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1-08-27卞亚西

文教资料 2021年14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卞亚西

摘   要: 厚重的山西革命历史,孕育了光耀千秋的山西红色文化。山西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本文以山西红色文化为依托,阐述山西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挖掘山西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通过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等,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 山西红色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路径

一、山西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精神。山西红色文化是历史留给今天的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山西红色文化中包含的革命故事、革命遗址、革命精神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山西人民在革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以太行精神、吕梁精神为代表的山西革命精神是山西红色文化的厚重底色和铿锵旋律。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关键时期,共产党人领导太行儿女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利益,展现出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太行精神。“太行精神”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艰苦奋斗、为民服务、严于律己的教育资源,不仅是当时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还是今天社会中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1](51-54,62)。在抗日战争年代,八路军将士和吕梁儿女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英勇奋斗自强不息的吕梁精神。“吕梁精神”体现了吕梁人民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战斗环境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意志、英雄的精神和坚强的勇气[2](116-120)。

“大寨精神”“右玉精神”是山西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传承与发扬,体现了山西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风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进行农业建设,发展农业生产,即使遭受了罕见的自然灾害,也依然不向困难低头,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改革开放时期,大寨人民突破传统农业模式,坚持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丰富和发展了大寨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寨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那就是自强不息、艱苦奋斗、勇于担当的英雄精神;顾全大局、顾全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爱国情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永不言弃的时代风范”[3](30-31)。为了抵御风沙保卫家园,右玉县全县人民与恶劣环境打了一场持久战。是沙进人退,还是人进沙退,是右玉领导和人民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右玉的历届领导班子没有选择退却,始终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奋起应对挑战。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态环境的优化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为人民作出持久贡献。伴随植树造林和改善生态的伟大实践,以“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右玉精神破土而出,应运而生[4](45-49)。

二、山西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1.有利于涵养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家国情怀

在国家和民族危难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在太行山上建立了当时北方地区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在爱国主义的热情感召下,在保卫家园、抵御入侵的共同目标指引下,太行儿女积极加入抗日队伍,使得中国共产党带领的武装力量不断壮大。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太行儿女拿起大刀、斧头等一切可以利用起来的武器,勇敢地与侵略者做起了斗争,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在物资极其匮乏的状况下,太行军民依旧不怕苦难、不怕牺牲,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达八年的较量,最终能够突破重重困难,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捍卫民族尊严。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太行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于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一些负面思想悄然地影响着大学生。通过讲述太行军民在抵御外敌入侵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苦难,讲述太行军民在面对敌人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崇高品质,培养大学生形成信念坚定、勇于担当的优良品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终身。

2.有利于坚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理想信念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体现。艰苦奋斗不仅是吕梁精神的内涵,更是吕梁精神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特殊的时空环境及特殊的地理环境赋予吕梁人民特殊的使命。在革命战争年代,吕梁人民面对恶劣的环境,凭借着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搞起了军民生产大运动,解决了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在解放战争时期,成了为延安提供物资的坚强后盾。直至今天,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每个吕梁人民都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懈奋斗着。吕梁的历史完美地诠释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八个字。当代大学生中有少部分人在学习上怕苦怕累,缺乏刻苦钻研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承担挫折的勇气。在生活中自理能力较差,贪图享乐。将“吕梁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革命理想信念,为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供有效支撑,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新的方向。

3.有利于培养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崇高品格

“矢志不渝、百折不挠”是右玉精神的核心。为了改善右玉县恶劣的自然环境及满足右玉人民的生存需求,在右玉干部的带领下,右玉人民扛起了保卫家园与风沙抗争的沉重负担,走上了一条绿色的长征之路。右玉的历届领导干部奔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目标,一代接着一代,一年接着一年,他们把局部绿了起来,把风沙锁了起来,把窟窿补了起来,把绿色屏障建立起来了。在右玉干部的领导下,右玉人民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执着的信念,让右玉这片“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现在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都是在家长的细心呵护下长大的,以至于一些学生在学习上怕苦怕累,碰到困难的时候容易投机取巧,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过于注重自身利益的得失,常常处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将“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右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讲述右玉人民建设绿色家园过程中的艰难困苦,用于鼓励大学生在学术中、实践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坚持不懈,面对困难不退缩,培养大学生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崇高品质。

