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始的力量

2021-08-27应晓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33期
关键词:自主意识生命线活动设计

应晓菲

关键词:人物生涯历程;生命线;自主意识;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33-0030-04

【活动背景】

了解相关人物生涯发展历程,解读其关键经历是开展生涯教育的一种可行途径,这些人物可以是榜样、偶像、师长或某些行业中的从业者。本节课以演员黄渤的生涯历程为素材,借助“生命线”和任务单工具展开解读,让学生以从中获得的启示来审视自己的生命经历,唤醒一份开始的力量——蕴含在生命内在的自主成长愿望,从而激发学生生涯发展自主意识。

【活动目标】

1.学生会使用“生命线”工具,梳理出人物的生涯发展历程。

2.学生能使用任务单对人物的关键经历进行解读,并产生新的领悟。

3.学生能带着启发解读自己生涯历程中的关键经历,并唤醒自主成长意识。

【活动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阅读人物素材,分组绘制该人物的生命线;每人绘制自己的生命线。

教师准备:人物素材资料、“生命线”工具、任务单工具。

【活动过程】

一、暖身阶段

师:今天老师邀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竞猜活动——人物猜猜猜。我将逐一呈现某一人物经历的一些关键词,请你们来猜这个人物是谁,看看哪个小组能猜中。

PPT呈现:第一位人物:高考三次、学联主席、大学老师、中国黄页、阿里巴巴(猜不出时用于提示);第二位人物:被收养、参加发现者俱乐部、因经济原因休学、离开自己创办的公司、成立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创办苹果公司(猜不出时用于提示);第三位人物:驻场歌手、演北漂民工、考上北京电影学院、金马奖影帝、执导《一出好戏》。

各小组竞猜。

師:通过人物的关键经历我们能识别这些人,而对人物生涯历程的深入解读更可以给我们启发和成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读黄渤的生涯历程。

二、转换阶段

(一)观看视频

播放视频《疯狂的兄弟》,该视频着眼于黄渤的三重身份——歌手、演员、新导演,是一支个人传记类的微电影,糅合了黄渤二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将其拍摄的各部经典影片元素融入其中,并呈现了他当下的困惑及内心重拾力量的微妙转变。

师:从这个短片中我们看到,2018年时已成名却似乎有心事的黄渤,意外地穿越,见到了1994年时敢想敢拼、充满活力的自己,在这种力量的感染下,他做出了转型导演的选择。找到更好的自己,便是他开始的力量。接下去,请大家准备分享课前预习中画的黄渤的生命线,一起梳理他的经历。

(二)梳理经历

第一组展示并简述黄渤12~24岁的经历。

生:黄渤小时候学习不好,常被批评贬低,初中时他参加唱歌比赛并获奖,感觉人生找到了一个支撑点,有了自信。读中专时他做了驻唱歌手,成立了自己的乐队,17岁左右加盟太平洋唱片公司但没有火,20岁到北京寻找发展机会,一直拼搏但不知道拼搏的结果,内心感受到很大的焦虑,22岁回家开鞋厂,希望挣钱自己出唱片,白天挣钱,晚上唱歌,心里十分难受,一年后不做了。

师:这一阶段,黄渤追寻的是什么梦?

生:想成为一名流行歌手。

第二组展示并简述黄渤25~35岁的经历。

生:20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黄渤演了某电影中的一个配角,获得表扬,他内心产生了新的期待。2001年,他参演电视剧《黑洞》,因不懂挑角色又演得不够认真而受到质疑,萌生考电影学院的想法。2002年,他28岁,考上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配音专业高职班。2004年,他30岁毕业,放弃留校任教机会,选择当演员,感到“青春没了”,而唱歌和演戏都没起色,想到未来就焦虑。2006年,他参演电影《疯狂的石头》,上映后受肯定。2009年,出演《疯狂的赛车》《无人区》《倔强萝卜》《斗牛》等。其中参演《斗牛》的煎熬和挑战,让他的表演潜力有了新的突破,荣获金马影帝。

师:这一阶段,黄渤在为什么而努力?

