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除草剂与杀菌剂混用对小麦的安全性试验

2021-08-25李培玲冯文涛宋梁栋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混用条锈病杀菌剂

李培玲 ,冯文涛,宋梁栋

(1.西安市雁塔区农业科技推广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1;2.兴平市植保植检站,陕西 兴平 713100)

当今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力发展农业势在必行,在现有耕地面积的基础上提高农作物的单产尤为重要,而病虫草害是导致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所以,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的使用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1]。

除草剂是一种抑制、杀灭草本植物的农药制剂,在降低杂草带来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提高了作物产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已由机械化代替了传统手工业,规模化和机械化的农业生产促进了农药的使用量和更新换代,增加除草剂的使用虽然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及经济价值,不当使用也导致了杂草抗药性、环境恶化、降低了土壤生物的活性和数量等[2~3]。

杀菌剂可防治作物病害,是目前防治植物病害的主要手段。据统计,每年植物病害会导致农作物产量损失高达10%~15%,农用杀菌剂活性高,对较难防治的病害都有均效,如条锈病、霜霉病和稻瘟病等[4];但由于农作物病害有逐年上升趋势,致使杀菌剂用量也随之递增,据统计,全世界使用过的杀菌剂品种达到了几万种,2012 年,全球农药总销售额为537.32亿美元,仅杀菌剂为141.15 亿美元,占26.3%[5]。当今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越发注意自身安全和环保意识,所以研制“高效、环保、安全”的化学杀菌剂和除草剂势在必行。

目前,大多数的农药作用范围有限,大多只针对一种或几种病虫害,但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同时发生多种病虫害及草害,所以,若要一次施药达到多种病虫草兼治的效果便是农药混用,农药混用是指在施药过程中,为了提高药效、防除多种病虫害及草害而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优点是扩大了使用范围,提高防治效率,减少了用药次数等,如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及草害重叠发生时,若逐一防治,既增加施药次数,又增加农药使用量[6~7];因此,农民为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往往采取农药混用的方式,但农药混用需要技术人员的指导,现场临时将多种农药无配比的混合使用是不科学的、盲目的,且无比例的混用会大大降低药效,非但不能达到最大防治效果,造成农药的浪费,甚至使药液成分间产生化学反应,最终降低药液稳定性而失效,甚至出现药害而对小麦生长发育造成危害,从而导致小麦产量和质量降低[8~9]。所以,农药混用前,对小麦等作物的安全性必须做出评价,探索常用除草剂与杀菌剂混用对小麦生长是否有影响,筛选出除草剂和杀菌剂可以混用的种类,降低农药混用对小麦产量及质量安全性的影响,达到小麦高产、稳产的目的[10]。本文通过设置7个除草剂与杀菌剂的混合使用,记载各处理对小麦的药害症状和程度,除草效果;同时观察对小麦条锈病防治效果,以明确当地冬小麦田地几种常用除草剂和杀菌剂混用的药效及对小麦的安全性,探索一次施药是否可起到兼防兼治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陕西省兴平市汤坊镇上新庄村,试验地面积525 m2,试验田呈东西走向,东西两侧设保护行。小麦品种伟隆169,播量15 kg·667 m-2(撒播),土壤为关中壤土,春灌一次,小麦长势偏旺。试验地主要杂草有:播娘蒿、婆婆纳、节节麦等。病害有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为轻度、零星发生。

1.2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7个处理如下:

1、70.5 % 二甲唑草酮·双氟磺草胺30 g·667 m-2+ 15% 三唑酮80 g·667 m-2

2、70.5 % 二甲唑草酮·双氟磺草胺30 g·667 m-2+ 43% 戊唑醇20 mL·667 m-2

3、3 % 甲基二磺隆30 mL·667 m-2+ 15% 三唑酮80 g·667 m-2

4、3 % 甲基二磺隆30 mL·667 m-2+ 43% 戊唑醇20 mL·667 m-2

5、70.5 % 二甲唑草酮·双氟磺草胺30 g·667 m-2+ 3% 甲基二磺隆30 mL·667 m-2+ 15% 三唑酮80 g·667 m-2

6、70.5 % 二甲唑草酮·双氟磺草胺30 g·667 m-2+ 3% 甲基二磺隆30 mL·667 m-2+43% 戊唑醇20 mL·667 m-2

7、清水对照

小区面积75 m2,3次重复。施药于2020年3月4日13:00-15:00进行,晴天日最高温度9 ℃,微风,667 m2用药液量30 kg,施药器械为电动喷雾器。

