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资格证制度改革的思考

2021-08-27王焱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期
关键词:资格证教师资格教师职业

王焱杰

[摘           要]  教师资格证由发证到考证的变化,使师范生获取教师资格证的优势转瞬即逝。通过调研发现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对报考教师资格证的态度有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对非师范生的吸引力逐渐加强。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的改革,促进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关    键   词]  国考;教师资格证;师范课程;教师职业吸引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03-0040-02

随着教师资格证的改革,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生热衷于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那么对于非师范生而言,当他们顺利通过考试后是否意味着他们已经具备成为一名教师的素质?他们拿到教师资格证后是否能胜任教师工作,仍然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非师范生没有经历过系统的教育教学专业的学习,甚至没有进行与教学相关的实践训练,他们从教会面临许多考验。因此,本文将针对教师资格证改革后从非师范生角度以及教师成长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报考教师资格证的考生面临的问题。

一、考证挑战:由发证到考证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我国教师行业打破了原有的“唯师范”的任用壁垒。面对教育行业尤其是农村教育方面师资力量的巨大缺口,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为这一缺口做出了贡献,吸引了不少人才涌入教师的行列中来,可同时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通过教师资格的考试就真正具备了从教的素质了吗?仅仅通过考前突击的复习而考取的资格证书真的有意义吗?如果“应试考试”获得的教师资格证只是一块敲门砖的话,那它的分量究竟有多大?

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之前,师范生与非师范生之间的差异较大,且师范类院校是学生高考报志愿时的热门院校。可现如今,国考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成为师范类院校的一把“双刃剑”,它使师范生和非师范生从某种角度来讲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国考教师资格制度无论是对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来说都有很大影响,师范生通过统一考试来获取教师资格证,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所在师范类院校本质上的优势,与此同时在考试内容中,师范生的专业课程内容知识的学习成为师范生的优势。师范生从自己的专业角度方向上提出了对非师范生报考教师资格证的一些看法,而非师范生他们也对自己从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的教师教育相关课程的学习这一事实有清晰的认识,而师范生就算是成绩不算突出的学生也已经在有关教师的专业知识中接受到了熏陶,因此非师范生觉得无论是自身的实力还是竞争力与师范生相比都是望尘莫及的。

自从教师资格证制度改革之后,从制度上看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区别似乎并不太大,但从本质上来看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广大师范生来说,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内容是他们的优势项,本身就有着专业知识的基础;但对于非师范生来讲,这不仅是一次充实自己的机会更是一次重大考验。当前的师范类课程体系中,理论性课程偏多,技能性课程偏少,语言能力的训练、逻辑思维的培养方式等都存在本质的差异。而“教师资格‘国考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试,注重的是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于是根据大家的反馈,我们整理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3%的调查对象认为非师范生报考教师资格证,降低了教师的准入要求;33%的调查对象认为非师范生报考教师资格证,使师范生从教失去优势;19%的调查对象认为既然非师范生可以选择考教师资格证,那么师范类院校专门开设教师教育课程类课程培养师范生的意义不大(见图1)。

从现有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针对教师资格证考试这一制度的改革,师范生与非师范生持有不同的观点:师范生认为这一制度的变革使自身原有的优势缺失,无法利用专业的优势来竞争;而非师范生则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使他们的职业发展方向变得多元化,但自身所学专业确实与师范生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仍担心会出现考取教师资格证后在学校招聘教师面试中无法与接受过师范教育的学生竞争这一情况。关注师范生的培养质量,要从加强对师范生培养这一根源问题的解决上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对培养教育教学活动教育主体地位的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面对国考教师资格证这一制度,师范类院校需要积极应对,及时做出调整方案,以免削弱自身的教育教学优势。

二、教师职业准入制度:非师范生与帅范生机会均等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教师资格制度的相关政策出台,报考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成为非师范生中关注的热点。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我们了解到,非师范生报考教师资格证热潮正是由于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尤其是教师绩效工资制的实施成为教师资格证热的催化剂;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现实迫使学生积极考证;教育机构欢迎非师范专业学生,以满足教师队伍人才多元化的需要[3]。结合文献材料的阅读和调查结果显示的内容,我们总结出非师范生报考教师资格证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为了促进就业,二是真心喜欢教师行业,三是身边人“随大流”心理的反映,四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82名非师范生样本中,选择报考教资是为了就业的占比51.2%,真心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的占比23.2%,跟随身边人一起报考的占比17.1%,为了证明自己能力报考的占比15.8%(见图2)。

