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育助力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进的策略
2021-08-27李元媛
李元媛
摘 要:剖析与探讨在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双创教育的意义及其必要性,并根据该项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以双创教育为核心助推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策略,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创教育;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教育是我国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手段,通过教育事业,可以向社会各个领域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助力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因此,有必要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促使教育事业的各个环节以及流程井然有序地推进,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教育事业也应融入双创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尤其是医学类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更应通过双创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成长为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高水平人才,有利于助推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切实优化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 在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双创教育的意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水平与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与建设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决于人才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因此,加大对教育工作的投入显得至关重要,高质量地完成教育可以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所以,要在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融入双创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丰厚的人才储备助力我国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并且激励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加入创新创业队伍,丰富我国社会产业类型,在提高社会建设与发展效率的同时,开辟全新的发展渠道,全面拉动社会产业上下游的協同发展,为社会经济建设事业注入全新的活力、开拓新的发展空间,积极调动区域产业相互交流,推动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条理分明地向前发展,并且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从本质上来说,在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双创教育属于一项创新性教育举措,可以有效革新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使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在科学理念的指引下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培养出更多拥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2 在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双创教育的必要性
2.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医学类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能够为我国医学领域的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可以在医学领域形成良性的发展循环,有效推动社会产业发展,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积极的影响[1]。因此,有必要在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双创教育,以双创教育作为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切实优化该项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及流程,使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条理分明地向前推进,实现各个教育环节之间的平稳过渡,达到对学生的良好教育效果,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形成创业精神以及良好的创新能力,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后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毅然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我国社会各领域的蓬勃发展提供助力。融入双创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提高了教育工作的质量,强化了社会人才的综合素质。
2.2 为人才培养注入活力
将双创教育融入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可以为该项工作注入全新的活力,使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更具条理性与层次感,提升该项工作的成效。所以,要作出细致的规划与设计,为高质量完成该项工作夯实基础。基于此,有必要在医学类院校教育中融入双创教育,以双创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在毕业之后积极投入工作岗位,助推社会产业发展效率以及水平的提升。此外,在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双创教育同样属于一项创新性教育举措,对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起到积极的作用,确保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始终充满活力与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每一项学习任务,并且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锻炼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满足我国社会各领域在蓬勃发展阶段对实用型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切实优化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效性。
3 将双创教育融入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着力点
3.1 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为了在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有效融入双创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要任务便是更新医学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摒弃传统模式下以就业率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导向,逐渐创新教育工作路径,开辟全新的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医学领域的高水平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助推医学事业的持续发展创新[2]。在实践过程中,医学类院校要注重学习与借鉴,学习行业内优秀院校的办学经验以及办学理念,研究其在教学阶段产生的各项人才培养经验及其采用的人才培养理念,然后结合本院校的实际办学情况、学生综合素质、教学配套资源等,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实现双创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有效融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切实提升教育工作成效,为我国医学领域的发展培养更多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3.2 强化师资队伍力量
师资队伍在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师资队伍力量的高下也决定了该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若师资队伍力量强,则可以高质量地完成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及流程,反之则有可能降低该项工作的实效性,甚至出现部分教学资源浪费的恶劣现象。所以,为了将双创教育有效融入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力量刻不容缓,希望通过该项措施开辟一条全新的教育工作渠道,摸索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使该项工作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在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在实践过程中,医学类院校要针对当前的教师队伍专业能力作出全面的统计以及分析,为每一个教师定制职业发展计划,在双创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推动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
4 双创教育助力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进策略
4.1 定期开展双创教育交流学习活动
在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展开细致的分析以及思考,研究如何有效地融入双创教育,培养更多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助力我国教育事业实效性的提升,满足社会各领域在建设与发展阶段对人才的迫切需求。首要任务便是在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积极落实双创教育理念,并且关注对人才的培养,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实践,以定期开展双创教育交流活動的形式,相互学习经验、交流教育的想法等,使院校之间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确保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得到持续优化。除此之外,也可以适当带领医学类院校学生到优秀的医院进行参观学习,改善医学类院校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开展医学研究与剖析,提升教育工作的水平[3]。同时,也可以以半学期或者一学期为单位,积极举办双创教育的成果交流会,邀请区域范围内的优秀教师、专家、学者参与,共同探讨自身在双创教育中取得的成果以及教育经验等,相互分享心得体会,共同探索全新的双创教育路径,实现双创教育在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有效融入,使参会人员获得更加深刻的思想体悟。
4.2 以双创教育引导学生思维
在医学类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双创教育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得到更新,促使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创新创业精神,强化人才培养的实效性[4]。例如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所思所想以及在学习阶段遇到的困惑或者阻碍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的引导措施,正确引导学生思维,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此外,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实现对学生的道德培养,达到塑造学生品格的目标,这对双创教育理念的融入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助于高质量地完成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工作。
4.3 构建“理论+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医学类院校要构建“理论+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付诸于实践,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再辅以教师双创理念的引导,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效性[5]。例如医学类院校可以与企业构建相互合作的办学模式,即学生在完成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后,可以由学校推荐到企业实习,真正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及应用方法,提高学习效果,获得良好的职业能力,这对教育工作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双创教育的作用,提高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5 结语
在医学类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要融入双创教育,以双创教育为核心,积极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效率,促使人才在毕业后拥有创新创业能力,并且以良好的状态加入工作实践,切实优化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成效,助力社会建设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浩东,葛晓燕.双创背景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8(4):69-71.
[2]姜亚琳.以“双创”教育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5):24.
[3]崔保安.农科类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8(5):3-5.
[4]张定方,张肖敏.高校旅游本科教育“双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构建[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05(1):111-114.
[5]陈伟.“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对策探讨[J].南方农机,2020(1):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