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继续教育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服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2021-08-25孟凡莹
徐 峰 周 珸 孟凡莹
(陕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3)
继续教育一般是入职后教育,以知识理论和技能提升为主,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让学生快速全面获得所需的知识。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各省市地区经济加速转型发展、产业的不断升级调整,使高等继续教育面临生源、师资、教学模式、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战。从高等继续教育及其服务地区经济的现状来看,高等继续教育显然还不能应对这一挑战。现行继续教育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大多沿袭普通本科教学体系,注重学生的学历教育,没有针对学生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特色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因此,探索新形势下高等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培养模式,以服务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的高等继续教育转型迫在眉睫。[1-2]高校应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进行改革、转型和突破,不断提出有针对性和特色的继续教育培养模式和计划。
一、转变继续教育思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继续教育的综合改革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新形势下的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不断转变继续教育思想,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继续教育学生的思政政治素养。
继续教育面对的大学生作为一线工作人员,更要加强对其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思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共产主义建设者,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精神,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二、探寻区域经济背景下的校、企、政府合作办学新模式和新途径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主线推动继续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坚持以专业能力提升为培养目标,以服务于企业、行业和区域经济为宗旨,改变原有继续教育的学历教育培养模式,按照“产教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构建“专业+能力”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服务区域经济的继续教育培养新模式。[3-4]根据地区经济、行业和企业发展的特点,发挥高校教育主体资源优势,推动高校与政府、企业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继续教育质量。首先,主动与政府、行业企业联系,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高等继续教育的办学模式问题,探索现代“学徒制”“订单式”等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本校继续教育规模、层次、质量和服务效能。其次,制定校企合作长期规划,让企业参与高校继续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联合培养、过程共管、效益共享,从根本上解决成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5]新的继续教育培养模式,让学生在理论上能得到深入,更为关键的是在技术能力上得到进一步升华,促使学生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岗位,为企业、区域经济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结合区域特色产业,创新课程体系,构建有区域产业特色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
传统的继续教育,没有通过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构建课程体系,致使课程体系不能满足岗位任职要求。教学内容陈旧、偏重理论、缺少实践和偏离实际,导致学而无用,纯粹为获取文凭,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的质量。高校要结合继续教育的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的研究,优化设计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建立适合区域经济的继续教育教学体系,对教学计划、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进行改革。结合汉中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坚持以专业能力提升为培养目标,服务于企业、行业和区域经济为宗旨,改变原有继续教育的学历教育培养模式,按照“产教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构建“专业+能力”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服务区域经济的继续教育培养新模式。
图1 服务地区社会经济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示意图
新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通过学习不但在理论上能够得到深入,更为关键的是在技术能力上得到进一步升华,促使学生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岗位,为企业、区域经济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针对学校所在陕西南部的区域经济和特色,构建了围绕区域的绿茶栽培、中药培育和双低油菜种植等特色生物产业农技人员继续教育的生物课程体系;依靠中航工业陕飞集团及其配套企业、现代航空城和精密机床等特色工业一线工程师继续教育的工学课程体系;依托两汉三国历史文化、西北小江南生态文化和秦巴山区的自然文化等特色旅游产业,开设旅游行业的汉水文化课程,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
四、依托区域企业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是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的重要保障,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有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实行联合指导的双师制,建立校企合作联盟,成立由教师、企业界专家共同组成的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共同修订教学计划、审定教学大纲、开展科学研究等。
依托区域行业和企业,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利用自身科研优势,从企业生产过程入手,结合企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同时,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导师,定期到学校进行技术讲座、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水平。例如:陕西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分别与“〇一二基地实习技校”“陕西汉江技工学校”开展教学合作及“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
五、加强与企业合作,构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继续教育实践体系
陕西理工大学继续教育依托陕西理工大学,构建以汉中为中心辐射全省的继续教育实践基地、发展继续教育合作单位。陕西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生物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拥有众多的传统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企业,拥有广阔的旅游资源。这类资源均需要知识和科技的投入,需要对相关企业、行业的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继续教育,以提高其综合素质;需要尽快建设地区特色继续教育培养实践基地,加强继续教育方面的校企合作,以提高陕西地区的人才竞争力、促进陕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抓住继续教育以职业需要为基准、以技能培训为主线的特点,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区域企业的合作,实现实践教学的校企对接,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构建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才是继续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陕西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构建了“校内仿真实训+校外技能实战”的实践体系,使学生在具有仿真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实习的过程中培养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积极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对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指导;继续教育学院也可以充分利用陕西理工大学优势资源为合作单位开展干部短期培训、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非学历教育。
六、转变继续教育理念,构建短期技术培训平台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对从业者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高校继续教育应在学历继续教育基础之上,重点开展从业者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把专业知识或技术技能培训作为继续教育的主要拓展方向。继续教育要转变继续教育理念,积极争取政府、行业和企业的支持,主动转变服务区域经济方式,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潜能,以陕西理工大学教师资源和科研力量为依托,满足政府和企业的人才需求。构建技术培训平台,通过灵活有效的机制和方式,根据区域经济特点,构建继续教育培养和创新实践基地,以社会、市场和行业的需求为导向,依托高校雄厚的师资和教育设施的优势,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和专题教育,培养社会急需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提高企业与城市的创新力和竞争力。陕西理工大学面向陕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贸易、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行业开展多方面的继续教育培训试点工作。例如:利用学校强大的师资在汉中市的11个区县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国情教育”和“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等专题教育,提升了农民工和技术工人的技术技能和理论水平。利用继续教育优势资源,多次开展针对汉中贫困山区人员的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电工技能、酒店前厅服务、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汽车发动机电控维修等技术技能培训。多方面的人员短期培训,使陕西理工大学继续教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系
为提高继续教育管理水平和质量,陕西理工大学积极研究新时代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现状,不断推进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利用学校现有网络平台资源、开发了基于BOT模式的继续教育管理软件,实现了陕西理工大学继续教育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实现了继续教育的教学、学籍、学生、毕业生等方面的线上管理。
为了提高继续教育培养质量,在招生、教学、管理等方面完善继续教育相关政策和规定;制定了陕西理工大学继续教育质量管理体系,重点加强了教学过程与环节的监控,从教学计划、教师、教材到上课、学生出勤、考核考试;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从校本部教学到校外站点教学等进行点、线、面的全程跟踪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地不断提高。
八、结语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时期,面对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科技智能化、人才多样化等现实问题。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会,把继续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与。继续教育要依靠高等学校教学优势,立足基层,面向地方,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贡献求支撑、以服务促发展,创建特色继续教育新模式。抓住机遇,着力明确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促进高校继续教育理念与实践方面的转型,促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其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创造可靠条件;从制度保障、资源整合、师资建设和专业建设等几个方面增强继续教育为区域经济的服务功能,将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及其与继续教育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终身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