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一体两翼”体系 建设优质学科组

2021-08-26于光辉

求知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一体两翼教师培养精细化管理

摘 要: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新课改要求广大教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规范精细管理为抓手,以教师培养体系为支撑,建设优质学科团队。文章就构建“一体两翼”体系,建设优质学科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一体两翼”;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教师培养;学科团队

中图分类号:G6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5-0095-02

学校里最小的具体教学教研工作的落实组织是教研组。教研组建设抓好了,教学任务、教研活动得以组织开展,身处其中的每一位教师就都是受益者。我们在长期的工作中构建了“一体两翼”体系,即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规范精细管理为抓手,以教师培养体系为支撑,建设优质学科团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推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校的内涵发展。

一、一体——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核心主题,做好教研的组织策划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体现,我们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主题,做好教研的组织策划,加强教研组建设。

(一)建章立制抓常规,保证过程性工作的监控

制度建设是教研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先后制定了《教研组工作条例》《教研组长工作职责》,使教研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单元集体备课制度》《教研制度》《教案检查反馈制度》。我们积极引导教师自觉执行各项制度,把制度落实到行动上,内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让制度由约束到规范,由规范到习惯,由习惯到文化,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形成了“严谨求实、规范创新、和谐向上”的教研文化,确保了数学教研活动顺利实施。

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对备课、教研等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比如, 教案检查按照组内互查、教务处抽查、反馈总结、校内展评环节进行,实行层级化管理,分教务处和教研组两个层面,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每次检查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二)引领教研组做好远景规划,并与日常管理有效结合

教研组的发展目标是其行动的方向,其远景规划要置身于学校的发展大局中统筹兼顾,需要学校的支持与指导。

学校引领教研组走向专业化。教研组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与讨论,请来专家做教研组发展规划指导,每学期参与讨论学校教研活动的主题与形式等,都可以引领教研组专业。学校要求教研组有清晰的五年发展目标,客观地分析组内现状,找到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法,每学期制定小目标,寻求解决的策略方法,通过日常教研一步一步踏实解决问题。

学校为教研组构建专业发展的平台。我们邀请教育名家做专业引领,派出教师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参加各种线上培训、线上交流,为全体教师上示范课等。我们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制“相约星期四”活动,设立“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讲坛,“和谐杯青年教师赛课”。我们为老教师提供“优秀教师讲坛”,为有上进心肯钻研的教师提供科研课题攻关等专业发展的平台。学校还建立了激励机制,做到活动、考核相结合,将教研量化成绩纳入教师、教研组的评优树先工作中,实现了全面的考核评价。

二、两翼之一——以规范精细管理为抓手,使教研组高效运行

学校基于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的理念从各方面加强了对教研组的组织与领导,建立了全校各部门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宏观上定方向、建制度,微观上定标准、抓考核,在扁平化管理机制的框架下,将权力与责任下移到教研组,使教研活动高效开展。

(一)分层管理重实效,跟进指导保证教研的有效性

根据学校实际,我们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形式研究,开展了常规的小组教研活动和具有特色的跨组教研活动、主题教研活动。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提高教研问题的针对性是提高教研实效化前提,有效的管理更是保證了教研的实效性。

对于每周一次的小组教研,我们改变以往各教研组各自为战的形式,为五个年级教研组提供一个大阅览室,将之作为固定教研场所。改变地点,一是为了方便跨组交流和讨论,二是可以随时查阅教育杂志,形成了在相互追问中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研讨的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为了使跨组教研落到实处,参与的每一个人都研有所获,我们为跨组教研设计了备案表,每位教师有两个身份——传授者和学习者。我们要求在教研前,传授者要写明自己在教授本册教材时的经验、教训以及教学小策略,学习者则要写出自己对本册教材的思考,并记录值得借鉴的地方。每个学期初,教研组开展跨组交流,由上一年级的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或是对教材编排体系的再认识,或是习题的处理,这种以小见大,从细微入手的教研方式最接地气。

每月一次的主题教研,研究的主题来自教师们教学中的困惑,教务处协同学科组长筛查整理,选出通过主题教研能够得到解决或局部解决的问题,各教研组根据自身优势,选择主题进行研究、交流,形成的教学策略再落实到教学中。这样经历两上两下的研究过程,解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诸多现实问题,增加了教师备课的深度和广度。

