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应重视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培养

2021-08-27王力钢刘伶俐

文教资料 2021年14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培养方法

王力钢 刘伶俐

摘   要: 理论思维,是以理论为中介从经验上升为抽象、通过个别把握一般、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和规律的思维能力。它是抽象思维能力、哲学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理论分析能力的综合统一体。通过思政课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要求、为民族复兴大业的未来人才队伍提供能力素质保障、应对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战等,具有重要意义。思政课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必须以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式为基本着力点,优化改进教学。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理论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理论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本质要求。理论育人是通过教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提高他们对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在理论育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一、理论思维与理论思维能力

最早提出“理论思维”概念的是恩格斯在就经验自然科学与理论自然科学、哲学思维与自然科学思维、旧哲学与唯物辩证法相区别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他认识到当自然科学积累了庞大的实证知识材料,需要整理时,“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论思维才能有所帮助”[1](27),这是在自然科学思维经验层次和理论层次分野中的使用。他指出:“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外,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1](27)这说明自然科学确实需要理论思维,但理论思维在本质上是哲学思维。他还进一步强调:“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坏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支配。”[1](187)这里的“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是指与旧哲学相区别的唯物辩证法。

虽然恩格斯没有给“理论思维”下准确的定义,但实际上已经为理解把握这个概念指明了方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把握“理论思维”:

首先,理论思维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即从经验上升为抽象、通过个别把握一般、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和规律的思维能力。关于理论思维是一种能力的认识在恩格斯那里已明确指出,无须赘言。因此,这里把“理论思维”和“理论思维能力”在同等意义上使用。

其次,理论思维具有从不同角度看各有侧重却又相互关联的丰富内涵。

第一,从与经验思维相区别的意义上看,理论思维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理论思维是以理论为中介并与经验思维相对应的一种高级的抽象思维形式”[2]。这里有几个要点需要把握:一是理论思维之所以抽象,是因为其以理论为中介,尤其是主要借助理论中的“概念”“范畴”进行思维,是“运用概念的艺术”,概念、范畴本身就是通过抽象得来的。二是抽象思维以逻辑思维为外壳。概念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判断、推理,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抽象思维一定以逻辑思维为表现形式。三是抽象的意义在于较之感性经验更宏观、更深刻。抽象,其本义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舍弃非本质的特征。抽象是超越感性的具体、经验的个别把握一般,所以更宏观。通过现象把握本质和规律,所以更深刻,“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及其他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地反映着自然”[3](181)。

第二,从思维方式的独特性上看,理论思维是哲学思维,是一种理性反思和批判的思维能力。哲学思维与其他思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秉承一种穷根究底的思维方式”,尤其是“一种‘前提批判的反思理路”,“就是考究事物或问题的根据、条件,而不单单是事物本事……就是对任何事物都持有质疑、评判、评价的思考”[4](56-41)。它总能在“无疑处生疑”、在常人看不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正是缘于哲学思维的这一特性,理论思维能够让人眼光独到、见解深刻。

第三,从方法论特色上看,理论思维是一种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是理论思维的内核。任何哲学方法论都建立在世界观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唯物、辩证的科学世界观,在其理论视野中事物是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联系和发展的根据是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和辩证运动。与这种世界观相一致,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石的理论思维必然要以辩证思维为内核,在客观联系中、在运动变化中、在对立统一中、在矛盾作用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这个意义上,理论思维与把“思维矛盾”和“辩证矛盾”混淆的僵化的形而上学思维有质的区别。

第四,理论思维还是一种理论分析能力,即用理论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57),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和现实指向,其生命力在于回应时代命题、有效解决具体问题。要解决具体问题,就需要把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準重点、阐明规律。用理论具体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从“理论”向“理论思维”转化的过程。因此,理论思维必然是一种运用理论蕴含的立场观点、概念范畴、思维框架等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最后还需说明的是,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和多次强调的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精准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可以看作理论思维从不同角度或在不同侧面、不同领域的具体化,它们在实质上是相通的。

