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平板技术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精准教学

2021-08-28黄凤翔汲丛家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5期
关键词:模型认知精准教学核心素养

黄凤翔 汲丛家

【摘要】新课改后,迫切需要把课堂的精彩留给学生,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借助信息技术的精准教学让这些成为可能,故“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融合”成为趋势。本文以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化合物中的应用”为例,探讨云技术下的平板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前、课中、课后精准化教学。实践证明,在平板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更方便让学生思维外显,实现精准教学,并落实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平板技术;精准教学;模型认知;核心素养

一、背景情况

(一)传统课堂的弊端

精准教学就是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所开展的因材施教,传统课堂存在以下弊端,一是教学效果的评估高度依赖于教师经验,无法量化课堂效果,无法构造系统的评估体系。二是教学活动局限于学校之中、课堂之上,无法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难以及时、全方位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效。而云技术支撑下的教学,可以快速、便捷、实时地采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情况,并依据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开展针对性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使精准教学变得现实。

(二)当前教学研究情况

借助平板技术的教学研究现状。查阅中国知网,借助平板技术的教学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一是利用平板构建诊断性教学体系,以互动和个性化为核心,对评价目标与对象进行学习准备程度的测评,通过评测结果修改教学活动计划。二是运用平板提高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解决在课堂上几乎没有学生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三是在语文、数学、地理等科目中运用平板把握学情,达到精准分析,精准干预、精准评价和精准辅导。而本文另辟蹊径,探讨基于平板技术下的精准教学,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更好落实学生“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

跟其它学科相比,基于平板技术的教学在化学学科优点明显。一是化学学科演绎过程较为簡单,教师课堂上在平板演绎教学思路更方便清楚,学生在平板可直接做答,课堂直接提交,教师当场反馈,便于让学生思维外显,即让学习的输入与输出均更便捷。二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有了平板技术,课前先给学生推送实验视频,可达到两个目的: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到位、遗漏重点现象问题,让学生对实验现象印象更深刻;提前让学生预知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更可控,减少实验的危险性。因此,有必要研究平板技术下的化学精准教学实施。

二、实施流程分析

我校大力推行的以平板为核心工具的云技术软件,能够将教师与学生之间随时、随地、方便地连接起来,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所受到的空间与时间限制。此外,云技术呈现的数据分析能让教师全面且及时掌握学情,获得各种反馈,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备课,实现因材施教,从而让精准教学更有保证。总之,云技术下的平板教学,为教师的教学提供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支持平台,使教学活动、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云技术下的平板教学优点,见图1。

基于平板技术下的精准教学,其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

三、基于平板技术下的精准教学的案例分析

现以人教版必修一(2019年),第四章复习课 “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化合物中的应用”为例,探讨基于平板技术下的精准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更好落实学生“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

(一)课前——精准判断学困点、精准确定教学目标、精准设计教学内容

通过课前平板调查:周期律知识的作用,学生反馈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周期表周期律的作用定位不清晰,大部分学生认为是为了考试。第二,不清楚周期律周期表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工具之一。通过课前小测,显示学生的学困点是:认识元素化合物的角度不全面。胡久华、王磊在《教师对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内容及教学认识的调查研究》中强调:学习元素化合物还有周期律这个工具。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完善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维模型,结合周期律、类别观、价态观形成完整的“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维模型”。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运用周期律认知模型预测“镓”性质后,通过实验验证预测是否正确,强化了“实证”的重要性,落实“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核心素养。(2)通过用周期律预测SeO2的性质,再结合类别观,价态观,全方位地预测了SeO2的性质,并通过史实材料验证预测的正确性,强化了“实证”的重要性并建立完整的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维模型,培养学生“证据推理、模型认知”核心素养。(3)通过预测“钡”的化学性质,强化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维模型。

(二)课中——及时发现问题、精准反馈、精准干预

1.第一环节:知识、体会——梳理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强化周期律

技术的作用:教师使用平板发起作题【梳理任务】,学生学案中自主完成,平板拍照提交,教师使用同屏展示学生答案,并切换不同学生的答案。

学生活动:分析规律变化的原因,学生间补充完善

设计意图:回顾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强化学生“位-构-性”三者相互转化的联系。

2.第二环节:迁移应用——运用周期律,预测陌生物质的性质,并通过实证研究,落实“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化学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1】推断及预测“类铝”相关知识。

技术的作用:教师发起做题,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后,组长平板拍照提交(见图3),教师再广播同屏,平板上书写勾画分析。

学生活动:学生个人先在平板完成性质的预测,再小组合作补充,小组代表提交完善后的性质,交流分享。

实时反馈:第一,学生对周期律的应用范围不清晰,错误地认为Zn比Ga活泼,理由是:同周期,左到右,金属性减弱。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明确周期律仅适用于主族元素。第二,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遗忘率高,课堂上书写方程式错误率高,速度也慢。多数学生出现:Ga 与碱反应生成Ga(OH)3的情况,此外,还出现Ga与碱反应,方程式忘记加水的情况,在交流分享中,学生解决了问题。

猜你喜欢

模型认知精准教学核心素养
化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模型认知的思考与探索
电解水微观过程示意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认知”素养的妙用
化学核心素养之“模型认知”能力的测评研究
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敢问路在何方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精准教学
基于VBA控件技术与精准教学理念的授课课件设计实践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