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班额数学教学激趣性策略研究
2021-08-26辛万虎
辛万虎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农村教育问题依旧是我国教育部门非常重视的内容之一。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增强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逐步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水平,是推动我国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关键。如今,部分农村也应用了“小班额”的教学模式,这对农村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机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农村课堂向“活”、向“新”发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以农村小班额数学教学为抓手,研究了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旨在为广大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教育;小班額;小学数学;激趣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2-0038-02
引 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涌入城市,而许多年轻的父母会带着孩子一同进城。城市教育为农民工子女提供的入学便利通道,使进城读书不再是奢望。因此,农村小学就容易出现“小班额”的情况,即班级中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在丰富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数学智慧。
一、融入生活素材,改变传统教学形式
对于农村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在数学课堂上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加上数学知识具有一定抽象性,学生不仅无法产生学习兴趣,还会对数学学科产生抵触心理。当前,许多农村地区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对于学生来说缺乏必要的吸引力,无法使学生融入课堂中。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素材,逐渐改变传统化形式,以增强课堂内容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农村数学小班额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人数少、年龄小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生活材料。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中的“百分数”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学习百分数的相关概念,使学生对百分数形成正确的认知。在学生熟练掌握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并学会运用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售货员将文具店里的商品按照一定的规律摆放,而顾客在寻找商品时可能会向售货员提出问题,那么售货员就可以按照摆放规律,在第一时间帮助顾客找到相应的商品。学生在本次角色扮演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兴致,而且在售货结算的环节巩固了加减法、乘除法和百分比计算的知识。这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使学生了解了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本真状态,教师用生活中的场景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了数学知识[1]。
二、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低年级的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认可,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肯定的话都会带给学生莫大的鼓励。而客观的学习条件会对班级氛围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教学氛围能否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引导作用,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领。农村小班额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利用教学用语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学习心态,使其从学习中获得快乐,从而逐渐爱上数学这一科目。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并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融入一些教学活动,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站成每行每列人数相同的队列,并且让某位学生作为原点,让其他学生依次说出自己与随意一位学生的位置关系。在这种具有一定规律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教师又增加了难度,如在学生接龙的过程中,突然说出某个学生的名字,而正在回答的学生要根据教师说出的条件来回答位置关系。在这种欢乐的氛围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2]。
三、重视动手实践操作,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这也是教师需要注意的学生的成长特点。从学生对世界的探索欲望出发,组织和开展趣味性较强的动手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动手实践中收获快乐,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探索知识的思维习惯。小学数学中有许多知识是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化学生的认知的,而且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的思维也较为活跃,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科学地布置一些适用于学生独立实践的任务,便于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获得感知,从而理解相关知识。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扇形统计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不同之处,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项需要实践调查的统计作业,即让学生以全校的学生为调查范围,随机抽选20名学生作为调查的对象,统计喜欢数学课的有几人、喜欢语文课的有几人、喜欢英语课的有几人,在这三门课程中,哪一门课程最受学生喜欢。扇形统计图倾向于表达各部分数值在整体数值中的占比情况,条形统计图重点表示各单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则重点表示数值的变化趋向。在本次统计调查任务中,教师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调查作业,同时绘制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并在课堂中汇报自己的成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而且他们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比如,某小组发现喜欢数学的人数最多,在扇形统计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部分人占调查人数的50%。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另外,不同学习小组调查的结果有所不同,其他学习小组中的数据有的显示喜欢语文课的人数多,有的显示喜欢英语课的人数多。由此,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经过思考后得出结论,因为抽选的调查对象不具有代表性,有的小组抽选的是低年级学生,有的小组抽选的学生以男生居多,而且抽选的人数和全校的人数差距过大,所以各小组的调查结果存在出入。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收获了更多的学习经验,也学会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还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