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活力课堂 让学生主动参与化学教学活动
2021-08-26董香香
摘 要:随着以学生为本思想的全面普及,初中化学课程的常规教学模式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教师不仅要考虑如何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探究活动中,还要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化学知识,如此,则可体现出活力课堂的教学特征。本文将从关注课前准备、优化课堂教学程序、完善知行结合体验活动三个方面分析如何构建初中化学活力课堂,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初中化学;活力课堂;学生参与;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2-0047-02
引 言
活力课堂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确定课堂教学活动要做什么、要达到何种教学效果,要保证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时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化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师生双方也能实现有效互动,让学生的情智都能得以优良发展的课堂。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构建活力课堂,切实优化学生的化学认知能力、学习行为与探究效果,进而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关注课前准备
一般来说,课前准备活动集中于教师的备课行为中,学生很少会在课前自主预习化学知识,且师生双方也很少及时交流内心想法。这就有可能让教师对学情需求产生错误判断,难以顺利构建活力课堂。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重视课前准备活动,而且要尽量丰富学生的学习准备资源,让学生学会制订学习计划,为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整理相关素材。
(一)让学生预习,使其合理分配时间与精力
预习是指学生在化学课堂学习前自主学习化学知识的学习行为。学生如果可以实现有效预习,可以直接更新化学学科知识结构,有利于改善化学认知状态,从而自主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切实改变机械接受的学习问题。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监督学生自主完成预习计划,使其懂得及时迁移已有认知经验,为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个人规划,灵活调控时间和精力,确保可以实现有效学习[1]。
例如,在教学“运动的水分子”一节时,由于学生对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有直观认识,笔者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本课知识,并为此设计了导学案。在导学案中,笔者标注了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即能够通过水的三种存在形式分析水分子的运动情况,能够真正理解水分子的性质,从微观角度解释现实生活中水的物态变化规律,能够初步认识不同状态下水分子的排列方式。据此,学生可分类整理教材内容,而这有利于优化学生的预习任务,使其树立明确的预习目标。另外,笔者也鼓励学生在导学案中进行标注,预设自己可能产生的认知疑问,以便学生集中精力探究水分子的运动规律。
(二)共享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有效材料
课时目标本身就具备导学功能,但前提是要符合学生的化学认知水平,否则很难指引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对此,初中化学教师要在备课时认真分析学情起点、科学预设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活动所能取得的学习成长经验,并且要坚持与学生共享课时目标,让学生围绕课时目标去收集、整理化学学习资料,以保证学生真正拥有化学学习的自主权。
例如,在“运动的水分子”的课前指导环节,当学生利用导学案预习了本课新知后,笔者提醒学生可以直接收集与水分子有关的科学材料,希望学生能够自主整理化学材料,科学补充教材内容。在此过程中,本班学生所收集到的科学材料呈现出了不同的主题特征。比如,有的学生是针对水的物态变化情况与发生条件整理了科学材料,有的学生重点整理了一些科学材料去解释水分子这一核心概念,还有的学生整理了关于不同状态下水分子排列方式的具体知识,还观看了水烧开后锅盖的变动、刚晴天时潮湿地面的变化情况等视频,切实丰富了自己的具象认识,如此就能帮助学生在化学课上实现自主学习,使其自主进行化学表达。
二、优化课堂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指化学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所展现出来的程序、流程,也反映出师生双方的交往形式、合作内容。在以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传授为主要教学目的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会在化学课上全面讲解化学知识,其课堂教学程序体现的是“教师讲,学生听”。但是,构建活力课堂要求学生能够及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学生可以真正实现有效学习,从而切实改善学生的化学认知状态。因此,初中化学教师也要随之优化课堂教学程序,改善师生交往形式,确保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一)创设化学情境,优化学生思维意识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情境是促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应尽量还原或再现真实的化学情境,让学生在带有情感色彩的环境中去思考化学知识的深刻意义,及时调动起自身的化学思维意识,从而真正实现有效学习。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创设化学情境,改善学生的思维状态,确保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初步体现出活力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学教学特点。而且,有效的教学情境还可以及时优化学生的情感发育状态,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而这一点也是构建活力课堂一直追求的理想效果[2]。
例如,在教学“燃烧和灭火”一节时,笔者就利用新闻平台中关于森林失火、消防员牺牲的视频资料创设了教学情境,让学生目睹了火灾的可怕。有一些学生在看到消防员家属因为亲人牺牲而崩溃痛哭的场景时,不禁湿了眼眶,且当他们看到消防员烈士的牺牲年龄时,更感到惋惜、不舍,同时认识到每位消防员都是伟大的英雄。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分析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使其全面探究灭火的可行性方法。
(二)实现先学后教,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活力课堂的基本特点是让学生以学习主人翁的身份去学习化学知识,使其亲身经历化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如此,则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需求,有利于教师科学调控课堂教学节奏,合理把控教学时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解难答疑,积累丰富的知识。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坚持“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使其积极建构化学概念,参与化学课堂学习,由此实现有效教学。
例如,在教学“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节时,为了成功构建活力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及时组建了6人小组,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够合作操作实验设备,分工取用实验药品、安装实验器械、记录实验数据与现象,融合集体智慧归纳在实验室内制取二氧化碳的方式方法,且要通过丰富的观察与总结活动概括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化学思维状态。
三、完善知行结合体验活动
由于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一直是以教材知识、课堂活动为中心的,忽视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中迁移化学知识,无法从化学角度去思考、解决现实问题。这就难以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化学知识,不利于优化学生的化学认知状态。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组织知行结合的教学活动,合理开发生活资源,组织生活实践,确保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3]。
(一)关联生活,设计生活问题
在化学课上,初中化学教师会经常利用问题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但是学生的配合程度不甚理想,原因是教师所设计的化学问题过于抽象,没有关联现实生活,也因此影响了学生的化学认知状态,无法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为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关联现实生活,以生活素材为背景去补充问题材料,由此调动学生的思考意识,让学生自主探寻生活与化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在教学“食物中的有机物”一节时,笔者就利用学生十分关注的减肥问题设计了科学问题,即为何减肥人员会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为何一些健身狂热人员只吃鸡胸肉、鱼肉、牛肉、羊肉等食物,还会购买一些蛋白粉去补充体内的蛋白质?为什么减肥人员只吃蛋白不吃蛋黄?等等。在解答这些问题时,学生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各类食物中的有机物,而笔者也可以顺势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演示淀粉转化为脂肪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
(二)组织实践,丰富生活体验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改革亮点,它不仅不受时空限制,还不受学科限制,提倡打破学科壁垒,引导学生综合迁移所学知识,且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真正实现有效成长。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迁移化学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这样做可以进一步构建活力课堂,提升化学教学效果[4]。
例如,在教学“燃烧和灭火”一节时,为了让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笔者要求学生分析灭火器的种类、成分,并让他们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使用灭火器去灭火的科学原理,通过生活实践去积累科学常识。这样做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了解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优化学生的探究意识。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构建活力课堂不但能及时优化学生的化学思维状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化学学习方法,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使其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与作用。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参与实践,综合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让学生实现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张霞.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化学课堂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151-152.
周海华.“有效参与”构建和谐化学课堂[J].名师在线,2017(19):16-17.
马鑫.初中学生化学课堂参与度现状及提高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
李焱,尚曉娜,许九奎.基于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燃烧和灭火》1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7(04):57-61.
作者简介:董香香(1992.1—),女,山东泰安人,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