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CT诊断价值与影像学特点研究
2021-08-25张庆海
张庆海
山东省淄博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山东淄博 255029
子宫内膜异位症指的是子宫内膜组织、间质、腺体在子宫内膜外出现[1]。卵巢囊肿为生殖系统肿瘤,可导致卵巢功能障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为妇科常见病,患者主要症状为腹痛,并伴有发热,该病临床症状与盆腔炎相似[2]。临床研究发现[3],对OE尽早诊断,不仅能防止病情恶化,还可促进后期康复,改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鉴别诊断OE的方法主要有CT、B超、MR等影像学技术,其中CT在诊断卵巢囊肿中效果理想,但相关研究较少。现将该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100例卵巢囊性病变患者纳为研究样本,探究CT在OE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100例确诊的卵巢囊肿患者。纳入标准:患者经腹腔镜、超声介入或开放手术确诊;无酗酒史且月经规律者;研究符合医院伦理要求;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卵巢恶性肿瘤者;病历资料不全者;有卵巢囊肿剥除史者;有精神疾病史者;一侧附件切除者。患者年龄33~52岁,平均(42.14±3.85)岁;8例痛经,10例月经紊乱,7例下腹疼痛和2例不孕。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予CT和MR检查:①CT检查。采用西门子双源螺旋CT(SOMATOMDrive)。检查前,患者需清洁灌肠,并放置阴塞;检查时,取仰卧轴位扫描,由耻骨联合下缘到病灶或髂骨上缘,层厚层距保持在5 mm。将80~90 mL碘海醇注射液作为增强扫描造影剂。于PACS工作站进行病变CT观察和测量,内容包括囊肿形态、大小、囊壁、密度等。②MR扫描:采用西门子MAGNETOM AVanto 1.5T MR进行扫描,用快速自旋回波T1加权像,矩阵512×512,层间距5 mm,层厚5 mm;快速T2加权像,矩阵为512×512。42例增强扫描,58例扩散加权成像。患者接受检查前先进行呼吸训练,必要时可采用腹带加压,使伪影减少,脐水平向下至耻骨联合为扫描范围。用T2W1脂肪抑制序列,对ADC进行测量,于DWI图像上获取囊性部分最大层面,对感兴趣区域开展图像后处理操作,ADC和eADC自动重组,并取均值。
1.3 观察指标
将病理检查作为OE诊断的“金标准”,观察指标有:①CT、MR诊断效用;②CT诊断表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分析
病理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26例(26.00%)患者为成熟型畸胎瘤,39例(39.00%)患者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7例 (17.00%)患者为浆液性囊腺瘤,8例(8.00%)患者为黏液性囊腺瘤,10例(10.00%)患者为单纯性囊肿。CT与MR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双侧发病15例,占比为15.00%;单纯性囊肿1例,占比为1.00%;浆液性囊腺瘤1例,占比为1.00%;成熟性畸胎瘤5例,占比为5.00%。与其他类型异位囊肿相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双侧发病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15、13.315、5.556,P<0.05)。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长径为(4.69±1.51)cm,黏液性囊腺瘤为(12.29±3.61)cm,成熟性畸胎瘤为(5.79±1.21)cm,单纯性囊肿为(3.89±1.31)cm,浆液性囊腺瘤为(7.08±1.92)cm。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长径与其他类型异位囊肿(除单纯性囊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49、5.008、3.106,P<0.001)。
表1 CT与MR诊断结果分析[n(%)]
2.2 MR与CT诊断效用分析
MR、CT诊断效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MR及CT诊断效用对比(%)
2.3 CT诊断表现分析
该次确诊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共39例,“卫星囊”20例,占比为51.28%;囊壁增厚10例,占比为25.64%;囊内高密度影病灶4例,占比为10.26%;囊性包块5例,占比为12.82%;合并粘连7例。另外,3例为假阴性,其中1例囊壁增厚,1例粘连和1例囊性包块。
3 讨论
3.1 OE概述及临床诊断方法
