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与渗透
2021-08-25胥正群
胥正群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贵阳 551400)
民族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域内孕育、形成、演变的一种特有文化现象,是民族发展进程中时空延展符号化和制度化的产物。既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和积累,更是历史文脉的绵延与传承。民族教育与民族地域文化一脉相承,教育是传承民族地域文化的途径,民族地域文化是高职特色教育的内容。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技能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的重要性写进《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而“智”的因素,在课程安排和学业考核中多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忽略了其作为教育类型之一所固有的文化教育功能,加剧了社会人文缺失和民族文化断层现象。传承民族地域文化既能实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又能满足产业蓬勃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将民族地域文化引入高职教育,挖掘其中的优秀教育资源,转换为课程资源渗透进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有助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民族的相对优势和在当下解决社会问题所具有的独特价值,提高其文化素养,突出职业特色,推动高职院校向本土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一、高职教育渗透民族地域文化的内在价值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起于兴趣,源于生活。增加教育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能够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纵观以往的教学课堂,着重围绕教材进行开展,缺乏与生活的实际联系,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地域文化元素融入高职教育教学当中,通过资源的整合与拓展,能够灵活地把生活内容融入课程,符合学生认知,使学生对民族地域差异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将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避免了课堂上枯燥乏味的讲解,还使学生在民族地域文化教学中体会到多姿多彩的优秀文化,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深刻领悟地域文化的思想内核,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文化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 熏陶学生的文化情操
文化的传承需要情怀。贵州地域民族文化所蕴含的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学生来说,是乐于接受又鲜明生动的学习内容。贵州高职院校的生源以省内为主,但他们对于省内的民族地域文化缺乏深层次的情感认知,对民族文化鲜有认同。融民族地域文化传统于高职教育,这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既可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对贵州地域文化的情感,塑造学生的主体意识,又可发挥贵州地域文化的实践价值。
(三) 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高职地域文化阅读素养课程给相关教师带来巨大挑战,不仅要掌握必要的民族地域文化知识,还要学会开发、编写校本教材,这就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在民族地域文化海量信息中寻找教学资源,将自然与人文因素融入课堂教学,编写校本教材。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还增强了教师对教材的研发创新能力。
(四) 促进地域文化的发展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独具特色、源远流长,传承至今的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其特有的教育价值。文化是教育的核心,教育是文化宣传的载体,将民族地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的同时,促进民族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贵州高职教育渗透民族地域文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贵州地域文化思想内涵丰富,价值理念深厚。挖掘地域文化中的当代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能够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思想渊源,让民族文化有效地进入学生的意识世界。民族地域文化整合到高职教育体系,涉及到教师、教材、教法等诸多要素。然而在现实中,学校传承民族文化存在诸多不足,效果不佳。
(一) 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束缚了对地域文化的关注