(二)严密教研的组织策划,科学设置教研活动内容与形式

教研活动的组织策划是一门艺术。我们倡导用研究的态度,借用案例的方式来研究教研活动的组织策划问题,从机制层面改进教研活动,为不同层次教师提供合理结构的知识资源,促使教师学会教学、学会反思、学会积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比如,主题教研活动“单元检测角色体验”的目的是,体验出题者和做题者设计意图之间的达成度,借此研究和反思命题原则和解题思路训练。第一次的教研达到预期目的,但是在与教研组长、学科组长们反思中,我们认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如果没有从课程标准去解读命题的理论依据,设计习题还是肤浅的。鉴于以上反思,我们又组织策划了第二次的主题研究“基于课程标准的随堂测评角色体验”活动,是基于课标的习题解读,把教研聚焦研究学生,主要目的是通过评测题细化课程标准、查找偏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这种体验式教研方式,教师们有话说,在这里没有对错,只有观点的碰撞,以研究的态度参与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两翼之二——以教师培养体系为支撑,促进教研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适应性培训,为教师们量身定制菜单式校本培训,普训与特训相结合,分层次、分梯度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需求,以一人带动一个教研组,一个组带动一个学科组,形成了良性循环的辐射圈,促进了教研组可持续发展。

(一)立足专业能力提升,培养核心领军人物

教研组长是学科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的带头人和责任人,只有研究力强的教研组长才能带出一个好的教研组。

第一,慎重选择。我们在教研组长的选择上非常慎重,要求他(她)必须做好本教研组的掌门人和全组老师的榜样,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要长于课堂教学和教科研,能够带领本组形成一个团结向上、有凝聚力的团队,使组内成员有积极的工作态度,能心情愉悦地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尽心尽力地完成好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第二,重点培养。学校从各方面加强了对教研组的组织与领导,学科组长、教研组长参与对学校教学规划的讨论,制订符合本组实际的教研规划,细化各项工作的质量标准,确立了校本教研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明确了各个阶段教研活动的中心任务。组内教师再形成个人发展规划,从而增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紧迫感和主动参与教研的自觉性。

第三,促进成长。为了促使学科组长、教研组长尽快成长,学校为他们压担子、搭台子,让他们上公开课或示范课、参加“优秀教师讲坛”,在主题教研中进行学科引领,承担课题实验。同时,学校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派他们参加国内先进教学理念的培训,了解本学科先进教育思想和最前沿的教育动态,掌握各地教研动态,引领学科教学。

这样,学科组长、教研组长迅速成长为各级教学能手、各种参赛课的主力军和指导者,成长为学科教学的引领者和教研活动的策划组织者。他们一方面能指导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如何备课、上课、教研等,另一方面能督促指导各备课组和全体成员的工作,将常规工作检查和教学质量把关都落实到位。

(二)以优秀带动整体,形成优质学科团队

第一,团队力量成就彼此。每学期都会开展各种不同层级的授课比赛等活动,只要一位教师参加比赛,背后就会有一支默默奉献的研究团队。每次磨课,教研组长带领全组教师听课、评课。从整体架构,到环节设计,到小结语的推敲,一群爱研究教学的人聚在一起,每次都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第二,梯队建设良性循环。我们根据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等为教师设立不同目标层次的梯队级别,确定了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学校采取共性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培养措施,组成教学相长的“师徒对子”“主题式教学对子”“项目化学习小组”等,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空间。成长起来的年轻教师又加入学校骨干教师团队,担任指导教师,这样的良性循环,使学校教师队伍始终生机勃勃。

第三,捆绑评价凝聚力量。捆绑式评价是变教师的个体评价为团队集体评价,如设立和谐班组、优秀教研组等表彰制度。教研组的整体捆绑式评价,营造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教师们也感受到相互支持、相互激励的温暖, 教研组的凝聚力更强了。

在 “一体两翼”的教研组建设过程中,教师们更加热爱教育教学工作,时时享受教学带来的幸福感。思维活跃,敬业执着,注重职业内涵,形成的学科团队品牌,为教育质量的新提升插上了双翼。

[参考文献]

[1]张 丰.校本研修的活动策划与制度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唐 建.教研组建设:以文化为载体[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4(3):39-43.

[3]丁邦美,徐年华.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教学质量提升功能[J].江苏教育,2016(20):13-14.

[4]郭志明.学校质量与品牌的基座——教研组教学活动及教师成长的探讨[J].教育,2015(50):4-6.

作者简介:于光辉(1971— ),女,山东德州人,一級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一体两翼教师培养精细化管理
试论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之“冠名培养”模式
高校教育管理者在青年外语教师培养中的责任
浅析一体两翼教学在中职建筑专业课程中的作用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双能型”教师概念及内涵
教师四重境界抵达之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