生:想做一个出名的演员。

第三组展示并简述黄渤36岁至今的经历。

生:2011年至2014年,黄渤参演多部影视剧作品,比如《民兵葛二蛋》《人在囧途之泰囧》《西游·伏妖篇》等,演技获得肯定。2014年,40岁的他遇到了瓶颈,失去了对表演的兴趣,不想单一演戏,又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内心不安。经过一年休整,他决定把心中的一个故事拍成电影。经历过犹豫、没信心、不确定,2018年他首次执导的电影《一出好戏》面世。此外,2013年他还发起过“筷乐行动”公益活动,2015-2016年参加《极限挑战》综艺节目。17年参演两部电影获奖,18年登上春晚演唱歌曲《最好的舞台》。

师:黄渤取得了演艺事业的成功后,内心反而产生了困惑,他又在朝什么方向突破呢?

生:转型当导演,做公益活动、综艺节目。

师:经过大家的梳理,可以看到黄渤的生涯历程:歌手梦——慢慢熄灭;演员梦——逐渐成就;导演梦——新的启程。

三、工作阶段

(一)深入解读

师:完成了对黄渤经历的梳理,我们要对此进行进一步的解读。请每个组根据各自画的黄渤的生命线,选择其某一经历,合作完成小组任务单的填写。完成后,教师邀请各组分享。

第一组分享:我们选的是他北漂时的波谷经历,那时他体验了巨大的望不到头的焦虑,一直拼搏却不知结果会如何。这一经历使他有了底层打拼的经验,内心的煎熬也使他更坚强,为梦想努力。这之后他因偶然机会选择开鞋厂挣钱给自己出唱片。

第二组分享:我们分享的是他因影片《斗牛》获得金马奖影帝的波峰经历,是对他的重大肯定。经历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挑战,他的坚持、忍耐、自我调节、表演潜力都得到了突破。这之后他成名了,变得忙碌,慢慢离开原来底层的生活。

第三组分享:我们选的是他40岁那年内心充满迷茫的波谷经历,之后一年他经过休整决定转型。这一经历让他有机会思考自己的方向,磨炼了他自我审视、自我突破的勇气。

师:以这样的任务单解读黄渤的经历时,你有什么发现?

生1:他的经历体现出他的性格,还有一些品质和能力,比如表演能力、对底层人物的感知、幽默感、高情商、为梦想而坚持、自我突破等。

生2:有些经历在当时看起来不太美好,比如北漂,但回头去看,对他的成长也有好处。

师:的确,正如黄渤在接受杨澜访谈时讲到“这十几年的经历,就像是老天给你的一种磨砺。”历事即炼心,每一个经历都在成就我们。

师:预习时你们画了黄渤的生命线,把他的经历连起来的时候,你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生1:跌宕起伏,有很多波折。

生2:曲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师:的确,我们会看到黄渤的人生起起伏伏,他的人生不是一直处于波谷或波峰中,每一个经历之后可能会跟随着转变或变化。就像刚才有小组分享到他在演艺事业的波峰时,遇到瓶颈,他的内心产生了困惑。经过这段迷茫的波谷,他又有什么新的转变?

生:转型当导演,并拍摄了第一部电影。

师:的确,他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波峰。波谷的积淀,往往蕴含着上升的契机。2018年底有记者问他:“你会对20岁的自己说什么?”他回答:“好好享受过程。”也许在那个过程当时,特别是波谷的时候,做不到完全的享受,但是否可以尝试着去体验起伏人生中的那份厚重与真实呢?

师:回看黄渤在演小人物获得成功的瞬间,回看黄渤转型导演的过程,是否与他过往的经历有联系?能举例说明吗?

