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研究

2021-08-27睢辰萌吴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协同辅导员

睢辰萌 吴莎

[摘           要]  随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对“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理念的深化发展,一种高度系统性、整合性、协同性的高校育人模式呼之欲出。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打破校内校外壁垒,将育人主体进行充分融合和协同,實现各个育人主体之间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逐步构建“专职辅导员、党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导师团”“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

[关    键   词]  “三全育人”;协同育人;“四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1-0152-02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大师生座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这为高等学校全面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和构建高度系统性、整合性、协同性的育人新格局点明了研究和努力方向。2018年5月1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了聚焦短板弱项,坚持把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目标指向,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近年来,我国各个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不断建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创新育人新模式,逐步构建了以校企合作培养、导师团制度、博士导师制等为主导的育人模式,育人效果进一步提升。但随着我国高校育人环境越来越复杂,大学生面临多种价值观和网络新媒体的冲击,如今高校的育人工作仍存在育人主体过于单一、分工职责不清晰、协同机制不完善、合力发挥不充分等种种问题与挑战。本文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构建“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目的就是切实发挥各个育人主体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尤其是“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各主体间协同合作,做到齐抓共管,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自在育人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和优势,育人效果更加显著和精准,创建良好的育人大环境和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形成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大思政”格局。

一、“三全育人”的内涵

所谓“三全育人”,涵盖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个内容,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从宏观上来看,“三全育人”是对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工作的一种极其重要的理念性指导,它强调在整个系统化育人的过程中,高校要对育人项目、载体、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更要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进行重新建构。

“三全育人”主要是指导高校在“育人主体、育人时间、育人空间”这三个维度开展立体化的教育。高校的育人主体不仅仅是专职辅导员队伍和专业任课教师,应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等人人都参与育人的局面,在统一的教育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不同的角色发挥侧重点各异的功能和职责,有针对性、有效地开展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观教育。高校育人工作是一项贯穿始终的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过程,绝不仅仅是只在某些特殊节点进行育人,而是要有规划地在每个学期开展不同的教育主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引领。高校的育人空间是全方位的,不局限在课堂和讲座上,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和阵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的点滴工作和教育中,才能发挥出明显的育人效果。

二、高校协同育人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育人环境更加复杂,形势更加严峻

一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国家不断向我国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扩张,这导致我国高校青年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面临着意识形态交融交锋的挑战;二是在网络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各种B站、抖音、快手等媒体平台在高校学生中的流行,高校的传统育人引导方式需要重大改革;三是在高校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生源变化更加复杂,不同的大学生会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成长需求。

(二)育人主体之间缺乏行之有效的沟通

全员育人这一理念早已达成共识,高校中不同的角色都在各自领域发挥着育人作用,但仍然存在由于沟通渠道不畅通、沟通意识不主动、沟通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引起的各种削弱协同育人效果的问题。只有加强各个育人主体之间的有效沟通,为他们搭建合适的沟通桥梁,提供有效的共同平台,才能发挥出所有育人主体的最大育人效果,达到更明显的育人效果。

(三)协同育人主体之间的合力发挥不足

一是高校的教育管理机制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第二课堂没有很好地和第一课堂进行融合,教学科研环节与思政教育没有有效结合或过于生硬,达不到很好的育人效果;二是高校不同的育人主体之间职责分工不明确,各自为伍,思想理念不统一,部分教师政治立场不够坚定,专业理论素质有待加强,合力发挥不足。

三、高校“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构建高校“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必要性

基于现如今高校协同育人工作中面临的挑战,高校育人合力和效果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也出现了在高校教学、管理、服务三个横向模块中育人效果相互抵消的现象,继而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育人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教育效果。因此,需要明确高校的主要育人主体范围,并且将其对应的育人对象和育人功能相对固化,使之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在一致的指导精神和思想理念下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主题教育工作。高校的育人主体主要集中在“专职辅导员、党员学生、专业教师、其他名家”这四类群体,因此以这四类群体为主要育人主体,构建“辅导员、党员班主任、专业班主任、导师团”的“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势在必行,引导高校的育人主体要深入贯彻“三全育人”的理念,统筹联动形成有效合力,协同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

(二)“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实现路径设计

首先要确立四大育人主体、育人对象和各自的育人主要功能,即其基本职责和特点,才能为后期的协同育人打好基础。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设计框架图如下:

1.专职辅导员面向的育人对象主要为一个年级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同时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党团活动、宣传讲座、社会实践等为载体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辅导员负责整个年级各方面工作事务的运行,应该是对年级学生最了解最熟悉的人,也在四个育人主体中起着重要枢纽作用,负责搭建党员班主任、专业班主任和导师团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协助各个育人主体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对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收集并进行工作调整。

2.党员班主任面向的育人对象是某一个班级

学院每年会在各个学生党支部中选拔出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学习优良、社会实践丰富、工作业绩突出的党员学生担任新生班级的党员班主任,再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察后,在每年暑期就开始协助新生辅导员开展迎新工作,引导大一新生班集体顺利度过大一的适应阶段,指导新生进行班级建设、评选班委、主题教育和团日活动、评奖评优等各个方面的日常工作。這一育人主体充分发挥出朋辈效应的作用,在新生班级中能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树立榜样。

3.专业班主任面向的育人对象是一个专业的某1~2个班级

专业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延伸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学院每年9月份会遴选一批有责任心、政治素质强、热爱学生工作的专业老师担任本专业的某几个班级的专业班主任,主要重点负责对学生进行专业深入解读、分析就业前景和考研趋势、科技创新和科研指导工作,并辅助辅导员老师进行班级的学风和班级建设。

4.“导师团”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学院聘请在某一领域或者行业有很高造诣的人来担任学院学生的成长导师,比如优秀校友、企业经理、专业教授、著名学者等,导师团具有影响力大、学科跨度广、领域涵盖全等特点,他们根据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主题深刻的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大师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系统,提升学生的人生追求,丰富学生的精神境界,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更加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和职业目标。

综上所述,本文阐述了当前高校协同育人中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构建“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并具体分析了“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总体框架和实现路径。将“三全育人”理念充分贯穿于此育人模式中,切实发挥各个育人主体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协同作用,形成有效且长久的合力,真正将育人工作落到实处,进而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以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总体质量。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协同辅导员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有为”也应“有位”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