4.有利于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大寨,是农村建设的代表,是农业建设的旗帜。改革开放以后,在郭莲凤的带领下,大寨人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中,充分利用大寨的品牌效应,让大寨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随着大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寨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发展旅游业,将大寨发展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农业旅游生态村,旅游业的收入成为大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是大寨人民学习时代精神的结果,为大寨精神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当今大学生不仅需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更需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主要力量,需要的不只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是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把创新能力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创造力。在应试教育的选拔下,大部分大学生走着相同的学习之路进入大学学习与生活,靠吃苦和靠勤奋应对考试,但创新精神被阻挡了。将新时代的大寨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三、山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1.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增强价值引领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5](378)。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他再次强调要“创新课堂教学”“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6]。要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首先,高校要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和政治素养过硬的思政教师队伍,学校可通过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加强教师队伍管理,通过对红色文化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感悟,提高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要求高校深入搜集整理好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讲好党的故事、讲好革命故事,传承和弘扬好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寨精神、右玉精神等精神品质,充分挖掘山西红色文化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对山西红色文化内容进行编排整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发展,赋予新时代生机与活力。最后,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注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运用情景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扮演革命英雄角色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可以充分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文字资源、音频资源、视频资源,甚至人力资源,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深刻感悟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加强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

2.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推进红色文化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进行红色文化校园建设。汲取山西红色文化中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开拓创新的精神,可以在学校图书馆设置红色展览区,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张贴红色主题诗歌或者标语,通过对环境的渲染,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熏陶。在特别的节日里,例如,五四青年节、五一劳动节等举办红色文化摄影展览、红色文化征文比赛、歌唱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还可以举行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观看红色系列影片等活动,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将山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日常活动中,提高山西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求大学生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校可以利用校报刊物、校园广播平台等平台,举办富有趣味性、互动性的学术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还可以邀请知名学者参加与学生交流,在活动结束后学生可以写一写心得体会,对红色文化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3.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精神境界

以学促思、以践达悟。高校应积极与山西红色教育实践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展开合作,充分发挥山西红色文化的实践育人功能。打造理论学习与亲身体验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山西红色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积极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政课堂和社会课堂结合起来。高校应组织老师和学生参观平型关战役革命遗址、烈士陵园、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在缅怀先烈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感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西人民在百般考验和锤炼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品质,自觉接受红色教育,让红色属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永不变色。

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组织师生共赴革命老区开展义务支农、支教、支医、问卷调查、走访调研等活动,通过组织座谈会、交流心得体会、撰写调研报告等,将革命前辈及家属讲述的内容整理成历史资料或在活动中挖掘到的故事编绘成漫画、制作成视频等,将实践活动转化形成鲜活的文化成果,引导学生自觉把传承创新发展红色文化贯穿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成为红色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

4.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红色文化在网络延伸拓展传播途径

新时代的大学生并没有经历过革命年代,对于他们来说红色文化蕴含的内容略显抽象、空洞。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大学生更容易接受互联网的传播特点。要实现红色文化在网络媒体上的有效传播,高校应构建多样化的网络传播渠道,例如,运用动漫、歌曲、电影、电视剧等大学生们喜爱的方式创新山西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还能通过学生们经常使用的手机软件,例如,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进行网络直播活动,给大学生从不同角度讲述中国共产党带领山西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进一步挖掘山西当地的历史、文化、科学等丰富资源,用大学生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开展山西红色文化教育。还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网络上打造纪念馆、博物馆等数字化的虚拟展馆,或者可以在网络游戏中设计革命历史的真实场景,使得红色文化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入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红色文化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要充分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活力,确保山西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以红色文化为题材创作歌曲、影视剧、舞台剧等文艺作品,借助现代艺术形式诠释历史,传播红色文化”[7](9-1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时代新人,山西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山西人民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巨大精神财富。它所包含的人、事、物等具有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生动教材。高校应深入挖掘山西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教育价值,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实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将红色文化精神更加有效地内化为大学生的品格,通过自身优秀的道德素养传承与弘扬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更好地创造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毓鑫,赵改萍.太行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4).

[2]赵丽媛.论吕梁精神的形成与发展[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0,43(04).

[3]段利军.弘扬大寨精神建设文化昔阳——昔阳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探索实践[J].前进,2019(09).

[4]张志坚.右玉精神的立德树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9(06).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7]卞成林.紅色文化创造性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社会科学家,2020(05).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