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师构建生本课堂的有效策略
2021-08-26杨柳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探究活动,尽量让学生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构建生本课堂。本文将从监督学生自主预习化学知识,调控课堂教学计划;据实分析学生化学认识情况,科学整合课程资源;坚持组织先学后教指导活动,合理控制教学节奏;努力做到分层指导实时进行,突出学生主体诉求四个角度来分析初中化学教师应如何有效构建生本课堂。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本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2-0045-02
引 言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化学教学一直存在“重教师,轻学生”的现实问题,学生在化学课上需要认真听讲,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思维活动与探究行为而难以及时形成化学学科能力,而且他们会随着知识任务难度的提高而对化学学习感到力不从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希望一线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而且要突出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在此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更要全面构建生本课堂,并为此重组课程资源,合理把控课堂教学节奏,选择能够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监督学生自主预习化学知识,调控课堂教学计划
要想科学构建生本课堂,教师首先要科学判断学生的学情起点,由此确定教学进度、课时目标,保证学生可以按照个人认知规律去学习知识。对此,初中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准备活动,监督并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化学知识,还要始终与学生保持紧密沟通,及时获取学情反馈,根据学情特点设计课堂教学计划,确定课时目标、教学程序、策略方法等,保证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生的化学认知需求展开,从而真正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做好准备[1]。
例如,在教学“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一节时,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课前预习任务,笔者尝试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参与课前预习活动,既帮助学生明确了预习任务、规范了预习步骤,又检测了学生的预习效果,及时获取了学情反馈。在导学案中,笔者分别设计了预习任务,一方面是启发学生,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预习化学知识。其具体内容为:复习“溶液的形成”一节的知识,归纳溶液形成的现实过程;分析配制溶液的有效方法,能够据此解释溶质质量概念,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尝试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复习取用药品、操作基本实验设备的正确方法,由此推导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能够自主调查溶液组成的定量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情况,且要尝试利用溶质质量分数去解决实际问题。据此,学生就可以按部就班地预习本课新知,按照科学认知规律去总结化学知识。此外,笔者也在导学案中设计了一些预习习题,要求学生在预习活动结束后直接做题,然后自主订正习题答案,据此判断预习效果。如果答题质量不甚理想,学生则需自主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第二轮预习活动。之后,学生在导学案中写下自己所要重点突破的学习任务,笔者也可据此判断课堂教学重难点,即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科学方法。这样,笔者就可以合理把控课堂教学节奏,让学生集中精力去探究这两项化学知识,以确保学生有效学习。
二、据实分析学生化学认识情况,科学整合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用来组织学科教育的知识媒介、物质资源、工具手段等,常规的初中化学学科课程资源是以化学教材、教辅资料为中心的,存在“教教材”的教学问题,这就使化学教学氛围较为沉闷,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水平。但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部解放了课程资源的管理权限,提倡由国家、地方与学校共同管理课程资源[2]。这就给初中化学教师提供了广阔的自由创新空间,其可以根据现实情况整合教材和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比如,除了联系生活实际外,教师还可以从网站上截取视频,特别是学生关注比较多的网站等,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建构化学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
在化学教学活动中,笔者雖然会以教材知识为媒介去引导学生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但是不会完全依赖教材。例如,在教学“燃烧与灭火”一节时,为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及时内化化学知识,笔者利用教材知识引导学生学习了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灭火的常规途径等基础知识,同时整理了预防火灾、在火灾中求生、灭火器种类介绍与使用方法等常识,由此补充了教材内容,让学生自主思考化学知识,清楚地了解化学知识与相关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情况。笔者也鼓励学生自主调查现实生活中发生火灾的常见原因,希望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让学生学会安全用火,从化学角度思考火灾问题。这样做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散学生的认知思维,有助于学生全面建构化学知识体系。另外,有一些学生对物质燃烧所产生的新物质产生了好奇,想要探究物质燃烧时所出现的新物质让人们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的原因。对此,笔者鼓励学生自主调查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还根据学生的需求开放了化学实验室,让学生利用化学实验去证明自己的猜想,使他们进一步掌握在火灾中避免吸入有害气体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化学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坚持组织先学后教指导活动,合理控制教学节奏
构建生本课堂最关键的一点是及时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使其亲身经历化学知识的建构与整合过程,且要根据学生化学认知能力的变化情况调控教学节奏,让学生在松弛有度的状态下有效掌握化学知识。为了实现这一设想,初中化学教师可以组织“先学后教”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建构化学概念,让学生多思考、多发现、多探究、多证明,鼓励学生参与直观操作、实验证明与理性推导活动,进而推动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3]。
例如,在教学“溶液的酸碱性”一节时,为了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笔者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按照学生的认知需求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合理调控课堂教学进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探究活动中。笔者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分析了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智能优势,按照异质分組原则组建了6人小组,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本课知识。这就要求各个学习小组认真观察酸碱指示剂的结构,认真阅读教材,分析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然后,小组内部可以自制一些溶液,使用酸碱指示剂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还可尝试使用pH试纸判断溶液的pH值,由此掌握正确的化学测量操作方法。接下来,各小组可轮流展示探究结果,使用准确的化学语言解释溶液的酸碱性性质,归纳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使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pH值,从而切实实现有效交流。在此过程中,笔者会适时从旁指导,不会催促学生,但是会规定小组探究时长为10分钟,让学生有紧迫感,避免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机会闲谈,从而浪费课堂宝贵的学习时间。在剩下的时间内,笔者会合理安排组际展示、教师指导、课堂检测等活动,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
四、努力做到分层指导实时进行,突出学生主体诉求
生本教育思想不仅十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还非常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分层教学法是通过科学分层的方法划分学生的层次,并据此设计层次化的教学目标、学科作业,且要始终遵循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指导原则,让每位学生都能积累成功的化学学习经验,按照个人认知发育规律学习化学,这样可以进一步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更易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及时选择分层教学法来组织差异性教学活动,满足学生个体需求,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切实改善学生的化学认知状态[4]。当然,为了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选择隐性分层的方式组织分层教学活动,避免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例如,在教学“酸碱中和反应”一节时,笔者设计了层次化的课时目标,即知道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之间会在特定条件下发生中和反应,总结出物质发生中和反应的方式方法;参与实验探究,总结出促使物质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的有效方法与操作步骤;使用酸碱中和反应原理去改变物质的酸碱性,由此解决现实问题。这三个课时任务的难度是递进的,学生需按部就班地探究化学概念,而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当学生产生认知困难时,笔者会适当减缓教学进度,告诉学生不必操之过急,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所以学生可以自主设计课堂学习计划,笔者也会及时辅导他们,满足他们的个体需求。比如,一位学生在观察物质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时存在操作不规范、现象不明显的问题,笔者及时引导其学习了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的操作要点,让其重新调制溶液,使用中和剂去中和物质的酸碱性。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构建生本课堂,教师需要客观分析学情起点,根据学生现有水平与发展潜能设计相应的课时目标、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也要始终围绕学生认知需求去整合、拓展课程资源,再以“先学后教”、分层指导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从而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高效学习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徐宇婧.探究初中化学“生本课堂”构建下创新性思维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0):13.
庄晓松.探索以生为本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J].化学教与学,2016(11):41-44.
赵靖.基于初中化学“生本课堂”构建下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6.
薛进军.初中化学应重视学生的“探究”[J].中学课程资源,2016(03):31-32.
作者简介:杨柳(1992.8—),女,山东泰安人,中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