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价值与路径探索

2021-08-27李建群

现代教育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社会交往角色游戏能力培养

李建群

[摘 要]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 游戏作为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好奇于一体,是幼儿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的有效途经。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以模仿和想象的形式反映现实生活,这一过程给予了幼儿极大的自主性,满足了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角色游戏过程中的语言与情节,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丰富幼儿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本文以角色扮演游戏对培养幼儿社會交往能力的价值为研究点,剖析、论述了角色扮演游戏在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作用及具体实施策略,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4-0120-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4.020

幼儿社会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作为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阶段是个体社会交往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个体的社会认识、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幼儿积极的交往态度与必要的交往技能,既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当今幼儿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角色扮演游戏通过幼儿的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生活,为幼儿与同伴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供了契机,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一、角色游戏在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过程中的价值体现

(一)满足交往的情境性

角色游戏的情境为幼儿开拓了一条自然而生动的社会交往之路。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有赖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一个适宜、丰富的交往情境能够使幼儿与他人的交往更加多元和主动。角色扮演游戏以现实生活或儿童故事中的事物为出发点,继而对现实生活或儿童故事进行情境性、创造性再现,从游戏主题和情节到游戏所使用的材料、道具等,都为幼儿创设了特定的交往情境,提供了交往机会,搭建了交往平台,满足了幼儿交往的情境性,使幼儿能够在自由、轻松的游戏情境中相互协作、相互交往[1]。例如,角色游戏通过模拟特定社会情境的方式,让幼儿扮演各行各业的社会角色。由于幼儿扮演的角色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增加了游戏情境的真实性,有利于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以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进行相应的社会交往活动,在其体验成人生活、认识社会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另外,角色游戏的道具一般多采用实物或相似的替代物,为幼儿创设了就道具的使用与分配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游戏热情,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二)促进交往的主动性

角色扮演以游戏的方式促使幼儿与他人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交往,既丰富了幼儿的交往对象,也扩大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范围。一方面,角色游戏丰富的模仿性与趣味性特点符合幼儿的天性,有利于幼儿发起主动的、积极的交往行为。在游戏情境中,幼儿与他人的交往会变得更加自然、更加放松、更加主动。在规定的游戏情境与游戏规则中,幼儿需要具备主动与他人交往的行为策略和情感倾向,这种游戏情境与游戏规则的既定需要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幼儿与他人交往的主动性。同时,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通过模仿、想象塑造出了不同的角色形象,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幼儿通过扮演某些正面角色,在同伴心中树立起正面形象,既满足了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也树立起了幼儿与他人交往的自信心,让幼儿在交往中更容易被同伴接纳,主动与他人交往的意愿会逐渐提升,从而促进他们交往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幼儿通过对所扮演角色的行为与情感的理解,将角色游戏过程中所使用的交往技能迁移到日常交往中,交往技能的使用有利于增强幼儿社会主动交往的积极性。

(三)发展交往的利他性

交往利他性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利他意识和利他行为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角色游戏使幼儿在游戏氛围中相互合作、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了解彼此的需要,这是对幼儿利他意识的启蒙,也是幼儿利他行为养成的有效途径。角色游戏中各式各样的角色给予了幼儿充分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机会,幼儿通过对社会角色的模仿,再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情境,在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中了解和学习如何与他人和谐共处。一方面,角色游戏的规定情境与游戏规则有利于强化幼儿的交往意识和角色规范,进而促使幼儿构建起自身对周围生活的理解和领悟。在游戏中,幼儿扮演的是一个社会人,是这个社会故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必须要克服任性、独尊、娇惯等不良习性,学会组织与协调、团结与协作、理解与宽容,才能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角色,使故事情节顺利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角色游戏中正面角色的正强化,让幼儿以正面角色为榜样,习得奉献自己、关爱他人等品质;加之幼儿爱游戏、爱模仿的天性,这些良好的品质易迁移到幼儿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中,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对利他行为的认知与习得。

(四)培养交往的语言表达

3—6岁是个体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在不同的模拟社会环境中产生与他人交往的行为,体验所扮演角色的交往情感。这一过程不仅训练了幼儿的沟通技巧和交往技能,更为幼儿语言倾听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与方式,有利于促进幼儿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语言表达水平的提升。一方面,角色游戏主题的确定、游戏材料的使用和角色的调配都需要幼儿在表达自身想法、聆听同伴意见的基础上彼此协作完成。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沟通即为角色之间的对话,实现了社交互动,并锻炼了他们的回答能力、响应能力及语言交际能力。另一方面,角色游戏的情境性给语言表达能力水平不一的幼儿提供了倾听和表达的机会。例如,对于交往过程中语言表达有障碍或不愿意表达的幼儿,在角色游戏情境所营造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他们的语言表达会相对轻松自如;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易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占据优势,取得交往的成功。成功感作为一种正面的自我强化,会鼓励幼儿努力争取更多的交流机会,并主动学习交流技巧。

