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杏规范化栽培技术

2021-08-25安淑静韩彬凯白扬波康杰芳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银杏种子土壤

王 婷,安淑静,韩彬凯,牛 豆,白扬波,康杰芳

(1.教育部药用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2.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有机产业园区,陕西洋县志健药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 汉中 723000)

银杏(GinkgobilobaL.)为裸子植物门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具有果用、叶用、材用、园林观赏级生态防护等多种用途,是我国特有的高价值经济树种[1]。

其果实又名白果、鸭脚掌、灵眼,味道甘美、营养丰富,常被用于食疗药膳,同时也是传统大宗中药材,有敛肺定喘,止带缩尿的功效用于痰多咳喘、带下白浊,遗尿尿频。银杏叶具有活血化瘀,敛肺平喘,化浊降脂等作用。用于瘀血阻络,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肺虚咳喘,高脂血症[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果具有抗氧化、抗炎、神经保护、抗肿瘤、抗菌等药理活性[3],银杏叶也具有抗炎、抗癌、抗菌、扩血管降血脂等作用,并且在食品、饮品、保健品中都有极大的应用价值[4]。

银杏适应性强、有抗风、抗寒、抗旱等特性,在我国二十几个省内均有栽培,但由于无序生产以及农残金属超标等问题致使各地生产银杏叶及白果出现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不利于银杏产品流通。故此银杏产业应围绕生产基地生态环境、土壤环境、灌溉用水、肥料、农药以及产品采收运输及加工等过程规范操作,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5]。规范银杏栽培种植技术,对于引导银杏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确保产品安全,促进银杏产业升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1 生产基地选址技术规程

1.1 产地选择

银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资源分布,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多生于海拔 1 000 m(云南 1 500 m ~2 000 m)以下,适宜在年均气温 6.1~22.1℃、年日照时数1 450 h 以上、年均无霜期 195~300 d、年均降水量 530~1 866 mm、周围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种植。

1.2 地块选择

园地选择平地及坡度 5° 以下的缓坡地,排水良好,土壤质地以沙壤土、壤土为宜,有机质含量高于0.8%,pH值 4.5~8.0,盐分含量不超过 0.1%,地下水位 1.5 m 以下。

圃地与园地选择条件基本相似,宜选择背风向阳的平地或 1 °~3°的缓坡地,排水良好,土层厚度一般不低于50 cm,土质为沙壤土、壤土或粘壤土,pH值 5.5~7.5,盐分含量低于 0.25%,地下水位 1 m 以下。

1.3 环境检测

基地的大气、土壤和水样品的检测按照GAP要求,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并保证生长期间持续符合标准。环境检测大气应符合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土壤应符合GB 1516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的要求,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产地初加工用水应符合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2 种质与种子要求

2.1 种质选择

使用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bilobaL.,须经过鉴定。果用银杏宜选择早果、高产、种核整齐、果型较大、出核率和出仁率较高、抗逆性强的品种。叶用银杏宜选用生长旺盛、产叶量高、大面厚叶、有效成分含量高的品种[6]。如使用农家品种或选育品种应加以明确。

2.2 种子质量要求

应选生长旺盛、抗逆性强、无病虫害的25 a生以上或结实盛期的银杏实生树作为采种母树。种子质量符合GB 7908的规定。

2.3 良种繁育

2.3.1 种子采集 采集时间一般在9月-10月,当外种皮逐渐由绿色变为橙黄色,有白果开始自动落下,即达到了形态成熟,便可进行采种。

2.3.2 种子调制 采下的带外种皮的种子在平整的地面上摊开,厚度不超过30 cm,上盖干草,待外种皮软化后,人工揉搓或机械剥去外种皮,再经搓洗漂除残存的皮肉及杂质等,捞出种核置通风处阴干,当中种皮完全晾干后,可装网袋放入室内暂时干贮,并经常检查以防霉变。种子调制时产生的外种皮、废渣和废液要集中处理,不得污染饮用水源地、池塘等。

2.3.3 种子贮藏 主要有:

(1)干藏。种子可用1∶800倍的多菌灵浸种杀菌,阴干后放入库房贮藏,温度控制在3~4℃,相对湿度25%~27%,播种前应提前1~2 d出库待播。

(2)沙藏。用 1:800倍的多菌灵浸种杀菌,阴干后用湿沙进行贮藏,沙子湿度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以种子和湿沙(比例为1:4)充分拌匀,厚度不超过50 cm,用10 cm湿沙封顶,并每隔 1 m插一束透气秸把,经常适量喷水。若温度过高要及时取出晾晒,过干可用少量清水喷洒掺匀后再贮藏。在贮藏期间要经常检查,防治种子霉变。

2.3.4 种子催芽 主要有:

