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策略分析
2021-08-25郭燕雪
郭燕雪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动,小学教学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理论知识成绩,也开始加强了对学生其他素养的关注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许多体育教师依旧采取着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成效。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改变体育教学观念,充分结合以人为本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带给学生全新的体育课堂体验。文章主要对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体育;教学实践
一、 引言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国内教育环境有了诸多改变,最为明显的是教学理念的转变,由单一的理论素养转变为综合素养培育,同时加强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度。在全新教学理念的引导下,许多学科都形成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并开始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虽然小学教育也在努力迎合新课改的落实,但将重心放在了文化课的教学改革上,对体育教学则没有太大的重视,更加没有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状况下,小学体育教师依旧习惯于采用传统方法展开教学,仅仅将一些基础的运动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学生,便要求学生随意进行体育活动。整个课堂的严谨性较差,再加上学生的自主约束力薄弱,使得实际的教育成效不高。体育素养是学生综合素养当中的重要内容,如果不能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依旧难以跟得上文化课的教育步伐。为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当认识到传统教学课堂存在的不足,重新审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推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成长状况与需求来创设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
二、 以人为本理念对小学体育教学转型的重要意义
以人为本理念是一种精神文化,它在教育当中的应用需要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即应当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角度来探索完善的教学方式。在当前时代的发展当中,小学教育开始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想要从整体角度提高教育质量,而文化课纷纷展开了教学创新,唯独小学体育没有进行过多的调整与优化,多数时候依旧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新课改教育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还要求综合培育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而体育素养便属于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此,小学体育亟待做出多方面的调整与优化。但多数小学体育教师都没有转型方向,仅仅会简单创新一些体育活动,所能够产生的教育效果并不是很好,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鉴于以人为本理念在文化课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成效,一些体育教师也开始尝试着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的转型当中。这样的理念调整不仅为体育教学创新形成了全新的活力,还为体育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实践契机,即围绕学生的体育成长需求来创设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对小学体育教学而言,以人为本理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引领教师做出教学改革,还能够为学生打造全新的体育课堂,直接推动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三、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的参与状态
小学体育课堂不仅肩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担,还应当为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分担压力,促使学生做到学习与运动相互协调,避免学生长期沉浸在课堂的知识学习氛围中。通过良好的体育运动,学生的沉闷情绪会迅速得到缓解,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学习压力。但从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来看,课堂主要围绕体育教师来开展,即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活动安排都是由教师主导,学生只能被动跟随教师完成一些乏味的体育活动,整体的参与积极性非常低。体育课堂本身是帮助学生释放压力的课堂,如果不能够形成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那么整体的教学效果必然不会很好。体育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以自身的习惯和认知为主导,不会过多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因素,这使得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体育运动状态,不容易形成体育热情,实际的教学成效很低。虽然一些教师尝试着优化了课堂教学流程,适当添加了一部分运动内容,但依旧没有结合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因而所能够产生的教学成效非常有限。
(二)课堂教学不严谨,缺乏系统性与协调性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小学体育教学都没有得到重视,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对体育教學的关注度非常低,甚至被当成“副科”来对待,一些时候还会为了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而被文化课所占用。在新课改教育理念落实以后,小学体育教育有所发展,但整体的变化幅度并不是太大。小学体育教师依旧坚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设置上非常不严谨,仅仅会进行简单的体育知识讲解和技能示范,然后便会让学生随意进行训练。对小学生而言,他们也习惯了固定的体育课堂,首先会跟随教师的指导完成基础的跑步热身,然后便进入知识讲解和技能示范环节,只需要模仿教师的动作即可,并没有太多其他方面的要求。这样的体育课堂实践模式非常不严谨,缺乏系统性与逻辑性,学生很难产生参与兴趣,甚至会感觉课堂过于枯燥乏味,进而失去体育运动热情。
(三)体育运动内容固定,不容易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不同于文化课的教材,小学体育教材所能呈现的教学内容非常有限,而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变得过于局限,仅仅包括最为简单的几种运动类型,如跑步、跳远、俯卧撑等。学生对这些常见的运动已经不再有丝毫的参与热情,容易在课堂上表现出消极态度,以极度敷衍的状态完成相关运动。虽然体育教师会将这些运动的一部分技巧传授给学生,但由于这些运动已经司空见惯,学生并不会过多看重相应的运动技巧,这使得体育运动的教育成效变得相当低。一部分教师基于当前的体育运动类型进行了创新,不过所创设出来的运动依旧没有太多的趣味性,如蛙跳、800米慢跑、100米竞速跑等。虽然能够令学生产生一时的新鲜感,但随着课堂运动内容的重复,学生的参与热情将不断下降,整体的教学效果依旧难以获得较大改善。
四、 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方向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围绕学生开展体育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