二、思政课培养理论思维能力的重大意义

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对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要求、为民族复兴大业的未来人才队伍提供能力素质保障、应对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战等具有重大意义。思政课在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实现有效价值引导的必然要求。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学“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6](4-16),也就是通过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和科学价值观。因此,思政课必须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知识传授是载体、基础和手段,价值引导是核心、导向和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而言知识并不能直接地、自动地转化为价值,在知识与价值之间还需要有一个转化的中介和桥梁。这个中介和桥梁就是理论思维能力。

“只有理论清醒,才能政治坚定”,理论清醒仅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其核心是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具有这样的能力,青年学生才能在面对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时、面对自身思想困惑时、面对大是大非时,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只有通过理论思维能力这个桥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才能最终升华为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科学的价值观。

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同志专门强调:“思政课要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思政课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观察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无论怎么讲,最终都要落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上来。”[6](4-16)这里的“科学的思维”“正确的思维方法”实际指的是理论思维,这些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对思政课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期望和要求。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出台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规定,大学阶段的思政课教学要“重点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7],从知识、能力、价值三个维度规定思政课的具体教学目标。理论思维能力培养是思政课教学题中的应有之义,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其次,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是提高其综合素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未来人才队伍保障的必然要求。

恩格斯曾有一个著名断言:“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29)新时代下,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8]这一论断将理论思维空前地提升到了民族复兴的层面和高度,同时也启示我们必须把理论思维能力培养作为思政课的基本任务之一。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离不开人才。人才要靠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教育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4-16)。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大学生不仅是推动未来中国进步发展的生力军,而且是未来党执政兴国的中坚力量,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这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能是一路坦途,必然面对可以预测和不可预测的各种风险和挑战。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各种风险和困难,只有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并将其具体化为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才能在复杂局势中洞察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推动民族复兴事业前进。

思政课在理论思维能力培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恩格斯已经指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要靠学习哲学,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就是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正是思政课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教学内容。通过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看家本领”,思政课责无旁贷。

再次,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是巩固思想阵地、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日益扩大开放、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更趋紧密、相互影响更趋深刻,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斗争更复杂。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思政课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以旗帜鲜明的态度,驳斥批判错误思潮、错误观点。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思政课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分析批驳每一种错误观点,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练就理论的慧眼。“炼就金刚身,不怕百毒侵”,青年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能够自主地分析辨别错误观点“错在哪里、为什么是错的”,能够自觉地警醒错误思想,能够自动筑牢思想根基、抵御负面意识形态,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思想免疫力,才能切实巩固思想阵地,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三、思政课培养理论思维能力的着力点

思政课要把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之一,融入教学的方方面面,把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作为基本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優化改进,以适应培养理论思维能力的要求。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要着力突出思政课的理论特质,通过精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夯实理论思维的知识基础。

讲理论是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名称中本身就包括“理论”的内涵,思政课的本质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9](95-100),也就是“用科学的理论培养人”。同时,理论思维必然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理论思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以一定的范畴、概念特别是理论框架为基础、为工具,认识、理解、说明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活动”[4](56-61),不掌握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奢谈理论思维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不管是遵照思政课的内涵和本质,还是着眼理论思维能力培养,都要求思政课教学要突出课程的理论特质,通过精讲理论夯实理论思维的知识基础。

