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1-08-26王亚梅
摘 要: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条件。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应用文本细读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文本细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4-0079-02
引 言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學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文本细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从而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一、关注语言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是基本构成单位,也是教师开展文本细读的基础所在。针对这一点,教师不仅需要引领学生触摸文本,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文本感悟力,从而使学生对文本内蕴进行更好的理解与深化[1]。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我和祖父的园子》中,存在许多简短和优美的句子,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容易被学生接受,但那些优美的句子容易被学生忽视。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从而使其更好地感悟文本内涵。例如,教师可以事先将文本中特殊的言语形式提炼出来,采取“祖父做什么,我就跟着做什么”这样的句式来与学生进行一问一答的情景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将文本中散落的“珍珠”串联在一起,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之后,教师再鼓励学生将想法表述出来:“通过对话,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学生能够很轻松地回答:“感受到了作者在祖父菜园子里的无拘无束,也感受到了祖父对作者的浓浓的爱,这是一幅祖孙亲密相处的幸福画面。”教师通过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感悟、体会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感悟到语言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文本细读过程中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独特写作手法与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
又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水》时,教师可以关注文本关键词“珍贵”来开展教学,围绕“珍贵”这个文眼来带领学生体味与品读文本。比如,教师需要逐一帮助学生理解“十公里之外”“一个小时”“一处很小的”“一担”这些数量词,然后通过对比、品读与体会,让学生理解这些数量词背后所蕴含的含义,从而使其更好地理解文本中“这担水是来之不易,是非常珍贵的”这句话。
再如,在学习小学统编版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学生需要掌握的词语有很多,包括“即使”“浙江”“额角”“稍微”“仰卧”“蜿蜒”等。因此,教师便可以很好地将词语学习贯穿于阅读教学中。比如,在教学“孔隙”这个词语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大家想想看,孔是什么?”有学生回答:“很小的洞。”教师继续提问:“那隙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通过思考后,能够比较轻松地得出答案:“隙就是很窄的、很小的意思。”教师给予其肯定,然后提出疑问:“这个很窄的、很小的东西是指洞吗?”学生回答:“不是,是指缝隙。”教师:“同学们说得不错,那我们现在将两个字联合在一起,大家再思考一下‘孔隙是什么意思。”因为有之前的铺垫,学生很快做出回答:“‘孔隙就是很小的裂缝。”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是的,‘孔隙就是指窟窿眼非常狭小的缝。”之后,教师再结合文本内容,对这个词进行拓展延伸:“大家通过了解‘孔隙这个词语,能够发现文章中‘孔隙这处景点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吗?”学生回答:“这处景点在很窄小的地方,主要特点就是窄小。”这种文本细读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词语,加深其记忆,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二、深入文本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细嚼,从而发现文本中字、词、句、修辞等方面的亮点,同时对亮点进行深入解读,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以通过换词法来对句子进行改造,同时要求句意不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挖掘文本中的深刻含义。在解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一句时,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句话中有哪些词是可以在保证句子意思不改变的情况下,替换成其他词语的?”之后,学生展开变换句型的训练。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将句子中的‘损伤替换成‘价值。”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到圆明园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除此之外,句型的变换训练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文字敏感度。
又如,教师在讲述《圆明园的毁灭》第五段时,可以对教材进行二次创造,使学生转换文本,创造出新的文本,然后通过对比来加深对原文本的理解与感受。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将文本中“有……有……有……还有……”句型替换成“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这种截然相反的句式替换,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脑海中构建“损伤”“价值”与“不可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深入文本进行细读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刻感悟文本情感与内涵,并使其在反复对比与阅读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语感,进而培养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海上日出》中,教师在传授相关知识时,首先需要深度挖掘文本内容,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如在课堂教学前,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条件下,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山上或者草地上观看日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日出场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相关观察任务,包括日出前后的具体情况,如日出时太阳的形状、颜色变化、光亮变化等。学生在认真观察整个日出的过程后,能够深入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学生在亲身体验课本知识内容后,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便能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2]。
三、充分阅读
充分阅读能够帮助学生领悟文字的魅力,使其更好地融入作者的感情世界。所以,教师需要带领学生细读文本,对文本中的细枝末节进行仔细考虑与揣摩。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晏子使楚》一文时,教师可以抓住故事中的小细节来帮助学生反复理解,如文本中晏子“看了看”与“笑了笑”。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充分阅读:“这里的两处小细节,你们能够看出晏子有什么样的品质?”学生通过感悟与思考,最后得出结论:“这里的两处小细节能够非常准确地体现出晏子的聪明和机智。”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看了看”这个细节,教师可以展开比较阅读法,将《胯下受辱》中韩信的“看了看”与晏子的“看了看”进行相互比较,并让学生通过充分阅读来讲述两者之间的不同含义,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与见解。学生通过这种充分阅读的方法,充分了解了晏子的机智与冷静,能够更好地理解楚王最后为什么会尊重晏子。
又如,在教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刻舟求剑》时,教师可以抓住“刻舟”这个细节进行教学,并与《曹冲称象》进行比较:“这两篇课文分别用了什么方法?这种方法合理吗?为什么?”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后,很快就能够得出答案。然后教师继续提问:“在《刻舟求剑》中,宝剑落入水中后,船只却继续前进,那么宝剑与船只还能够保持同步吗?在《曹冲称象》中,曹冲在船上刻上记号却得到了大象的重量,为什么?”学生通过对比便能够得出答案:“在《曹冲称象》中,刻记号的主要目的是得到大象的重量,在这个过程中,船只是静止的状态,通过在船只中装石头,使船只沉到和标记相同的位置并称出石头的重量,从而得出大象的重量。而在《刻舟求剑》中,船只是运行状态,船只停止运动后,记号位置的水边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而无法达到目的。”
四、纵观全貌
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三步走”,即“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文本细读便要求学生通观文本,并把握住文本结构。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关注字、词、句,同时还需要重视文本與句式的结构,从而帮助学生整体认识文本[3]。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便可以根据“三步走”的方式引导学生综观文章全貌,首先是走近圆明园,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有着不可估量的损失;其次是走进圆明园,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圆明园宏大的规模、众多的景点、惊人的奢华及丰富的藏品;最后带领学生走出圆明园,使学生了解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的肆意破坏后,在大火中化为了灰烬。除此之外,教师在走进圆明园教学结构中,还可以细分两个教学环节:其一,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其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圆明园不可估量的损伤。这种文本细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跟着教学节奏来层层深入,从而感受到文本中所带来的悲愤与叹息。又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牛郎织女》时,教师也可以串联主线来梳理文本结构,即“两情相悦”“棒打鸳鸯”“无奈分离”“鹊桥相会”,通过这样的结构主线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观察文本,从而构建起良好的“大语文观”。
结 语
简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将文本细读应用其中,使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细致、深入的阅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
[参考文献]
叶丽红.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课内外,2020(16):175.
王立平.探析文本细读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课内外,2019(36):399.
杨代艳.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06):112.
作者简介:王亚梅(1980.4—),女,江苏南通人,现任如东县栟茶镇栟茶小学教研组长,中小学一级教师,获“南通市优秀班主任”“如东县优秀青年教师”“如东县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