1.3 调查方法

药后3、7、10、15、30 d记载各处理对小麦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症状和程度。同时观察对小麦条锈病防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除草剂和杀菌剂混用对小麦的安全性

施药后不同时间调查不同处理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见表1。调查结果表明,处理1、2药后7 d,小麦叶片有药斑,30 d后恢复正常;处理3、4安全无药害;处理5、6叶片有药斑,株高比对照偏低3~4 cm,个别植株、麦穗扭曲,至到成熟期未恢复。表明:70.5 % 二甲唑草酮·双氟磺草胺30 g·667 m-2+ 3 %甲基二磺隆30 mL·667 m-2二者不能混配使用。

表1 除草剂和杀菌剂混用对小麦安全性影响

2.2 不同除草剂和杀菌剂混用的除草效果

通过调查,药后7 d,含唑草酮成分处理,阔叶杂草均表现叶片反卷,顶端黄绿,生长受到抑制,顶部叶片出现萎焉失水,组织死亡的黄白色斑块,15 d后阔叶杂草叶片扭曲反卷,叶色黄绿,生长点萎缩,生长停止,20%阔叶杂草枯萎死亡,未死亡杂草仅剩底部叶片,不能恢复生长,对小麦的生长不能造成影响,可有效控制麦田阔叶杂草的危害;含甲基二磺隆成分处理,禾本科杂草节节麦7 d,基本无变化,15 d节节麦呈黄绿色,上部茎秆扭曲,心叶不能正常抽出,似病毒病症状,后期节节麦生长受抑制明显,植株较低,个别植株虽能抽穗,但穗部扭曲,叶色黄绿,不能正常结实,对小麦正常生长也不能造成影响。

2.3 不同除草剂和杀菌剂混用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

喷药后15 d调查,小麦条锈病夏孢子堆干缩消失,病健部位明显,小麦条锈病夏孢子繁殖受到抑制;药后30 d无扩展,田间未发现新生的夏孢子堆。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早春施药,15% 三唑酮80 g·667m-2或43% 戊唑醇20 mL·667m-2可有效压低小麦条锈病菌源基数,减少小麦条锈病扩散蔓延速度。

3 讨论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重大真菌病害,发生区域广、流行频率高、暴发性强,流行年份可造成减产20%~30%,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近年来小麦条锈病连续偏重发生,冬前越冬菌源量增加,在关中中西部麦田早春田间就已出现新鲜的发病叶片,菌源基数大,为后期扩散蔓延危害留下隐患,根据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为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最大程度减少危害损失,早春的防治很关键,“防早、放小、防了”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陕西关中麦区早春一般主要开展麦田化学除草防治,对小麦条锈病没有防治习惯,结合早春麦田化学除草时同时加入防治小麦条锈病杀菌剂,可有效控制杂草和压减小麦条锈病越冬菌源基数。通过试验结果表明,除草剂与杀菌剂混配使用有增效和扩大防治对象的作用,节省劳动力。但是二甲唑草酮·双氟磺草胺和甲基二磺隆二者之间不能混配使用,对小麦会产生药害,容易引起群众纠纷。

猜你喜欢

混用条锈病杀菌剂
从走马楼西汉简歧异干支谈汉初历法混用问题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木霉和杀菌剂联用对橡胶榕白绢病菌的抑制作用
1-MCP复合杀菌剂处理对“金红宝”甜瓜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
农药混用原则、类别及注意事项
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口”“ㄙ”偏旁混用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