二、角色游戏在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过程中的基本路径

(一)以绘本为载体开展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具有表征性、情境性、故事性,这些特点与绘本阅读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契合。绘本故事的内容在促进幼儿认知积累的同时,可以为角色游戏的开展提供情境架构与情节铺垫。教师要选择适合开展角色游戏活动的绘本内容,并且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带给幼儿与人交往的体验。例如,通过选用包含社会交往主题的绘本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在教师讲述完绘本故事以后,合理应用绘本的故事情节,将角色游戏融入到绘本教学的延伸活动中,组织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重现绘本故事情节,从而促进幼儿之间进行交往语言的运用、交往行为的互动和交往情感的共鸣,以此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以澳大利亚作家艾伦·布拉培的《我想和你做朋友》为例,通过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再现绘本故事情节,亲身经历绘本故事中“交朋友”的情节,以绘本中的人物角色为载体进行幼儿社会交往活动,加深幼儿对绘本故事中人物交往内涵的理解,鼓励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践行绘本故事里体现的社会交往技能,促使幼儿将社会交往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交往的实际行动。

(二)将主题活动与角色游戏有机结合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幼儿集体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本身就是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应根据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开展相关的角色游戏,将角色游戏与主题活动有机结合。例如,在实施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按照人际交往主题所统摄的教育内容,开展以社会交往为主题的活动,根据幼儿的游戏兴趣和交往能力发展需要对主题活动进行延伸。将角色游戏作为主题活动的环节之一,以主题为线索、角色为动力,丰富角色游戏的情节,引导幼儿获得相应的社会生活经验,体会他人的角色情感与角色需要,促进幼儿习得不同角色的社会交往语言,发展不同角色所具备的社会交往技能,进而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在区域活动中嵌套角色游戏

幼儿园常见的区域环境包括生活区、美工区、构建区、益智区、语言区等。传统的区域活动一般侧重于幼儿的独立探索,以幼儿独立操作、独自活动为主,形式略显单一,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而在区域活动中嵌套角色游戏,将角色游戏的优势和区域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探索和发现的同时,能够轻松愉快地与同伴进行角色上的互动和交往,这既发扬了角色游戏的优势,又弥补了区域活动的不足。在区域活动的环境设置方面,要符合幼儿的社会认知与社会情感发展水平,既要考虑到平行关系的角色扮演活动,又要准备递进关系的角色扮演活动,使每个幼儿都能在科学合理的区域环境中通过角色扮演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戏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过程中的实践策略

(一)贯彻幼儿为本位的角色游戏精神

教师应加强角色游戏理论构建,形成科学的角色游戏观,回归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贯彻幼儿为本位的角色游戏精神。首先,教师应创设一个自由、平等的角色游戏氛围。在角色游戏过程中,鼓励幼儿积极互动,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意愿、倾听他人的想法,肯定幼儿的进步。其次,尊重幼儿选择游戏情节的自主权。根据幼儿的交往意愿发展游戏情节,允许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交往环节,避免专制性地干预幼儿的游戏过程。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当幼儿成为游戏主角后,与同伴的交往会变得更加自如、更加丰富。最后,教师设置的游戏情境应重点考虑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交往意愿。要以幼儿为主体,促进幼儿与同伴的沟通与交流,注重观察角色游戏过程中幼儿交往的主动性、幼儿交往情感与交往态度的良性发展。

(二)开发创新性的角色游戏主题

幼儿角色游戏的主题通常来源于幼儿生活的外部环境,从家庭到幼儿园,再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多样化的角色游戏主题能够促使幼儿体验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实现社会交往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在选择角色游戏主题时,要在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发展的基础上,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开发多元化、创新性的游戏主题,增强游戏内容的新奇性,形成新的社会交往情境。将生活中的新鲜事物作为主题,可以为幼儿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新角色进行扮演游戏,创设丰富的角色游戏情节,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情境与同伴交往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角色游戏主题的确定上要给幼儿留有选择的余地,在日常教学中收集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与幼儿进行交流,给幼儿自由选择游戏主题的机会。