一是要讲“真理论”。思政课所讲的“理论”特指马克思主义理论。针对有的思政课堂中存在的少讲甚至不讲马克思主义的“去意识形态化”不良倾向,思政课教师要注意强化教学的思想性、政治性,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牢记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在广泛吸收借鉴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同时,始终坚持把集中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中心任务。二是要真讲理论。针对有的思政课堂存在只追求表面“热闹”淡化理论性的“迎合式”教学和只停留在经验层面的“去理论化”倾向,思政课教师要注意强化教学的理论性、说理性,正确处理深刻性与生动性的关系,在注重教学的生动性、通俗性的同时,坚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6](4-16),提高用“用学术讲政治”的本领。三是要讲“理论的真”。讲“理论的真”是指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凸显“真理的强大力量”。讲理论不能简单等同于“从概念到概念”。“从概念到概念”虽然可能在逻辑上无懈可击,但由于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对学生而言难以感受到理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导致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注意强化教学的亲和力、针对性,正确处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紧密联系理论与现实社会生活、与学生思想实际,在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力量和实践的力量。

其次,在教学思路上着力凸显理论思维的运思过程,通过教师的典型示范熏陶培养。

掌握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只是帮助学生形成理论思维的一个前提。理论思维是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方法,能力和方法的东西是很难仅仅通过知识的言传就能掌握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靠教师在教学中示范理论思维的运思过程,达到对学生熏陶培养的目的。这需要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下“两个统一”。

一是坚持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与理论思维运思过程的统一。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思路多是原理+例子,实际上是先告诉结论再用例子说明,其中较少体现理论思维的过程,谈不上示范意义。要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教师应遵循“按照理论的逻辑讲理论”的原则设计教学思路。理论的逻辑包括理论的构成逻辑和理论的形成逻辑。理论的构成逻辑是指理论是由概念、判断、推理构成的严谨逻辑体系,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这要求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概念准确、结论明晰、逻辑缜密;理论的形成逻辑是指理论形成的思维进路应与“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认识路线相一致。这要求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要从尽量以感性经验材料为基础,通过思维的抽象上升得出到一般性的理论结论。实际上,“按照理论的逻辑讲理论”就是要求“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同时是“理论思维的运思过程”,即基于感性经验材料或历史资料,综合运用已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当下教学主题,得到新的理论知识过程。对教师而言,每一堂课既是讲授新知识的过程,又是示范理论思维运思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每一堂课既是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观摩教师如何运用理论思维解决新课题的过程。通过观摩有所体悟,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二是坚持解决学生思想困惑的过程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运用过程的统一。思政课教学要有问题意識,直面学生关注的、有疑惑的问题。通过解疑释惑“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辨明大是大非、真假黑白”,这个过程不仅是解答学生头脑中“问号”的过程,还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分析和解决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过程,更是从“抽象”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的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帮助其掌握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看问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思维方法具有积极作用。

再次,在教学方式上着力强化学生对理论思维的实操训练,通过学生的自主运用掌握、熟悉和养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思维运作,只是为学生提供理论思维运用的范本,对他们来说还是外在的。要真正内化为能力,仅靠这种观摩中的“学”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亲身“习”,也就是在对理论思维的实际操作运用中熟悉、掌握和提高。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思政课教学应当体现实践导向。这种实践导向体现在:一方面要关注实践问题,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践教学形式。就理论思维能力培养而言,这两者统一于学生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也就是亲身练习使用理论思维的过程。现在不少高校思政课都在探索这样一种类似我们称之为“学生自主调研”的实践教学方式,虽然可能在细节上略有不同,但大致步骤基本一致:第一步,学生(个人或小组)选定一个有一定理论或实践价值的题目;第二步,带着问题搜集相关资料素材;第三步,整理分析资料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第四步,对经过整理分析的材料进行思维运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具体经过抽象再回复到思维中得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结论。这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每一步都或多或少涉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要运用到理论思维及具体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基本上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是学生自主运用理论思维的实操训练,对其理论思维能力培养提高的意义作用更明显、直接。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2]侯才.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N].光明日报,2018-07-13(02).

[3]中共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4]张澍军,王哲.略论思政课与理论思维——以青年教师理论思维修为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5).

[5]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7]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1/01/content_5576046.htm,2021-01-01/2021-5/11.

[8]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2).

[9]陈锡喜,董玥.论思政课守正创新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7).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培养方法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十年磨一剑: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综述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