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推理能力培养对策探究

2021-08-25张芝

考试周刊 2021年60期
关键词:推理能力培养对策核心素养

张芝

摘 要:新时期,核心素养理念影响重大,教师开始重视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推理能力就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起到一定作用的基础上,也会促进他们逻辑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点基础性较强,是指导学生生活的重要知识点,因此教师在基础教学过程中也要十分关注推理能力培养。基于此,文章概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推理能力;培养对策

在最新一轮课程改革逐渐深化进程中,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之一的推理能力受到了高度关注,教师也结合数学学科知识特点进行了方法的创新和改进,希望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快速且高效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点,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推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使具备了一定推理能力的小学生在课堂中更加主动,能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动脑思考并解决问题,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促使数感、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其他素养得到同步锻炼和提升。

一、 数学推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数学学科不仅仅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学科,还涉及几何图形以及概率统计等知识点,对于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十分重视数学教学,也更加关注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与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数学推理能力就是思维能力的一方面的体现,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程中也将推理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数学推理能力贯穿在数学课程所有知识点中,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归纳总结出一些性质和结论,还有利于学生进行公式的推导或者根据某一数据做出决策。具备了推理能力的小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有效保障自己的课堂主人翁地位的实现,也能够保障自己将获取的数学知识点应用到解题和实践中。此外,数学推理能力提升以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进一步升高,其他数学核心素养也会随之进步与发展,为教师获取核心素养教育的成功夯实基础。

二、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推理能力培养对策研究

由于数学推理能力培养意义重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进行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促进学生推理能力不断提升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推理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会代替学生回答问题,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当新课改重点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后,教师开始关注此问题,并且尝试采取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展现自我和发展自我。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将课堂还给学生的一种做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展开教学,促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和解答问题过程中认真分析和推理,由此提升其推理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什么是周长”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一上课将蚂蚁妈妈惩罚两只小蚂蚁跑步的情境创设出来,并借助多媒体将两只小蚂蚁跑步的动态视频呈现出来,继续问道:“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其中一只蚂蚁爬得比较快,另外一只蚂蚁花费的时间却较长吗?”很多学生立即回答道:“有一只小蚂蚁偷懒了,所以它使用的时间比较短,它属于作弊行为!”其他学生也附和。教师随即问道:“那你们能够判断出两者爬行的距离相差多少吗?谁顺利完成了妈妈交代的任务呢?”学生立即想办法测量蚂蚁在树叶上爬行的路程,教師也由“一周”引出“周长”概念。在后面学习过程中,教师鼓励画出了其他几个标有不同数字的图形,鼓励学生自己推理出它们各自的周长。很多学生结合周长的概念展开计算,快速得出了各个图形的周长。在问题情境下,学生推理能力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也随之升高。

(二)组织讨论活动,增强学生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学科知识较为基础,因此教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并坚持熟能生巧理念,常常采取练习的方法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点,却忽略了获取知识途径的重要性。核心素养背景下,能力和成绩同样重要,因此教师也开始注重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想办法促使其主人翁地位得以实现。讨论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不仅能够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还能够促进学生们在讨论中学会推理,进而使得自身的推理能力也随之增强。

例如,学生在学习“认识小数”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一上课便将课本中的图片呈现出来,促使学生自主讨论图片中隐藏的数学知识点。很多学生看到带有小数点的数字后十分茫然,不知道代表什么意思。有的学生则结合生活购物尝试快速将“3.15元”转化为“3元1角5分”。有的学生也会错误地将“3.15元说出3元15角”。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情况将小数点以及小数的正确读法讲解出来。当学生通过圆角分的转化认识了小数后,教师继续借助多媒体将两张一圆和四个一分钱呈现出来,促使学生讨论这代表2.40元还是2.04元。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有的人立即提出建议将2.04元和2.40元先转化为圆角分,再观察和图片中是否相似。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们的推理能力逐步增强,掌握小数的效率也进一步升高,为其后面学习小数加减法运算奠定了基础。

(三)采取算理教学,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学科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学科,离不开计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而计算离不开算理和算法,因此算理和算法的掌握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不断提升。算理教学,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计算方法获得过程和道理。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算理教学,锻炼学生的思维,并且促进学生的推理能力不断提升。推理能力的提升也为算理和算法的掌握提供了帮助,有利于学生更加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学生在学习“搭积木”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一上课先将一个由十块积木组成竖条展示出来,促使学生说一说摆出了多少块。学生能够通过数数快速说出10块,教师相继拿出1块、2块、3块积木,继续鼓励他们猜测。学生能够通过数数的方式快速说出积木的块数。此时,教师将“10+1”“10+2”“10+3”三个式子书写出来,鼓励学生快速说出结果。学生们结合刚才的摆方块活动快速将11、12和13回答出来。等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后,教师将“12+3”“12+4”“12+5”三个式子书写出来,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表达出“12能够分成10和2”“先计算2和3的和后再与10相加,最终得到15”。在叙述这几个数字的计算方法过程中,学生逐渐明白了算式计算的道理,也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的过程中,学生的推理能力也随之得到锻炼,为其高效地掌握数学运算知识打下了基础。

猜你喜欢

推理能力培养对策核心素养
试析初中数学推理能力培养
基于推理能力培养的“进位加法”教学实践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