学校教育自身具有组织性、系统性、递进性的特点,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核心组成部分,是传承文化内容、开展学术研究的主渠道。学校作为社会文化传承、知识创新的重要主体,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文化家园。高职学生对其所在省份地域文化的认知情况,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了解,有过研究”的仅占19.23%,“道听途说了解一些”的占47.12%,“不怎么了解,较模糊”的占33.65%。在关于“贵州是哪个朝代建制为省”的调查中,只有38.46%的学生选择“明朝”,“唐朝”“宋朝”“清朝”各占33.65%、11.54%、10.58%;在“遵义会议召开的年代”调查中,选对的学生不足一半。当问及“王阳明在贵州悟道的地方以及悟道的真理”时,仅有33.65%的学生选择了“开阳·龙场 知行合一学说”,这说明贵州高职大学生总体上对贵州地域文化了解程度不够深入,对民族地域文化的自觉意识不强,这既对高职教育进行民族地域文化渗透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为高职教育中渗透民族地域文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表1 高职大学生对贵州地域文化的了解程度表
(二) 地域文化育人功能的现代价值缺乏解读与重塑的过程
文化的独特功能在于其环境的独特性,独特的文化蕴涵着独特的价值,独特的价值体现着独特的育人功能。教育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民族地域文化的发展既保持原有特点,又实现与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高职大学生对教育教学中渗透地域文化必要性的认知程度,侧面也反映了渗透地域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在关于“高职教育中渗透贵州地域优秀文化的必要性”调查中,高达85.58%的调查对象认为“可以发挥作用,很有必要”,“作用不大,可有可无”占13.46%,“已与时代发展脱节,完全没必要”仅占0.96%,没有人认为高职渗透地域文化“没有意义,两者没有关系”;从“您所在的学校地域文化氛围(校牌、路牌、名人雕塑等) 怎样?”问题中,“浓厚”占39.29%,“淡薄”占10.71%,“没感觉”占50%;在“您所在的学校是否定期或不定期通过校园广播播放有关贵州地域文化知识的内容?”问题中,“经常”占32.14%,“很少”占60.72%,“正在建设”占7.14%。以上结果反映:高职学生普遍认可高职教育与地域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但学校融入地域文化知识进校园、进课堂的意识不强,渗透力不足,大多停留在文化建设和服务层面,未能与学校教育紧密相扣,地域民族文化知识的普及教育还任重而道远。
表2 高职学生对教育教学中渗透地域文化必要性统计表
(三) 民族文化的呈现方式缺乏与学生意向兴趣的有机结合
良好的综合文化素养是高职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提升,学生对了解所处地区民族文化的意愿也在不断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也颇有兴趣,希望获得文化上的满足。在“是否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了解贵州地域文化”的调查中,“非常愿意”占22.12%,“愿意”占71.15%,“无所谓”仅占6.73%,而“不愿意”为0。在“开展阅读课程,最希望从中学到哪方面的知识”调查中,学生希望学校教授的内容重要性依次排列如下:传统民俗﹥风景名胜﹥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其他。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贵州地域文化的了解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意愿,只是由于受现有学识等客观因素的左右,不知道读什么,怎么读,在哪里读。高职教育渗透民族地域文化知识,既可实现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主旋律教育,又能把阅读素养课程打造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终身受益的特色课程。
表3 高职学生对高职教育渗透民族地域文化需求统计表
三、贵州高职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一) 学生学习民族地域文化需求强烈与师资薄弱的矛盾
地域文化通常能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们的自我修炼和成长会因为这趣味盎然、鲜明生动的学习内容而水到渠成。在实际调研中,99.04%的学生认为阅读重要;93.27%的学生愿意花更多时间了解贵州的民族地域文化;94.23%的学生对贵州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生活习俗有了解和学习的兴趣;60.71%的教师认为地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遇到的困难主要集中表现在教师缺乏对贵州地域文化的了解上。学生的强烈愿望为学校开设阅读素养课程和民族地域优秀文化的传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民族地域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教学中,教师具备相关知识的人数不多,了解认知有限,课程整体把握能力弱的问题日益凸显,存在学生对民族地域文化学习愿望强烈而民族文化师资力量薄弱的现实。
(二) 教师民族文化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观念行动的缺失
教师的主动参与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因素。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内涵、方法认识不到位,轻视地域文化蕴涵教育价值的现象日益凸显,教师观念上的缺失,导致行动上缺失。主动挖掘、利用优质地域文化资源的主观意识不够,且接受过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培训的教师只占极少部分,缺乏与科研院所、兄弟学校和相关领域专家的合作,未能实现对民族地域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所蕴含的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民族地域文化优秀资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民族地域文化仅作为符号化的存在,不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起价值联系,疏离于学生的价值空间。