(1)层积催芽。播前20 d~30 d,将贮藏的种子用30℃温水浸泡2~4 d,每天换温水(25℃)1次,然后进行催芽,将种子混和经消毒的湿沙或锯沫(比例为1:3),晚间加盖草帘,经过10~20 d即可;也可以将种子从沙中筛出,用清水淘洗干净后直接用湿纱布或麻袋片催芽。初始温度30~35℃,待少量种核出现裂口后,控制在25~30℃之间,每天喷温水1~2次,催芽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及时拣出破损种子或变质种子,并喷洒1~2次25%的多菌灵2 400倍液杀菌。30%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2)浸种催芽。播种前10 d~15 d,种子放入水中浸泡2~3 d,每天换水1次,种仁吸足水后捞出催芽。催芽用的筐具底宜用透水性强的材料做成。上种时先在筐底铺一层湿麻袋片,摊放4~5 cm厚的种子,种子上再盖一层湿麻袋片,温度25~30℃,湿度60%~80%,摆在层架上面的与下面的要经常倒换,催芽过程中喷洒1~2次25%的多菌灵2 400倍液杀菌,及时拣出破损种和变质种。30%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2.3.5 整地与作床 主要有:

(1)整地。在育苗前一年的秋末冬初对圃地深翻土壤25~35 cm,春季解冻后进行复耕、耙碎。结合整地施足基肥。

(2)作床。苗床方向依地形而定,宜南北走向,以防幼苗受日灼伤害。南方作高床,床高 20~30 cm,并设置排水沟,深度 20~30 cm;北方作低床,苗床长 10~20 m,宽 1.2~1.5 m,床面中间略高,步道宽 25~30 cm。

2.3.6 播种 以春播为主,3-4月,当土壤 5 cm深处的地温稳定在10℃左右时即可播种。一般采用高密度(52.5万~60.0万株·hm-2)育苗,播种量750~1 875 kg·hm-2。宜采用条播。播种前对苗圃地浇透水1次,按 15~20 cm行距开沟,沟深 3 cm。沟内先浇透水,待水渗下,土壤经晾晒后再播种,株距 5~7 cm,经催芽的种子胚根向下。播完种后立即覆土,厚度为 2~3 cm。

2.3.7 苗期管理 南方播种后可用地膜覆盖。幼苗出土1/3时,若气温过高,应于晚间或阴天及时撤除地膜,避免阳光过强灼伤幼苗。北方播种后亦可覆盖地膜,上加塑料小弓棚,一般15~20 d出苗。当日均气温超过18℃应及时拆除弓形棚,撤除地膜。进入高温干旱季节,应及时搭盖遮阳网防止日灼,遮荫程度控制在 50%左右为宜。

苗木出齐后应及时浇透水1次,长出2片真叶时再浇透水1次。当幼苗长至8~10 cm时,保持7 d浇水1~2次,到 6月中旬时,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汛期应及时排水。

幼苗期追肥1次,速生期追肥1~2次。

松土和除草可以结合进行,松土一般在雨后或浇水后进行。

3 栽培管理

3.1 整地

因地制宜整平地块,适时深翻并清除土壤中杂余物质,深翻深度不应少于50 cm。

3.2 栽植时期

春栽和秋栽均可,北方宜春栽,南方宜秋栽。春栽宜在土壤解冻、天气转暖后及时栽植。秋季在9-10月带叶栽植,也可在落叶后至封冻前栽植。

3.3 栽植密度

为提高叶片产量,采叶园应适当加大初值密度。土壤贫瘠、品种发枝量少而直立,宜密植;土壤肥沃、品种发枝量多,宜稀植[7]。一般行距40~50 cm,株距15~20 cm。

银杏果用林的密度约为400~ 500株·hm-2(株行距 5 m×5 m 或 4 m×5 m)。矮干密植园初植密度为 2 m ×3 m(后期隔株或隔行疏除)。在平原农区,若考虑林下作物,可增加株行距,在山区立地条件较差的造林地,可减少株行距。大面积发展银杏时,应按照雄株4%~10%的比例栽植在种植园四周,或采取嫁接雄枝或保留萌蘖的方式确保银杏园区的授粉正常自发进行[8]。

图6对消息中的名词进行了标注,后面有/n、/nr、/ns、/ng的都是名词,已经被标注出来,nr是人名,ns是地名,ng是名词性语素。

3.4 栽植方法

栽植前应大小适宜的挖栽植沟,宽、深各20~30 cm,根据银杏苗木根系大小调整沟内土面,适当修剪苗木根系,种植时扶正苗木,使根系舒展,随即覆土填平踏实,并灌水浇透。定植后为保证苗木成活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灌溉2~5次。冬春干旱少雨的地区应使用塑料薄膜覆盖树盘,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提高成活率。苗木移栽后栽种深度应比起苗时苗木深度略高,呈凹盆状覆土,防止浇水后土壤下沉。

