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血育壮志,侠骨展柔情

2021-08-27刘祥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

刘祥

摘 要 《与妻书》学习的重点,在于体悟作品情与理的冲突,理解林觉民舍下难以割舍的夫妻深情而慷慨赴死的行为价值。这份越是爱便越是要割舍的情感错位,“将人生最有价值的那份美好撕碎了给人看”,营造出震撼心灵的精神力量,足以构成当代青年生命成长的最好养分。此外,作品在结构上“不事营构、自由抒写”,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借事抒情,时而感发议论,慷慨处有金戈铁马奔驰,缠绵处若春日花下一对小儿女在私语。从语文能力养成的角度而言,亦需特别关注。

关键词 《与妻书》;家国情怀;双线推进;不事营构

【文本课程定位】

《谏逐客书》《与妻书》同属第五单元的教学任务,之所以将《谏逐客书》《与妻书》从一个学习任务群中分离出来,以独立文本的存在形态进行赏读,是因为这两篇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两方面都存在较大差異,很难形成内容或形式上的互释。加之以两篇文章均为文言文本,文意梳理有一定的障碍。但这并不等于可以舍弃任务群学习的应有属性,仅只是为了先分后总,在完成两个文本的整体感知与鉴赏之后,再将其整合为一个学习任务群,用一个课时开展综合性学习。

综合“单元说明”和课后“学习提示”,可将《与妻书》的学习任务预设为:1.以《与妻书》为样本,了解书信体文章“不事营构、自由抒写”的结构特征与选材特征;2.以“夫妻深情”与“家国使命”为并行的两条线索,拉动全文内容的梳理与理解;3.将作品置入特定的时代大潮之中,感知作者写作时的复杂心理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文本内容解读】

一、提炼要点,整体感知

《与妻书》共八个自然段,在结构上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1段为第一部分,交代写信目的,抒写诀别之情。第2-4段为第二部分,追忆往事,表明心迹,既写生离死别之痛,又写“为天下人谋永福”之志。第5段为第三部分,阐释慷慨赴死的原因,交代身后之事。第6-8段再抒夫妻生离死别之情,在两难选择中展大爱情怀。

第一部分中的“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奠定全文哀伤的情感基调;“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交代写作缘由,统领全文内容,构成叙事和抒情的主线。段中的“吾衷”内涵丰厚,既有爱的忠诚、情的牵挂、家的难舍,又有以天下人为念的慷慨、宁为玉碎的执着、率性就死的崇高。

第二部分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第2段为第一层,将夫妻之爱置于家国之情的宏大背景之下,表达“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崇高价值追求。第3-4段为第二层,回忆往昔的深情,体现死别之不舍。两个层次的内容,均在回答第一部分的“吾衷”。第一层是以身殉国的衷心,第二层是不忍夫妻死别的衷心。

第三部分先以“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承接第二部分第二层的内容,再以一个“第”字引出内容上的转折,回到家国之情的宏大背景,以五个“可以死”直陈社会之黑暗,引出“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的反问,揭示“率性就死不顾汝”的深层原因。第三部分第二层则又回到骨肉亲情之上,先言后继有人之幸,再言未来生活之清贫。这一层的内容,有幸有不幸。两个“甚幸”的背后,其实是无法排遣的悲伤。

第四部分又一次将文字拉回到夫妻之情。三个段落构成三个层次,第6段从三个角度写即使身死亦不愿分离的深情,第7段立足于三种矛盾心态写两难选择,第8段以“当尽吾意为幸”呼应第一部分的“恐汝不察吾衷”,将万千情感归拢于一句看似寻常的叮嘱。

二、突破难点,研磨细节

1.难句释义

①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腥云,比喻充满血腥的黑暗现实;狼犬,比喻社会上的各种邪恶力量。两个短句既构成互文,又存在因果关联。之所以“遍地腥云”,正因为“满地狼犬”。反过来看,“遍地腥云”又进一步滋生更多的“狼犬”。“称心”句采用倒装结构,将作为宾语的“称心快意”前置,和“遍地腥云,满地狼犬”的现实图景形成鲜明对照。以反问的方式呈现该句内容,则又尽显对现实的绝望之情。也正因为现实如此黑暗,作者才会在面对无尽的苦难时洒下热泪,才“不能学太上之忘情”,甘愿为了让所爱之人拥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而“勇于就义”,才会念念不忘用自己和战友们的奋斗与牺牲去改变这个吃人的世界。

