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2021-08-27陈爱民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期
关键词:线上线下思政课思政

陈爱民

[摘           要]  大数据时代数字化的信息传导媒介使社会构成要素飞速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面临新的困境:教育教学方式受到新挑战;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道德意识弱化。立足思政课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探索思政课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创新途径,达到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相统一的目的。

[关    键   詞]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3-0008-02

一、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大数据(Big Data)一词广泛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极具爆发力的信息源和数字化的信息传导媒介使社会构成要素飞速发展,这无论对教师还是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群体来讲,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传统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使用“理论说教”标准灌输式方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的主导者,往往忽略教育主体,凌驾于学生之上,从而形成“教与学”关系的不平等和不公平。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样、更便捷获取资源的途径,打通了理论、现实和空间的隔阂,同时也为教师利用大数据信息来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显然,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挑战越来越突出。

(一)大数据背景下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受到新挑战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一般采取“宣教式”的教学方式,注重思想观念的灌输和道德的说教,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简单、约束性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度较低,容易让学生感觉课堂枯燥无味。而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动画、视频、PPT等不同类型的表现形式丰富了课堂内容和增加了课堂的吸引力,从而使高校思政课更具有公平性和公正性的教学特点。相比而言,传统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怎样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增强高校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吸引力和教学效果给思政课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大数据背景下对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思政课教师肩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新使命,所以说思政课教师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关键要发挥好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对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教学方法创新、数据资源意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大后,思政课教师必须紧跟新时代步伐,及时更新理论知识体系,研究党对思政课的最新要求,回应学生对热点问题的期待。要善于运用新的技术手段,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巧妙设计课堂情境,提高学生的获得感。要树立数据资源意识,改变传统的只简单依靠教材施的教思想,教师要具有大数据收集、应用、处理和加工能力。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掌握运用各种新媒介进行教学,而且要善于利用大数据来分析学生平时的行为和兴趣爱好,从而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效果,为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奠定基础。

(三)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道德意识弱化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数字化新技术成长起来的,电脑和手机等数字化工具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字化生活使他们可以通过数字网络媒介更多样、更便捷地获取各种社会资源信息。但我们知道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更方便地接受各类信息资源,拓宽视野,增强知识积累,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网络制度机制还处于不断完善和规范时期,不可能完全杜绝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下各种错误思潮的冲击。网络信息资源的良莠不齐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大学生来说,有时会出现信息处理和理解的偏差,这样就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产生正面冲突,形成道德意识弱化。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高校思政课改革的要求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其中强调了,“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根据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大数据时代为高校思政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迅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拓宽了他们的学习途径。思政课教师如何利用数据资源,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思政课的参与度,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和导航者,显得尤为必要。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课堂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有效应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实现思政课的与时俱进。

(二)提高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需求

高校思政课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传统高校思政课“宣教式”的教学模式,课堂学习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课后学习交流基本上处于真空状态,线上线下的分隔必然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能达到培养重任目标。因此,高校思政课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利用数据网络媒介,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并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有效改善思政课教学中学生抬头率不高、教学模式滞后等问题,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三、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改革途径

(一)立足培养目标,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从党和国家发展事业高度上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思政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内容的课程,要以理论性固本,以思想性铸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用,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从而将传递知识升华为思想价值,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利用数据信息化优势将教学内容以图片、案例、课件、视频、示范教学等灵活形式传递给学生,在课堂上厚植爱国情怀,把增强“四个自信”内化于心。另一方面加大思政课课内、课外实践力度,做到外化于行。把热点内容纳入实践主题,通过视频制作、分组演讲、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社区服务等方式组织学生积极参與,利用数据媒体资源进行线上的师生分享、讨论、互动,将亲身体验升华为爱国情、强国志、报国心,并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线上线下教学紧密衔接,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

大数据时代,数字化生活已深刻改变了“00后”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他们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以前的学习有了根本的变化,往往以图形、视觉思维优先,偏爱互动式、网络探究式,擅长各种数字化工具的使用,学习交流语言快捷。针对这些具体情况,要改变传统思政课教学中学生学习被动、学习主动性不高的局面,必须改进滞后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利用媒介平台,促进线上线下教学紧密衔接,既可以发挥教师引领者、导航者的作用,又可以加强师生互动交流,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思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因此,教师要合理设计,选用个性化的教学平台,做好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方案。教师在每次线下教学前设计好线上线下教学明确目标,将教学视频、PPT、阅读材料、热点事件、重难点及课后练习等资源及时上传至平台,学生线上学习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有效学习。线下课堂主要针对重点、难点、热点内容进行分析,实现课堂师生的良好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促使线上线下教学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

根据哲学观点内容决定形式,“内容为王”的教学定律是思政课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创新的根本。大数据时代数字媒介促进了各类信息资源传播更方便和快捷,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因此,我们在推进思政课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改革中必须要做到因时、因材制宜,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一方面线上线下教学要因时制宜,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淘汰过时、老套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来完善教学内容,除要选择课本的思政理论知识外,还要把党中央的最新决策、国内外的时政热点增加到讲授、讨论、研讨的内容中,探索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时限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线上线下教学要因材施教,要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思维方式、专业特点出发,探索针对不同层次、年级、专业学生的线上线下教学内容比例,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军刚.高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理论导刊,2019(11).

[2]凌小萍,张荣军,严艳芬.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20(5).

[3]刘轶强.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5).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线上线下思政课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基于AHP方法对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网络平台效应对传统大型零售企业线上商业模式选择的作用机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