。主要的方法有删除、增加、简化、重构、合并等手段和方法,改造的教师需要灵活选择与运用。另外改造过程还需要考虑专业实验室场地的条件、教师的技能、对理论教学的冲击等因素,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因为嵌入了职业技能训练而导致学生的知识体系碎片化和断层化,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作为当今社会,新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任何职业技术都具有时限性,没有知识支撑的职业技术必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5]

4结语

新时代呼唤新的人才,高校究竟培养什么人,从专业课程的角度来看,无疑是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企业期望就业的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更加期待具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何能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这正是我们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肖志良,赵雪章.基于“能力保真传递”的实践教学项目创建与改造方法探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3):82-86.

[2]邓肖丽,郑世珍,黄妙红,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7(23):27-30.

[3]赵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现状与浅析[J].现代職业教育,2021(38):154-155.

[4]王晓荣.浅谈职业本科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实训建设规划[J].时代汽车,2021(16):49-50.

[5]肖志良.项目化教学背景下物联网应用技术知识体系化研究——以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研究实例[J].教育现代化,2017,4(40):285-287+312.

猜你喜欢

嵌入本科院校职业能力
浅析河南高等本科院校智力服务型旅游人才的培养
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究
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文化素质教育嵌入研究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小微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研究述评与展望
医技预约系统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