目前,很多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并不是很清楚自己未来想从事什么职业,在进入大学有了一些经历后才开始对教师这一职业产生兴趣,萌生出想法;而也有一些大学生一直对未来感到迷茫,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又无奈不能重新选择,亲戚朋友都觉得当老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将来找不到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也可以回家当老师,因此“被迫”报考教师资格证。

国考教师资格证制度下,非师范生的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是否达标也成为人们关心的内容,非师范生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师教育类课程,换言之,他们并没有形成教师教育的思维体系,且非师范专业也很少开设相关的教育学与心理学课程。调查数据显示,318名师范生中有19.1%的学生认为非师范生报考教师资格证前没必要系统地学习正规的教师教育类课程,82名非师范生中31.8%的学生认为非师范生报考教师资格证前没必要系统地学习正规的教师教育类课程(见图3)。

由此可见,无论是师范生或者是非师范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教育类课程持有不認可的态度,其中非师范生对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较师范生来说较低,应该加强报考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生对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认知程度。非师范生想要从事教师行业更需要在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知识上加倍付出努力,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最基本的功能是教师行业准入的最低标准,它表示证书持有者已经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有足够资格可以从事教育教学的相关工作;严格的考核与认定程序也把一些滥竽充数者排除在教师队伍之外,保证了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因此,大学生不能把考取教师资格证仅仅是单纯地作为跨入教师行业大门的台阶,更应该把它变为一种提升自身能力和素养的动力,一种提醒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育工作从业者的测量标准。

三、考证思考: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根据现实状况分析,了解到教师资格证实行国家考试的制度,在实行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个体或是社会各界人士都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的差异都是源于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一些人认为,师范生也要通过考试获取教师资格证的过程可以将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筛掉;还有一部分人认为,非师范生通过自学报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可能会因为非师范生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从而导致教师准入标准降低。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教师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专业教育,以合格教师的培养为目标,关注于“准教师”培养过程的“专业化”,而“国考”仅仅是一种资格考试,主要判定考生是否具备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条件和能力,以合格教师的选拔为目标,关注教师能力的“资格化”。

大学生报考教师资格证热度逐年升高,归根结底无非是来自毕业后的就业压力,而国家政策的出台也为未来广大的教育教学从业工作者提供了保障,但根据国考背景下教师资格证的现状来看,国考教师资格证确实克服了以往师范生发放教师资格证的种种弊端,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带来一些其他问题。我们需要适应形势政策的变化,面对已有的问题采取措施,做出调整。就目前的状况而言,面对教师资格制度的开放化,师范大学应快速作出反应,通过教师教育课程与培养方案的改革,以适应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首先,教师教育类课程应该在知识的拓展方面,考虑到报考教师资格证的需求,由原来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实习等课程,增加一些选修课程,在教师教育教学知识提升方面加强教师职前培养。其次,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通过教案设计、实习后的教学反思、班级管理实务等实践类课程,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与育人能力,使他们在大学学习阶段接触一线教师、了解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今后走上教师岗位从事教师职业做充分准备。他们可以通过系列课程的学习,通过观摩一线教师的工作,在向一线教师学习过程中,领悟教师职业的崇高和任务的艰巨,在体验教师职业角色中,加深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最后,还可以通过隐性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营造出教师职业氛围,在大学期间就打上教师职业的烙印;还可以通过推广普通话、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这些改革的策略,对报考教师资格的师范生和非师范生来讲,都是现实的、可行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梁结玲.教师资格国考视野下地方高师课程设置的创新[J].集美大学学报,2016(3):1-5.

[2]任毅梅,尚会妍,高丽坤,等.职业学校免费师范生培养的研究: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A].发挥社会科学作用 促进天津改革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7-01-15.

[3]王强.差异与公正: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18(11):80-83.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资格证教师资格教师职业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该反思“考教师资格证火热”与“教师招聘岗位遇冷”
湖南省2021年教师资格认定时间确定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在即
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对策分析
关于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的思考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
用“学历+技能”模式培养技能人才
喊“办证”的人将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