这两句话,前一句描绘现实的悲惨,后一句抒发内心的感愤,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位胸怀天下苍生、为民生疾苦而悲伤不已的侠义形象。

②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吾此心,指上文的“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作者将对妻子的爱拓展至对所有人的爱,为了让天下人能够爱其所爱,“称心快意”地生活在一个没有“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世界,甘愿选择牺牲生命。只是,这样的牺牲于己虽是死得其所,于他人却可能被误解为莽撞幼稚,不珍惜生命,不珍爱家人,不顾念亲情爱情,所以作者特别强调牺牲的价值,希望得到妻子的理解。

随后的两个“亦”字,引出两种假设、两种希望、两种心声,既是坦陈心迹,申诉心中的理想追求,也是对妻子的期望与宽慰,希望妻子能因为“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崇高精神而消解心中的丧夫之痛,用自豪、骄傲甚至快乐表达出对作者之牺牲的理解、认同与接受。句中的“福利”与“永福”则在意义上形成对比。“福利”指夫妻间的长相厮守,享受小家庭的天伦之乐;“永福”指天下人的幸福安宁。在健康的社会中,“小我”的“福利”必然包含在天下人的“永福”之中,但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时代,二者永远不可兼而得之,便只能舍生取义,舍小我之“福利”,求天下人之“永福”。

③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不当死而死”,指向前文的“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四种“可以死”中的后三种虽均为“人祸”,主体却各不相同。“盗贼”指向民间不法之徒,“瓜分”指向外敌的入侵,“奸官污吏”指向腐败政权。正是此种立体化的“吃人”社会结构,构成了二十世纪初叶的中国“无时无地不可以死”的惨淡现实。

“不愿离而离”,指向上文的“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死别”即使可免,“生离”亦难逃脱。“将之奈何”的反问,构成“生离”与“死别”的对比,突出“生离”的更难忍受。“不可数计”极言生离死别的普遍性,也为上文的“今日吾与汝幸双健”预设了一个可悲的未来。正是基于此种现实的惨淡和未来的可预见的悲伤,“钟情如我辈者”才不能忍受、不忍忍受,才宁愿“率性就死”亦死而无憾。

④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句中的两个“幸”字,均以作者视角言事,词义上存在较大差别。“汝幸而偶我”,不是说“你有幸嫁给我”,而是“我很幸运,你嫁给了我”。“吾幸而得汝”,则是“我有幸娶到了你”。

两个“不幸”则意义相同,在反复中强化现实的黑暗。“不幸”前的修饰语“何”,将生在今日之中国的“不幸”渲染至极致。正因为生之“不幸”远远超过了小夫妻间的恩爱之“幸”,所以作者“卒不忍独善其身”,绝不苟活。

2.难点辨析

①“儿女情”与“家国义”

两千多年的华夏士子中,从来不乏舍身取义的英雄,亦不鲜见儿女情长的痴人,但要说在一篇诗文中将极其私密的夫妻之情和极为宏大的家国之义置于同等地位抒写,甚至以远超家国情怀的文字量反复渲染夫妻间的亲昵与美好,便只有林觉民一人,只有《与妻书》一文。

在林觉民之前,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也都用充满深情的文字表达过对亡妻的思念,但那两篇作品都建立在生者对死者的追忆的前提之下,且两人的妻子都因为疾病而辞世。更重要的是,就算超脱如苏轼,其写亡妻也最多只忆其“正梳妆”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绝不会像林觉民这样反复申明“吾至爱汝”“吾真真不能忘汝”“吾诚愿以汝相守以死”。大儒归有光更是只以“凭几学书”的细节和一棵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来寄托对亡妻的无尽情义。