四、高职教育传承民族地域文化深层实践的着力点
高职的民族地域文化教育是将分散的、游离的民族文化状态根据课程理论、课程实施得以规整化和程序化的过程,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呈现方式的特点展示在当下彰显其时代价值。通过传承什么内容、何种方式传承以及怎样传承为问题导向,统筹开展相关研究和问题诊断,改革高职教育评价制度,将民族地域历史、文化纳入课程资源,整合开发民族地域文化校本课程,建立民族文化建设资源库,提升教师民族地域文化开发意识和教育能力,才能有效发挥高职教育对民族地域文化的传承效力和作用。
(一) 开发校本特色素养课程
在我国民族地区,体现和涵盖民族地域文化的内容,没有编入统一编写的教材和课程中。校本课程开发是办特色化学校的重要途径,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存在前提和关键载体。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应整合民族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渠道,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校本阅读素养课程,在推动民族地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的知识体系中,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固化成一个稳定系统的传承与创新载体,推动民族地域文化与现代主流文化和谐共存与融合发展。在阅读素养校本课程开发上,建立在对民族地域文化认知、学生需求状况、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估基础上,选择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贴近社会生活、符合学生认知与技能的内容,把最能体现和反映地域民族精神、地域历史、民俗文化等文化精髓引入课程,确立课程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实施课程教学。这种依托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课程设置灵活,目的明确,内容丰富,能够彰显学校的优势和办学特色。
(二) 建立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库
课程资源除教材外,还包含学生、学校、社会等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实现教育目的的一切资源。浩如烟海的民族地域文化,是高职文化课程教育资源的宝库,是校本课程开发不可或缺的内容。校本课程开发应充分利用这个宝库,精心设计地域文化素养阅读课程。因此,建立课程资源库是民族地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前提与保障。在新时代要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学生实际、师资水平,筛选出能够实现阅读素养课程目标的民族地域文化资源,建立地域文化课程资源遴选体系,将搜集到的民族文化一手资料,根据一定的标准,与知识进行整合、分类整理,建立民族地域文化资源库。
(三) 提升教师民族地域文化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师资力量是民族地域文化传承的关键因素,在教师队伍的打造上,要注重团队的多元性。阅读课程给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也应为教师创设更多的机会和渠道使之便于了解民族地域文化。要以民族地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为主题,以改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学习发展为目的,开展“主题式”地域文化校本课程培训。在培训方式上,要注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依托科研院所、民族大学培养校本课程开发核心人物,组织、引导课程开发,调动教师参与民族地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带动和提升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与开发的意识。
(四) 开展研究性深度探析学习
教师的民族地域文化程度直接影响高职教育中民族地域文化传承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决定学校的民族地域文化教育成效。首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吃透民族地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除讲授必要的民族地域文化知识外,还要发挥主导性作用,紧紧抓住优秀民族地域文化在当前现实中的应用价值,紧扣时事和热点问题,寻找民族地域文化思想内涵与当前时事热点之间的本质联系特性,预设具有实践应用价值的研究命题,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开拓思维的同时,用优秀的民族地域文化思想内涵对研究命题进行深度探析,使传统优秀民族地域文化的思想内涵在高职教育中发挥应有的效力。如在学习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思想过程中,可以设立“王阳明心学思想之于高职生价值观的培育”课题,使学生在阅读圣人经典著作的基础上,了解圣人思想的核心内涵,捕捉到圣人哲学思想与高职生价值观的契合联系;在学习红军长征在贵州的活动轨迹中,可以设立“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与红色旅游开发”课题,使学生在阅读课程开展过程中细细品读红色文化书籍,了解、感受那段悲壮的历史,触摸革命的脉博,体悟老一辈革命家们在革命斗争中留下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洗涤学生的灵魂和思想。