生1:北漂的经历让他体会到了艰辛,有助于他演出底层人物的内心世界。

生2:年轻时他就不想接受重复生活而选择北漂寻找机会。同样地,当做演员也成了重复时,他的内心更愿意选择跳出舒适圈去做导演。

生3:他多年的演艺经历形成的对表演的理解,能帮他拍出更好的影片。

师:在杨澜访谈中,黄渤说:“之前的经历等于是一个装了好多东西的大礼物。回头想来,感觉似乎有点冥冥中的东西。”的确,回头去看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的生命经历犹如一颗颗珍珠,最终可以串联起来,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

(二)自我审视

解读人物经历,是为了更好地启发和成长自己。接下来,教师请学生拿出个人任务单,带着对黄渤经历的解读和感悟,选择自己生命线中的某一经历,完成个人任务单的填写。完成后,教师邀请各组成员分享。

生1:中考失利,当时我感到很伤心很失落。现在看来,正是考差了激发我初中时的努力,不然我可能考不上理想的高中。这个经历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生2:小学时因为爸妈工作不方便照顾我,我就开始住宿生活,当时我感到难过和不适应。现在看来,我的独立能力就在当时慢慢培养起来了。

生3:小升初我进入了理想的学校,这个经历让我摆脱了自我否定,给我了信心,因为它,我体会到了静心做事的重要,也锻炼了我的坚持和忍耐力。

生4:上学期我参加演讲比赛,这个经历锻炼了我的胆量和表达能力,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也看到了自己可以进步的地方。

师:很欣喜地看到大家对自己过往经历的理解,我也看到大家内在蕴含的自我成长的力量。

四、结束阶段

师:开头的短片中,黄渤与过去的自己对话,何尝不是他的一次自我审视呢?经由这样的审视,他找到了串联起自己生命开始的力量——寻找新的自己。这种力量实则蕴含在我们生命中,是内在的自主成长愿望。

2014年,我体验到了日复一日工作中升起的强烈倦怠感,状态变得低沉、迷茫和无力。直到2017年底,我因生涯而结缘了一些人,這些人的经历给了我启迪。其中,一位生物老师,临危受命接手艺术教育,坚持20年探索创新,把一所面临撤并的学校变成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特色学校;一位物理老师,偶遇并喜欢上心理学,舍弃晋升管理岗的机会,转型走上传播幸福教育的道路;一位热爱计算机却因志愿调剂到了中文系的老师,在大学期间通过主动旁听自学,毕业时成功应聘了中学计算机教师岗位。

通过聆听他们的故事,我对整个生命进程的状态、生命经历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促使我去审视自己的过往,我发现自己经历的各种起落,以及诸如高中选科、大学志愿、职业转换等选择背后都蕴含着一股自主成长的力量。当我经由审视重拾它的时候,我整个的生涯状态悄然发生了转变。

最后,衷心地愿你们,也能从对他人生命历程的解读,以及对自我成长轨迹的审视中,找到这份开始的力量。

【活动反思】

故事叙说取向的生涯咨询目标在于生涯故事的再造、生涯意义的赋予。“生命线”是其中一个常用技术,借助它,可以引导当事人回顾自身的生命经历,解读生命中的高峰经验、谷底经验及其蕴含的意义,发现经历之间的联结,串起散落的生命故事。

本节课缘于本人的真实经历和体验——在人生波谷时遇见影响自己生涯发展的重要他人,经由对他人经历的了解和解读,促进自我审视,进一步梳理、解读和重构自身经历,从而重拾自主成长的力量。

基于上述理念及经验,设计者认为对相关人物生涯发展历程的了解,对其关键经历的解读不失为开展高中生涯教育的一种可行途径,这些人物可以是榜样、偶像、师长或某些行业中的从业者。遂选取黄渤的生涯历程为素材,引导学生借助“生命线”和任务单工具展开解读,以获得的启示来审视自己的生命经历,唤醒生命内在的自主成长愿望,从而激发学生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

编辑/刘 芳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自主意识生命线活动设计
除险清患 守护城市运行“生命线”
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培养自主意识,让小学生爱上写作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活动探究
指导学生运用知识结构图提升数学学习力的几点做法
中专学校机电专业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活动设计
如何培养中职生的自主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