林觉民对妻子的这份深情和这份毫不遮掩的正面表达,或许只有汉乐府民歌《上邪》与之相同。但《上邪》仅只有不离不弃的情爱,没有《与妻书》中情爱与大义的矛盾,没有铁血儿郎在山河破碎之际不得不背弃海誓山盟而慷慨赴国难的悲壮。《与妻书》的独特,正是独特在这份越是爱便越是要割舍的情感错位之上,这样的错位,便是鲁迅先生所定义的悲剧,是将人生最有价值的那份美好撕碎了给人看。

中国文人向来不吝于表达家国情怀,但又始终怯于用文字公开表达夫妻间的亲昵。究其原因,无外乎“修齐治平”的正统思想作祟,儿女私情总会被认作胸无大志、不堪造就。但林觉民不是封建文人,他接受的是现代民主思想,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人文精神。所以他勇于表达心中对妻子的深情,更勇于为了建设一个自由的社会而犧牲生命和爱情。

周国平在《直面苦难》中写了这样一段话:“面对社会悲剧,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清醒公正的观众看,我们称这观众为历史、上帝或良心。”林觉民们正因为心中有着“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的支撑,才乐意于“含笑受难,慷慨赴死”。在此过程中,他们一方面不得不面对与挚爱之人的生离死别,另一方面又由此而生发出精神世界中的悲壮与崇高,并以此种认知进一步加深对自身行为的认同。

②不事营构、自由抒写的章法结构

《与妻书》只是一封家书,其写作初衷并非基于“文章千古事”,而是为了抒发对妻子的挚爱,为了解释自身慷慨赴死的原因。

《与妻书》写于1911年4月24日(辛亥年三月廿六日),即广州起义前三天。其时,林觉民等800位革命党人奉命组成“先锋”(敢死队),计划由香港潜入广州协同广州新军共同起兵。是夜,林觉民先与同室的两位战友畅聊革命理想,在两位战友入睡后念及革命必然会有流血牺牲,便取一方形白帕作纸,给父亲和妻子各写了一封绝笔信。第二天,林觉民将两封绝笔信托付给友人,以“我死,幸为转达”为嘱。

4月27日下午5时30分,林觉民随黄兴率领的130余人准时起兵攻打两广总督衙门。约定同时行动的另外三路起义部队有两路按兵不动,另一路未能及时领到武器无法起兵。结果,130余人孤军奋战,80余人死难。林觉民重伤被捕,5月3日被枪杀于广州天字码头。

特殊写作情境下的绝笔书,自然不会将主要精力放在结构设计和辞藻运用之上,而是以情感带动文字,情至而文随。《与妻书》中的情,串联始终的是“吾至爱汝”。文章多个段落反复强调这一情感,并以之作为抒写其他情感的基础。正因为如此,《与妻书》各段落的内容多有交叉,始终缠绕在对妻子的挚爱和对即将慷慨赴死的行为的解释之中,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借事抒情,时而感发议论,慷慨处有金戈铁马奔驰,缠绵处若春日花下一对小儿女在私语。学习《与妻书》,不必采用赏读经典散文的方法,逐段推敲其起承转合中的各种精妙,而是要着眼于一根情感主线统辖下的自由表达,将作品当作抒写真情实感的书信样本。

【文本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与妻书》的语言多为口语,虽有文言成分却不难理解。故学习该文本时无需将太多精力投放到词句字面意义的解释和翻译之上。

学习的重点,在于作品中的情与理的冲突,更在于林觉民舍下难以割舍的夫妻深情而慷慨赴死的人生抉择。亦需关注书信体文章“不事营构、自由抒写”的结构特征与选材特征。此外,因本文与《谏逐客书》同属一个学习任务群,完成两个文本的赏析之后,还需要整合两个文本中的相关信息,将“群文阅读”落到实处。

用两课时完成本篇课文的学习任务,再用一个课时完成《谏逐客书》《与妻书》群文阅读。

二、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以《与妻书》为样本,了解书信体文章“不事营构、自由抒写”的结构特征与选材特征。

