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融入策略思考

2021-08-27许永丽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7期
关键词:融入策略人文素养语文教学

许永丽

摘 要:分析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融入策略,首先分析人文素养包括语言能力、三观与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其次分析通过创设良好的人文情境、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元素、拓展延伸语文教材知识四种融入途径,将人文素养与语文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此来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人文素养;语文教学;融入策略

基于新课标明确提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可以说,语文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既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还需要领悟其人文底蕴,所以教师肩负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重担,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融入人文素养,能够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以便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品质与人格,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与道德修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人文素养的要素

(一)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语言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及文字写作能力等[1]。可以说,这是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基础,也是必要前提,尤其是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流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文章主旨的高度概括,促使学生学会提炼其中心思想。这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三观与情感态度

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就需要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逐渐引导学生去树立健康的价值取向、积极的情感态度[2]。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个性特点等方面,以便指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中,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尤其是经典、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所蕴含的人生道路、高尚的情操与思想,不仅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及塑造其品质,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三)审美能力

因为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是对真善美的描述与诠释。所以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鉴赏文章,并感知与鉴别文中的美与丑、善与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学赏析与阅读水平,同时有利于学生从文中获得思想的启发、心灵的启迪,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3]。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各种文化的涌现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尤其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4]。而学生在一个纷繁复杂、多元化的文化大背景之中,很容易受到一些利己主义、自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导致其走向偏离正确轨道的发展道路,十分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树立。加之初中阶段的学生是新时期的继承者,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所以需要学生能够具有崇高的理想,能够真正承担起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

可是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已经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充分发挥,为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灌输、传授,却完全忽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导致其人格品质没有得到有效的塑造。因此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之中,融入人文素养,能够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便学生能够从语文知识、文章之中,去挖掘文本的内涵,进一步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感情,从而促使学生被优秀文学作品中的高尚思想、积极情感熏陶、感染,最终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人文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教师想要有效地融合人文素养,就要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给予学生身临其境之感,所以教师为学生构建出一个人文情境,去进一步体验语文的魅力,同时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与主旨,感悟其思想情感[5]。这样一来,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不足的弥补及优化,又能真正彰显学生的课堂主人地位,最终将学生以往的单一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促使学生逐渐热爱上学习语文,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与能力,而此时教师为学生引入人文素养的内容,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意识,最终确保语文教师达到教学目标。

比如,在人教版的《苏州园林》这一课中,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园林建筑艺术,了解苏州园林的相关艺术成就,学会阅读说明文并体会其准确性的语言特征,并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较为真实的苏州园林游览情境,利用多媒体设备去展现其美景,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游览苏州园林,帮助学生对苏州园林形成初步的感知,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审美品位。接下来,语文教师为学生介绍苏州园林的相关背景知识,并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去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进一步陶冶學生的情感,从而确保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目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教师想要更好地为学生融入人文素养,就可以借助合作学习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热情,进一步增强语文课堂的参与度,以便学生在小组内能够积极地交流,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加以指导[6]。同时学生在小组内通过集思广益及辩论等语言、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去汲取他人的优点,不断提升自我,以此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促使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结构。这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比如,人教版的《纪念白求恩》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并理解其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阅读课文、品味语言的内涵,理清课文的主要情节,赏析白求恩这一人物形象,并且组内尝试用一句话概括白求恩大夫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而通过学生在组内的合作学习与交流过程,既能让学生深刻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又能帮助学生体会到白求恩身上的共产主义精神。这有利于学生受其感染,学习其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同时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从而实现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元素

由于语文教材中包含的知识、文章较多,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加之每一篇文章都是专家精心挑选、审核与编撰的,其阅读价值较高。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就需要对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加以深入的挖掘,以此来确保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其人文素养得以有效的培养[7]。首先,语文教师要明确人文素养的含义,简单来说就是人的一种内在品质,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去自觉地汲取其中的正能量,以便学生逐渐建立正确的三观、道德观,更利于其今后积极向上地学习、生活。其次,语文教师要将人文素养与语文知识充分融合,为学生构建高质量的语文课堂,从而进一步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与品质,最终促使教师实现人文素养的融入教学目的。

比如,人教版的《老王》一课,需要学生理解文中的内涵,去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的珍贵情谊。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细读、品读文章,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去尝试揣摩人物的内心,能够感悟到“老王”身上所闪耀出的人性美,促使学生逐渐领悟人生的真谛,以便学生获得熏陶与感染,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思想。

(四)拓展延伸语文教材知识

语文作为学生初中阶段必备学习的学科,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之中融入人文素养,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加以延伸与拓展,以便学生既能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对所学知识加以补充,还能在生活中领悟到相关的人文内容,从而增长学生的见识,这对学生的三观建立具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实现其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比如,人教版的《背景》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品味文章之中,去感悟文中深厚的父爱[8]。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生活,结合生活体验,去畅谈对父爱的感受,能够通过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看到父亲为人处世的态度,并且借助课文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父爱、理解成长,从而有利于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进一步领悟成长的真谛。

综上所述,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融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与品质,以此来提升学生个人的素质,为学生的身心全面成长奠定基础。通过语文教师将人文素养与语文知识充分融合,在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人文内涵的熏陶与感染,潜移默化地汲取正能量的思想,促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能够养成良好的人格与行为意识,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农碧江.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4):22.

[2]李淑英.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35):284.

[3]冯敏.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思考[J].神州印象,2018(1):18.

[4]魯会赞.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8.

[5]苏石.关于提升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外语文,2019(25).

[6]毕丽丽,刘后苏,彭叶萍,等.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C],2018.

[7]杨扬.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幸福生活指南,2019(5):1.

[8]胡胜.高中语文教学中坚持人文教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32):52-53.

猜你喜欢

融入策略人文素养语文教学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理念的融入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策略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