(三)挖掘角色游戏环境的支持性价值

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环境的创设与支持,游戏环境创设的主体、空间大小与布局安排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交往意愿与交往行为。适宜的幼儿角色游戏环境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交往与沟通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而缺乏支持性与适宜性的游戏环境则会限制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创设利于幼儿了解社会生活、熟悉社会环境、积累社会交往经验的游戏环境,同时注重角色游戏精神环境的创建,促使角色游戏过程更加具体、生动,使幼儿在更加自由、愉悦的交往氛围中提升社会交往能力,为幼儿的社会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辅助来完成的。教师组织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场地布置与环境创设,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互动的机会,鼓励幼儿围绕游戏道具的设计与准备进行讨论。例如,讨论游戏区的布置地点、角色区的装饰物等,为游戏中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行为预热。

(四)改善角色游戏材料的投放结构

材料的投放是角色游戏开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影响角色游戏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材料的种类、数量、投放方式等都支持、暗示着幼儿的游戲行为,影响着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的交往形式。材料的种类越丰富,幼儿的发挥想象空间就越大,相应的角色游戏情节就越多元化。多元化的情节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的交往契机,从而促进幼儿交往行为的产生。教师除了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外,还应注意平衡投放游戏材料的结构与数量。尽量投放低结构的游戏材料,因为低结构材料与实物的相似度较低,幼儿无法完全确定材料的使用途径,幼儿可与同伴共同探讨游戏材料的使用方式,可以增加幼儿间交往的机会。

角色游戏材料的数量要适中,要根据幼儿的现实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如果角色游戏中投放的游戏材料数量过多,幼儿会将兴趣集中于游戏材料的使用上,忽视游戏情节的进展,从而减少与同伴的交往;如果投放的游戏材料数量过少,可能会出现由于材料中断而引起游戏中断的情况,以及由于材料数量过少而引发幼儿争抢材料的情况[2]。

角色游戏材料的投放方式也是影响幼儿交往、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之一。投放材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根据幼儿的实际游戏情况加以改变。教师要避免游戏材料的固定划分,要对材料投放方式进行创新。例如,教师可以单独为角色游戏增设“材料角”。“材料角“的游戏材料在情境内归全体幼儿共有,可以满足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生成新的交往需要与交往情境[3]。

(五)提高教师的角色游戏指导能力

教师是角色游戏过程中角色的示范者、游戏的指导者、幼儿的鼓励者,应根据角色游戏情境的差异性和幼儿交往水平的不平衡性转变指导身份,选择最适合的身份对幼儿的行为展开指导,做到适时指导、准确介入。要用建议性或鼓励性语言替代指示性语言,帮助个别幼儿矫正不良的交往行为。例如,当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消极情绪或与同伴发生冲突时,教师应及时维护正常的游戏秩序,平衡游戏规则,教给幼儿解决冲突的方法,留给幼儿通过与同伴交流互动解决问题的空间[4],让幼儿在自然、愉快的游戏体验中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分工合作、友好交往。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观察意识,抓住幼儿的兴趣特点,及时发现、引导幼儿的交往行为。科学记录角色游戏中幼儿的交往行为,及时记录幼儿的交往态度与交往倾向的变化趋势,提高问题意识与问题判断能力,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及其分工,通过细心观察去分析和解读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行为,了解幼儿的交往意愿、交往情感等[5]。要引导幼儿创造新的交往主题和交往行为,帮助幼儿习得交往技能,推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稳步提升。另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针对内向腼腆的幼儿交往主动性不强的特点,以鼓励为主,进而逐步引导其与他人交往;针对活泼开朗的幼儿交往积极性较高的特点,以引导为主,进而以此为契机,丰富幼儿的社会交往经验。

总之,角色游戏作为集创造性、生活性、社会性于一体的幼儿活动形式之一,与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的良好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能够使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过程更为生动、有效,是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挖掘角色游戏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价值,改善幼儿的交往结构,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继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陆高梅,徐红霞.以游戏为载体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 2013(05):159-160.

[2]周稚玥.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运用分析[J].才智,2019(13):13.

[3]李钦.游戏材料的不同投放方式对幼儿角色游戏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

[4]方建华.中班幼兒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5]李平,余冬梅.运用行为角色游戏法观察和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01(04):50.

(责任编辑:申寅子)

猜你喜欢

社会交往角色游戏能力培养
网络化时代的技术赋权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幼儿园角色游戏组织优化的实践研究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自主性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