2.将作品置入特定的时代大潮之中,感知作者写作时的复杂心理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核心目标:

3.以“夫妻深情”与“家国使命”为并行的两条线索,拉动全文内容的梳理与理解。

拓展目标:

4.以“书”为抓手,整合《谏逐客书》《与妻书》相关信息,了解不同类型的书信体文章的写作技法。

四项目标中,目标1、3为教学重点,目标3为教学难点。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1)写作之道,不仅要心中有情,而且要心中有读者。心中预设的读者不同,选材组材和传情达意便都不同。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下面几句话预设的读者是谁:“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瑾),“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

【提示】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写给自己,自我激励;二是写给社会,激励他人。

(2)《与妻书》预设的读者是谁?林觉民为什么不写一篇《告国民书》,向世人传递革命理想,激励更多的人投身革命事业,却只给妻子写这一封寻常家信?这封信能对他人和自我形成激励吗?

【提示】在新课伊始,需尽量创设陌生化的学习情境,打破学习者的常态化思维。针对这两个问题,可以组织课堂上的第一次对话,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证据。

(3)通过初读,你从《与妻书》中收获了哪些激励与感动?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林觉民?

【提示】组织交流时,需尽量避免大而空的内容,应要求贴近文本归纳提炼。

(4)明确本课时学习任务

①以“夫妻深情”与“家国使命”为线索,梳理并理解课文内容。

②以《与妻书》为样本,探究书信体文章“不事营构、自由抒写”的结构特征与选材特征。

2.走进文本,完成任务一

活动1:推想比较,正常状态下即将离开人世的人留下遗书,通常可能写哪些内容?《与妻书》与之相比,存在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提示】该问题仅仅是课堂活动的引子,不必过多纠缠问题的答案。常态化的遗书,侧重于安排各种身后事,也可以表达对他人的各种情感,这两点在《与妻书》中也都有体现。《与妻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呈现夫妻深情和革命大义间的矛盾,将小我的夫妻之情置于宏大的社会背景之下,强化越是深爱妻子便越是应该献身革命、为天下人谋永福的牺牲精神。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矛盾以及面对矛盾而做出的选择,《与妻书》才能够打動一代代读者,成为海峡两岸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必读课文。

活动2:筛选信息,提炼《与妻书》表达夫妻情感的手法。要求先在课文中圈画相关句段,再归纳分析。

【提示】先把握情感主线“吾至爱汝”,再围绕该线索依照不同的表达方式概括相关内容。开展活动时需抓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几个直抒胸臆的抒情句,在文章中奠定情感基调;二是3、4两段中的几个细节描写;三是后几段中的说理。其中第四段的几个细节可组织赏析品鉴。

活动3:筛选信息,品读《与妻书》中的家国使命,探究“家国使命”与“夫妻深情”间的逻辑关系。

【提示】《与妻书》始终将两种情感交织在一起,很难剥离出专门表达家国使命的语段。相对而言,第2、5两段此类信息较为集中,主要是直接揭露社会的黑暗与罪恶,间接表达为了推翻这罪恶社会而甘愿牺牲的精神。

活动4:合作探究,《与妻书》以大半篇幅写夫妻情感,是否削弱了林觉民的英雄形象?为什么其他的绝笔书信都不采用此种写法?

【提示】该活动既是对本课时第一环节的呼应,也是为了将《与妻书》纳入中华文化的宏大背景进行解读。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男女之情几乎从未进入承载家国大业的文章之中,只能流行于民间文学。只有到了林觉民所生活的时代,现代民主意识开始觉醒,爱的呼唤与表达成为一种人性的正常体现,人们才开始用文章表达男女之爱。

时间允许时,可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项脊轩志》引入课堂进行比较阅读。

3.合作探究,完成任务二

活动5:以《与妻书》为样本,探究家信写作“不事营构、自由抒写”的结构特征与选材特征。

【提示】如果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欠缺,则需将该活动分解为若干个问题,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的“问题串”,才能逐步梳理清楚“不事营构、自由抒写”的结构特征与选材特征。可以先从家信要不要一种写作套路开始讨论,然后探究写家信中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再探究家信写作应该主要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只要铺垫恰当,看似虚空的任务就不难解决。