在贵州饮食文化的特点学习上,可以设立“我们吃什么,为什么这样”等角度对事物提出问题,学生长期生活在本地区,对其饮食文化习以为常,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追溯食材的起源、菜系特色、烹饪方法和口味样式,帮助学生了解贵州饮食的发展进程,引领学生尝试运用既有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知识,深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其次,教师提出命题后,将学生分组进行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的逼迫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阅读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网络等方式对课题开展深入研究,探究隐藏在命题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思想内涵,形成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展演、辩论赛、论文等形式向学校展示研究成果。学生在深度学习拓展过程中,将民族地域文化融入到自己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加了对民族地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体会丰富多彩的民族地域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五) 契合民族地域文化课程与实践
课堂教学模式通常只利于文化知识的传播,要想让学生在心理上感知与情感上认同,则需要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近距离接触文化实体。因此,在民族地域文化阅读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必要把实践活动纳入课程设计范畴。使学生在对地域文化具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把在课堂上对民族地域文化的认知完美地融合到活动性社会实践中,使学生从内心真正了解民族地域优秀文化,品读其精神内涵,完成对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如参观历史遗迹、历史纪念馆、博物馆等实地考察。在实践环节的安排上,遵循民族地域文化授课内容与实践相吻合。当学习贵州红色历史战争军事类内容时,教师应在指导学生阅读《长征》 《遵义记忆中的女红军》 《遵义会议》等书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看革命历史剧《伟大的转折》,影片《极度危机》,让学生体会长征期间红军在贵州开展革命斗争的光辉事迹,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展现信仰的力量。之后,再带领学生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以及当年的战争遗址,加深学生对革命战争的了解和认识。在学习王阳明哲学思想等内容时,通过超星学习平台向学生推荐《王阳明传》 《王阳明心学》等阅读图书,再带领学生实地参观位于贵阳市修文县城东栖霞山的阳明洞,了解王阳明如何从京城流落到穷乡僻壤,在困苦恶劣的环境里悟出哲学真谛,带领学生真正领略历史名士的风采,践行知行合一。
五、民族地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的具体实践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培养、培训幼儿师资的专业学校。学校地处贵州地域文化腹地,依据民族地域文化探索开发阅读素养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为贵州民族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很好的尝试和实践。
首先,建设特色馆藏。自2013年学校升格以来,通过与贵州省作家协会、贵州省写作学会、贵州人民出版社合作联谊,对反映地方文化、经济、社会为内容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风俗、文化、历史名人等知识的一切载体图书进行采集,建立黔籍作家书屋。为读者研究贵州历史沿革、贵州历史文化名人、民族文化提供文献资源保障。
其次,举办学术讲座。依托地域文化优势,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来校作民族地域文化专题讲座,主题从弘扬优秀地域文化展开。聘请专家举办了诸如《中国古代史》 《传统文化与教育》《红色贵州》 《“西南大师”莫友芝节日诗赏析》《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郞——走进郑珍的诗歌世界》 《贵州走向世界第一人——黎庶昌》 《阳明文化概说》 《知行合一的光辉典范——王阳明》《贵州历史与文化》 《遵义会议》 《遵义记忆中的女红军》 《苗族在抗战中的牺牲与贡献》 《四大名著与人生》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等41期讲座。专家们把毕生积累和前沿理念带进校园,让优秀的贵州本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职教学子的心灵,让学生们感受贵州文化的辉煌多姿和源远流长。再将讲座现场录音稿整理成文字,筛选出读者有关讲座的心得,编撰出版了《红枫话黔(第一辑)》 《红枫话黔(第二辑)》 《红枫话黔(第三辑)》 等文化系列丛书,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三,开设阅读素养课程。把阅读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打造阅读课程教学团队,开设阅读必修特色素质课程。借助微服务智慧图书馆平台,采用线下导读与线上图书在线阅读等形式,推荐经典图书,向读者提供在线阅读服务。设置阶段纵深推进培养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建立相应的课程教学模块,以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实践与探索为主线,设计相关教学情境,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阅读实践比重,让民族地域文化教育通过时空延展和意义再生,实现以高职大学生为载体的民族地域文化生命力的延续,让民族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田,从而升华学生的精神生活世界和生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