目前临床尚不明确OE确切的发病原因,多数人认为其发生与子宫内膜种植有一定关系,囊肿常在手术解剖后被发现,且大多患者有手术史[4]。OE在性激素的刺激下,会反复出血,纤维化明显,一旦与周围组织粘连,将会形成囊肿,并且囊内会持续出血、积血,若压力升高,管壁破口流出部分亦可出现积血。临床诊断OE的影像学方法较多,有X线、CT、超声与MR,其中X线检查能对OE进行分期诊断,但实际应用局限性大,患者接受率不高;早期研究认为CT检查OE价值有限,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及设备的更新换代,CT在OE诊断中的价值逐渐显现,这种诊断方法不仅能检出超过1 cm的OE,在其定性中也有一定的作用[5];然而在诊断盆腔其他部位的异位灶时,CT的特异性、敏感度仍比较低;超声检查操作简单,价格偏低,具有重复性,能对OE定位定性加强分析,更重要的是,超声检查的腔内高频探头能直接靠近卵巢,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超声技术先进,但其空间分辨率差,故限制了其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在诊断软组织时,MR检查分辨率高,能对卵巢内部结构进行分析,但检查费用高昂,外加设备未得到普及,故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该研究提示,MR与CT在诊断OE中的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两者在诊断OE中的效用均较好。
3.2 OE病理表现与临床表现
OE好发于育龄期妇女中,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占比为80%[6]。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异位内膜灶存在周期性出血,导致其内部除了出现陈旧性出血外,还会出现瘢痕包块、结节。OE还可称之为巧克力囊肿,即病灶反复出血,侵入卵巢深部,或和邻近组织形成粘连,导致多房性囊肿形成,囊壁无均匀厚度,囊内咖啡色黏稠液体积聚。包媛媛等[7]研究指出,囊肿与邻近组织粘连的原因是周期性出血发生后,反复穿破囊肿,导致内容物外流,纤维组织受到刺激增生,破口封闭,同时包裹外流囊液,产生新的囊肿分房。部分囊肿在反复出血、受压及剥落的情况下,会造成囊腔为上皮萎缩,提高组织学诊断难度,尽管手术提示为典型巧克力囊肿。OE常通过B超或妇科检查发现,该组仅有27例患者出现不孕、月经紊乱、下腹疼痛和痛经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但囊肿破裂时,患者会出现腹膜刺激征象与剧烈腹痛,严重情况下会导致休克。临床检查时一般表现为扪及附件区域存在囊性包块,有或无清晰边界,与周围组织粘连,常存在压痛。该研究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双侧发病检出率为15.00%,单纯性囊肿检出率为1.00%,浆液性囊腺瘤检出率为1.00%,成熟性畸胎瘤检出率为5.00%;黏液性囊腺瘤长径为(12.29±3.61)cm,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为(4.69±1.51)cm,单纯性囊肿为(3.89±1.31)cm,成熟性畸胎瘤为(5.79±1.21)cm,浆液性囊腺瘤为(7.08±1.92)cm。李烨等[8]研究中对31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采用CT诊断,结果显示单纯性囊肿检出率为3.22%,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双侧发病为16.13%,浆液性囊腺瘤为3.22%,成熟性畸胎瘤检出率为6.45%;黏液性囊腺瘤长径为(12.31±3.59)cm,浆液性囊腺瘤为(7.10±1.89)cm,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为(4.70±1.49)cm,成熟性畸胎瘤为(5.80±1.19)cm,单纯性囊肿为(3.86±1.33)cm,与该研究结果对比一致性好。
3.3 CT诊断OE的表现及征象
CT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具有覆盖范围广、扫描速度快等优点[9],能将卵巢部位完整显示出,并且在卵巢囊肿定性诊断中,CT增强扫描的作用良好。通过分析卵巢囊肿直径、形状、囊壁厚度、边界清晰度、囊壁强化、壁结节等情况,CT能对卵巢囊肿进行定性诊断。该研究显示,OE经CT诊断多表现为囊性包块(12.82%)、囊壁增厚(25.64%)、“卫星囊”(51.28%)等,囊状肿物较为多见,其内部密度不均,囊壁厚度不均,通过增强扫描后,呈“环形强化”,由此可见,OE发生、发展机制与早期病变有一定关系,主要是因内膜转移累及卵巢引起,故“卫星囊”多见,症状表现常不明显。
3.4 鉴别诊断
资料显示[10],典型内膜异位囊肿小到中等大小,表现为葫芦状或卵圆形,囊肿分界模糊,囊内和囊壁分隔稍厚,囊内存在新鲜出血或囊液密度较高,增强后囊壁与分隔表现为轻中度到明显强化,在诊断时一般能结合患者的病史确诊。但不典型时,需要和黏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等相互鉴别。黏液性囊腺瘤为壁薄、光滑及巨大囊肿[11];浆液性囊腺瘤为光滑、薄壁囊肿,囊壁轻度或无强化,体积较大,常出现钙化;单纯性囊肿为薄壁、光滑、单发囊肿,囊壁轻度或无强化、囊液密度偏低;成熟性畸胎瘤为囊性,呈椭圆形或圆形,有清晰边缘,常存在不少于两种的密度影[12],典型表现为成熟脂肪密度、牙齿骨骼密度、钙化,鉴别诊断简单。
在诊断OE时,除了要对卵巢累及程度进行评估,还要了解是否存在恶性病变,此举能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MR对软组织分辨率好于CT,因此适用于卵巢囊肿术前诊断,而CT更适合用于卵巢囊肿定位及定性诊断,尤其是经超声诊断难度大及较小的囊肿;对于考虑行手术治疗、病情较重的卵巢异位囊肿,建议采用MR诊断,或B超与CT联合诊断。
综上所述,在诊断及鉴别诊断OE时,采用CT检查的效果与MR相近,且与MR相比,CT诊断效用优势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