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

2021-08-26林梅桂

考试与评价 2021年7期
关键词:构建方法小学语文

林梅桂

【摘 要】 有效性教学是素质教育提出的理念,是教育改革下教学者的共同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要延续语文教学的生命,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观察,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巧妙设置问题,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科学的评价能够反馈教学中的不足,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就自身的经验,对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提几点粗浅的意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有效性课堂教学  构建方法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也越来越活了。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认真审视现实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时,却发现不少教师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课堂依然如从前一样单调、枯燥,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因此,如何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是摆在我们小学语文工作者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此,筆者结合多年的从教经验,简要谈一谈语文教学的体会。

一、课堂导入要有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有效的课堂导入的创设应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生活中经历过的事为主,这样他会觉得特别亲切;还应与学科特点相结合,要与生活相结合,要体现出语文的生活化。

在教《金色的鱼钩》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鱼钩,它已经长满红锈,却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鱼钩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发生呢?今天我就带大家来了解这个故事。(板书课题)”问题的出现一下子勾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此,课堂导入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导入的过程也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导入的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和审美的乐趣。

二、教师主导性要发挥

在新的备课理念下,教师必须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独裁者”,也不是新课程下的无所作为者,而是从“主角”退居“次主角”,是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明确自己的角色,就是在备课当中要将自我反思、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三方面相结合。首先教师要认清自己的不足与强势之处,设计出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教案;其次课后必须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期望上出一节精彩的课;最后应经常进行自我评价,提升自身素质与专业水平,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大胆地设想和实践。如一位老师在准备《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她根据自己擅长于手工课件的制作的特点,运用小马、牛伯伯、松鼠的图片来进行教学。这位教师能根据自己的特点,运用手工课件形象生动地讲解课文,体现了教师能认清自己从而备出高效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提问要巧妙

语文蕴含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并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寻找最佳时机,一方面,在学生思维容易堵塞的地方巧妙设疑,创设“愤”“悱”情境,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然后开通思路,释疑解惑;或者,在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使先入为主的错误得以纠正。

在一次公开课上,有位教师执教《白衣天使》一课,为了让学生体会“南丁格尔每晚走过的二十公里的路程”,教师说:“如果每晚绕操场走二十圈,才相当于南丁格尔每晚走过的路。”这样贴近了生活,学生容易理解了,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怎样学,我们怎样教。这样的课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一转换角度去思考问题较好,在教学中,老师常常被具体的教学方法所困,我们可能更多地想到了如何去教,却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如何去学。

四、借助多媒体化难为简

语文课本中的一些知识比较抽象,很难用语言解释清楚,而这部分知识通常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小学生年纪小,生活经验不够成熟,对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很困难。因此,如何突破这一难题,成为当前摆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动态的画面,再配上生动的解说,明显降低了教学难度,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容易。比如,《詹天佑》一课中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是教学的重难点。为了让学生学好这部分,笔者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提前自学,分组讨论,探究设计“人”字形线路的原因与方法。在课堂上笔者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了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伴随着阵阵轰鸣声,一列载着两个火车头的列车向东北方向前进,一个车头在推,一个车头在拉。当列车经过青龙桥,经过“人”字形岔道口时,先前推的火车头变成拉,而之前拉的火车头变成推。这就有效解决了爬坡困难的难题。通过上述演示,学生能直接看到火车头推拉活动的情景,也能更容易明白人字形线路的作用。这不仅顺利解决了教学难点,而且也能增加学生对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是刻不容缓的,就其总体而言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的。但不容置疑的是我们对于新课标理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刻、透彻,我们必须重视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实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将精心备课放在首位,恰如其分地设置与文本相关的疑问,并通过教师的引导最终使学生走出疑问。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才能得到锻炼,才能最终形成和谐、有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陈尚.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8):74-75.

[2] 尹红.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2015,13(11):125-126.

猜你喜欢

构建方法小学语文
新形势下高职生诚信档案的有效构建方法
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的数学课堂
浅论高中地理“双动两案”的教学模式构建
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