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二声部歌唱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1-08-27周敏
周敏
【摘 要】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小学的音乐教学中也融入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音乐作为一门具有艺术性的学科之一,其本身具备着提升审美和陶冶情操的特点,也随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音乐学科教学中,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基础教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的歌唱能力培养起到重要作用,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和团结协作意识,是现阶段音乐教育的主要呈现形式。而其中的二声部歌唱教学法,也因为声部之间的整齐、协调的特质,成为了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进一步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意识,积极地推动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二声部;歌唱教学
二声部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基础,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竞争意识,进一步实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沟通能力等多个方面的积极进步,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二声部合唱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教学弊端,其一部分是来自于音乐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另一部分是学校对音乐教学没有做到该有的重视。所以,形成了二声部合唱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既没有实现标准统一的硬性要求,也没有做到在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方面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甚至部分教师为了教学指标,只给学生进行一个声部的教学,导致学生对二声部的学习一直停滞不前。本文以小学音乐二声部歌唱教学中的现状入手,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展开阐述,针对小学音乐二声部歌唱教学的有效实践举措进行探讨。
一、小学音乐二声部歌唱教学的现状
(一)音乐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师多半是以刚结束实习的应届毕业生担任的,缺少相对的教学经验和职业素养,心理上也缺乏理性的教学判断,相比于有多年教學经验的老教师来说,没有平和的教学心态,个人专业技能也欠缺真正的实践经验积累。尤其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上,容易对教学进度操之过急,为了体现自身的教学效率而过于忽视学生的独立发展和音乐思维上的正确指导,长此以往,这种不良的教学行为会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产生严重的后果。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也存在强势、生硬等问题,一味的追求成果而忽略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本该有的友好互动,注意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上的变化,也间接的影响着歌唱教学的质量。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存在,就是在遇到教学难点的时候,一般选择性的教学或者教学内容过于浅显,不够深入,导致学生理解的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尤其是在二声部歌唱教学方面,教师往往会因为自身的原因,采取投机取巧的教学方式,把二声部教学变成一声部教学,这种与实际教学内容相悖的方式,会直接导致最后歌唱达不到整齐、和谐的效果。与让学生体验二声部音乐张力和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的出发点相背离,教学能力问题明显欠缺。当前的音乐教师职业素养不足是小学音乐二声部合唱教学中最为尖锐和显著的问题,专业素质低下直接影响其教学质量,因此,也要求学校注重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充分体现出教师二声部歌唱教学的专业性。
(二)小学生音乐基础差异化
受制于小学生的个人家庭情况和学校音乐教学体系等现实问题,小学生的基础音乐素养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于家庭条件好,或者学校音乐设施完善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音乐基础会相对强一些,而对于那些家境普通且不关注音乐教学发展的学校学生来说,音乐基础就相对薄弱。二声部的合唱主要体现在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和谐,如果学生的自身基础条件参差不齐的话,那么合唱的总体水平也得不到提升,难以做到声部之间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在二声部的歌唱中,学生一般比较容易接受简单的第一声部,对于第二声部的掌握比较难,这两个声部之间的差异,会直接造成学生的学习进度不一,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效率得不到提升,久而久之会产生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对于二声部的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减弱。因此,学校应在音乐基础设施方面进行有效调配,优化基础音乐教学设备,不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
(三)歌唱教学题材内容缺少创新
对于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方面的儿童歌曲创作的整体趋势发展的并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前对于儿童歌曲创作潜心创作的人越来越少,出现了小学合唱教学面临着题材匮乏的严重问题,很多陈旧的歌曲已经脱离了当今社会发展的节奏和审美,不能引发学生对歌曲学习的热情和向往。由于整个音乐教育行业的歌曲资源匮乏,导致了小学生对于合唱的情绪化问题的激化,使小学合唱教学得不到发展。因此,想要小学歌唱教学事业的兴起就必须要改变当前的现状,做出适当的决策。
二、小学生音乐二声部合唱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二声部的基础训练
二声部合唱是以较好的音乐基础知识掌握为基础的,培养正确的歌唱习惯和学生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是二声部教学的基本前提。因此,学生在二声部歌唱中的基础训练是不可忽视的教学部分,音乐教师要加大基础教学力度,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把基础训练变得生动有趣,促使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音节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分组,可以以简单的do和mi为两组划分,然后让学生认真感受音阶之间的关系,再进行整体的合唱。以此类推,逐渐的加强训练难度,不仅让学生深层次的感受音乐的音节变化,还能引领学生感悟和声的特点和变幻莫测的音乐美感。
(二)进行阶段性教学开展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过程当中,要体现教学的系统性和阶段性。首先是一、二年级的初级阶段,也可以说是打开学生学习音乐的大门,其主要是音乐和声学习,这一阶段音乐教师主要是针对学生积极性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模拟一些大自然中的声音或者现实生活中的声音,来锻炼学生们的和声听觉,引导学生的独立思维。
例如:根据呼呼的风声和哗哗的流水声等声音状态,来模仿长短音训练,可以让学生们初步感知到二声部的乐感;还可以通过乐器演奏帮助学生们体会不同乐器的音色,以及和声技巧掌握和声音美感,在苏少版小学教材《大鼓和小铃》的学习中,“我敲小铃叮叮叮,我敲大鼓咚咚咚”就可充分使学生们感受到二声部歌唱带来的快乐。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语文中情感诵读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歌唱的节奏与旋律的递进关系,比如小羊过生日通过对动物的声音模仿实现音符和旋律节奏感的掌握,进行二声部歌唱的实践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