4.细节品鉴,研读重点词句

活动6:赏读文中的重点句,解析其含意。

【提示】根据课堂教学用时灵活处理,可课内完成,也可放在课外作巩固复习的作业。具体语句和参考答案见“文本内容解读”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

1.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林觉民在给妻子写绝笔信的那夜,也给父亲写了一封绝笔信。广州起义失败后,有人在夜间偷偷将这两封信从林家门缝中塞入,两封信才得以保存并传承。林觉民在给父亲的信中会谈些什么样的内容?请借鉴《与妻书》的内容和言说方式,为林觉民代笔“复制”这封绝笔信。

活动1:再读《与妻书》,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可以写进给父亲的绝笔信的词句。

活动2:对《与妻书》中表达夫妻情的内容进行替换,揣摩人物在特定写作背景下的特定心境,进行仿写。

【提示】两项活动分步骤开展,其中第一步看似简单,实则有一定难度,既要注意词句中的细腻情感,还要注意人物间的不同关系。第二步难度较大,缺乏必要的素材支撑,可鼓励学生适度虚构情节。两项活动教学用时最少需要20分钟。

活动3:成果交流。

【提示】先同桌互读,然后推荐优秀的文案两至三篇在全班交流,再组织点评。教学用时约8-10分钟。

2.走进文化,激活思考

活动4:展示林觉民写给父亲的绝笔信,合作探究其中的隐语意义。

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①内容如此简短,有哪几种可能?

②中华文化一直倡导忠孝仁义,铁血男儿也往往在忠孝两难中彰显其血性与担当。林觉民为什么不在“忠孝”冲突上做文章,反而浓墨重彩地抒写儿女情长?。

【提示】第①问用以激活思维,无法形成固定的答案;第②问有难度,更有深度,必须在晚清时期革命党人对封建纲常伦理的批判和对民主自由生活的追求这一文化背景展开探究。

3.走进作者,丰富认知

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幼年被过继给叔父。少时厌恶科举,遵父命应考童生,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第一个交卷了事。1907年留学日本,进庆应大学文科攻读哲学,并学英文、德语,撰写《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及翻译《六国宪法论》、英国小说《莫那国犯人》。不久参加同盟会。1911年初得黄兴、赵声自香港来信,归国约集福建同志响应孙中山、黄兴组织的广州起义。4月27日,随敢死队领先袭击两广总督衙门,负伤被捕,后从容就义,年仅二十四岁。据说,两广总督张鸣岐曾这样评价他:“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奇男子。”

其妻陈芳佩,字意映,出自书香门第,能诗善文,贤惠聪颖。两人1905年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婚,虽是典型的旧式婚姻,却也琴瑟和谐,恩爱有加。1906年便得一子伯新。在林觉民的影响下,陈芳佩松开小脚,投考福建女子师范学堂,成为该校第一届毕业生。由于夫妻感情甚浓,林觉民曾有感而发,写下一篇名为《原爱》的文章,专论男女爱情的道理,字句发出肺腑,甚为感人。

——根据网文《人间“至文”<与妻书>——林觉民与陈意映》整理而成,网址https://www.mingrenzhuan.com/mingrengushi/2311.html

【提示】“走进作者”与“简介作者”的差别在于前者侧重于呈现相关的创作背景,为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服务。凡不能服務于文本理解的记忆性内容,均可剔除。此处展示的两段文字,前一段中隐藏了林觉民的叛逆性格,间接回答了上一个学习环节的父子情感问题。后一段概述了夫妻情感,有助于理解课文中的“吾至爱汝”。

4.走进心灵,感悟崇高

活动5:在辛亥革命110周年暨林觉民烈士牺牲110周年之际,以当代高中生的身份,给林觉民写一封信,谈一谈你阅读《与妻书》的思考与感悟。

【提示】前两个学习环节用时较多,该项活动只能课余时间完成。注意强调书信体,尽量落实紧扣情感主线前提下的“不事营构、自由抒写”的结构特征。

第三课时

1.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1)同样是“书”,《与妻书》以情统辖、不事营构、自由抒写,《谏逐客书》缘事析理、环环相扣、字斟句酌。此“书”与彼“书”,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多的差异?这节课我们就整合前面的学习内容,重点探究这一问题。