3.5 土壤管理

每年秋季进行行间深翻,施底肥,熟化土壤和透气。降雨或浇水后及时中耕,确保每年4次以上的中耕次数且深度在5~10 cm之间。银杏移植后要逐年扩穴改土,即每年11月中旬从植株树冠边缘向外挖60 cm的环形带,土壤回填时也可加上所需肥料,改善土壤肥力[9]。

3.6 水分管理

银杏喜湿怕涝,当土壤相对含水量降至30%时应及时引水灌溉。每次施肥后要及时浇水,使土壤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在雨季尤其注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3.7 施肥管理

3.7.1 基肥 在冬季休眠期进行;施肥种类以有机肥为主,混加过磷酸钙;采用行间开条状沟方法施肥,沟宽20~30 cm,深25~35 cm。

3.7.2 追肥 春季追肥2次,一般在3月份发芽前进行第一次追肥,在5-6月之间进行第二次追肥;夏季追肥1次,在7-8月进行施肥;秋冬季追肥1次,在也落后进行施肥。可通过行间穴施或雨后撒施进行追肥。根据银杏的生长、土壤肥力等,春季可施氮肥或银杏专用肥,夏季可施复合肥,秋冬季可施银杏专用肥或复合肥。

3.8 整形修剪

3.8.1 整形 叶用银杏园为便于采摘叶片,可使用细长纺锤形和丛状形等树形。

3.8.2 修剪 修剪在冬夏分别进行两次。冬季修剪在落叶后和次年早春发芽前进行。夏剪包含摘心抹芽等工序,应在银杏发芽后进行。

采叶树可在移栽3年后的12月到第四年3月间进行第一次截干。修剪后主干高度为60~85 cm。应剪掉树干下方的小枝以便通行、透风,为便于透风与通行采叶,应修剪掉植株下方小枝并保证采叶株高度不超过2 m。

3.9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加上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科学应用化学防治技术的原则[9, 10]。化学农药的使用要科学、规范、合理,严禁使用禁限用农药。

银杏主要病害有霉烂病、茎腐病、叶枯病、叶斑病、黄化病、炭疽病、猝倒病等[11]。常见虫害有茶黄蓟马、尺蠖、超小卷叶蛾、绿刺蛾、袋蛾等[12]。

表1 病虫害防治

4 采收

4.1 银杏叶采收

每年7-9月银杏叶子浓绿未变黄前是最佳采叶期,在露水消退后的晴天采叶。应分期分批采收,每次采收间隔10 日为宜,应自下而上、从内向外分批采摘,每次采摘只摘下枝上1/3~1/2的成熟叶片。最后一次采摘时须保留银杏主干或主枝的顶梢2~3片叶片。

4.2 白果采收

当白果外果皮褶皱由少变多,颜色从青绿色变为橙黄色或淡黄色,白粉由明变暗,果肉由硬变软,并有少量果实开始自然落下时即可采收,注意不要损伤果枝[13]。

5 产地初加工

5.1 银杏叶加工

自然干燥:采收的银杏鲜叶摊放在晒场晾晒,厚度10 cm~15 cm,及时清除杂草、树枝及霉烂的叶片,每天至少翻动3次~5次。每天晚上应收推并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露水在叶面堆积。银杏干青叶含水量控制在10%~12%。

机械烘干:烘干机入口温度800~1 100℃,出口温度110℃~130℃,时间30~120 min。银杏干青叶含水量控制在8%~12%。

5.2 白果加工

银杏果采摘后,摊放在阴凉处,厚度约 30 cm,上面覆盖湿草,使其表皮腐烂,清水洗净后晾晒干透,在表皮发白之后即可装袋入库保存。量大时可使用银杏脱皮机脱皮。

6 包装、放行、储运技术规程

6.1 包装技术规程

包装前应对每批药材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质量检验。符合国家标准的药材,采用洁净的编织袋等包装,禁止使用包装过化肥、农药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容器包装。包装外贴或挂标签、合格证,标识牌内容应有药材名、基原、产地、批号、规格、重量、采收日期、企业名称等。

6.2 放行

应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放行制度,有审核批生产、检验等的相关记录。不合格药材有单独处理制度。

6.3 储运技术

包装后宜放置阴凉、干燥、洁净、通风处保存,以防受潮。不同批次等级药材分区存放;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查,防止虫蛀、霉变、腐烂等现象发生。也可采用现代气调贮藏方法,包装或库内充氮或二氧化碳。 运输过程应防止发生混淆、污染、异物混入、包装破损和雨雪淋湿等。

猜你喜欢

银杏种子土壤
银杏
土壤
灵感的土壤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桃种子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腊月里的银杏果
可怜的种子
银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