(2)明确本课时学习任务。

①提炼信息,填写图表,辨析不同类型书信体文章的写作要求。

②从写作目的、言说方式和效能分析三个角度,探究书信体写作中的叙事、抒情、说理技巧。

2.整合提炼,完成任务一

活动1:自主归纳,完成下表内容。

【提示】表格中的六个项目,联系在一起便构成书信体文章写作的完整构思过程。写作实用类的书信,首先需正确界定读信人的身份,依据其身份设定想要达成的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形成核心观点,传递符合读信人认知需要的情感与思想。完成此种宏观构思之后,才需要推敲采用何种言说方式,运用什么样的语体精准表达。

【参考答案】

活动2:依托上表内容,结合“学习提示”,归纳两类书信体写作的特征。

【提示】该项活动的目的在于将来自具体文本的相关信息提炼为共性化的特征,用以指导不同类型的实用类书信文的写作。可在“学习提示”的基础上加工答案。

3.拓展迁移,完成任务二

活动3:从写作目的、言说方式和效能分析三个角度,结合以往所学的相关文章,探究书信体写作中的叙事、抒情、说理技巧。

【提示】该活动是上两个活动的延伸与拓展,既可用此项活动强化对所学的两篇课文的复习与归纳,又可进一步提炼书信体写作的相关技法。

【参考答案】

不同的写作目的,需要不同的言说方式。寻常家信或朋友间的书信多为了传递情感、汇报工作或学习状况,故多叙事,少作抒情和说理;给师长们写信多为了感谢培育提携之恩,需在叙事时强化其影响力,借事抒情;给意见不和者写信,多为了化解矛盾,申述主张,需以分析阐释为主,辅之以适度的叙事,如《答司马谏议书》;给权力机构或报社写信,为了反映问题,或者申诉立场,前者以叙事说明为主,后者以议论分析为主……

活动4:以2020高考全国III卷作文题为例,运用本课时所学,探究其写法。

①ppt呈现高考作文题目。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②自主思考,然后交流发言。

【提示】写作该类书信体作文,需注意如下七个要素:自身身份定位,读信者身份定位,写信目的,核心观点,情感定位,言说方式,预期效能。

自身身份是高三毕业生,读信者身份是高一新生,两者间构成学长学姐和学弟学妹的关系,不能以师长身份说事。

写信目的是“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谈自身对“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理解,不是将一堆的学习方法灌输给对方。

核心观点应该指向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不能将“寻找镜子”这一根本丢了。

情感定位应该指向真诚传递、真实表达和真心期待。

言说方式需避免说教,多用亲身体验现身说法,表达方式上可叙议结合,辅之以适度的抒情鼓动。

预期效能需采用换位思考,设想自己如果是高一新生,希望读什么样的书信。如果自己不喜欢读,则写出来的书信便难以得到读者的认同。

4.学以致用,强化技能

活动5:校园生活无限丰富,有乐音也有噪音。请针对你在学校生活中发现的某一问题,给校长写一封信,表达你的思考与想法。

【提示】该活动类似于李斯写《谏逐客书》,可参照奏疏的相关特征谋篇布局。写作此文,不能“不事营构,自由表达”,不能以情御文,而是要立足于摆事实、说道理,既分析存在问题的危害性,又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在语言运用上,需力戒批评教育的口吻,不妨学习李斯的表达,将自己剥离出去,从学生健康发展的角度逐层分析。

需注意,该活动虽在课余时间完成,但讲评需及时,最好是第二天进行。如果过了一个星期再进行作文点评,便起不到以写促学、以学领写、学写结合的目的。

[作者通联:江苏仪征中学]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
浅析家国情怀教育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思想,因“家国情怀”而健康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论穆旦诗歌的家国情怀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
王文杰的家国正剧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