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现状与发展路径

2021-08-25史贝珂

参花(下) 2021年8期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

摘要:传统手工艺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可以说是民间文化的结晶。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手工艺逐渐走向衰落。本文主要分析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现状,探究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路径,以期促进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 传承 发展

中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璀璨的文化,传统手工艺扎根于深厚的农耕文化和手工业,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信仰和风俗。传统手工艺大多起源于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广大劳动人民为了满足日常生活和审美需求所制作的,并且凝聚了一个地方代代相传的淳朴民风、民俗,可以说是自古以来民间文化的结晶。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手工艺大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汉代的画像砖以及少数民族的织锦等,对手工艺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西安半坡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碗,上面出现较为精细的织物印痕。在浙江吴兴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丝绢残片和丝带等物,均促进了蜡染设计、木板压印、纸板镂花等的发展。每一件手工制成的文物遗存,都完美体现着传统技艺与工匠精神的融合。

传统手工艺发展至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样式,其中包括陶瓷、年画、刺绣、剪纸、泥塑、草编、竹编、麦秆画、年画、风筝、金银首饰等。传统手工艺大多都是以民俗活动为基础,如轿帘、蒙头符的刺绣皆来源于旧式的婚礼习俗;年画中多以娃娃怀抱鲤鱼、手持莲花、老寿星等喜庆事项作为表现内容,反映出百姓祈求吉祥如意的心理;面塑,又称蒸花馍,被塑造成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最初是作为民俗节日中的馈赠礼品、装饰信物,代表着喜庆,后经过传承,已成为传统手工艺的一部分。各种传统手工艺既能满足实际的生活需求,又兼具装饰性作用,达到了功能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统一。

一、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现状

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从20世纪初开始,我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逐渐衰落,出现了保护乏力、后继无人的严重问题,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1]

如年画艺术,最早的年画是门神,之后衍生出神像年画,由于当时尚处于科学的蒙昧时期,自然界中的电闪雷鸣、四季轮换,人世间的富贵贫穷、沉浮荣辱等,都让人们困惑不已。[2]为了认识自然、社会,消除恐惧,人们开始信仰神灵。于是神像年画产生,满足了古人的信仰需求。到清朝时期,木板年画的发展达到了鼎盛。

然而在清朝中后期,由于内外的战乱,使得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的破坏,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续下降。在这一背景下,年画的发展也逐渐衰败,许多地区的画坊、画店规模不断减小,勉强度日。另外,现代印刷技术的传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冲击着传统年画,月份牌年画以及石印年画的流传,使传统年画的生产、销售遭受到严重的威胁。

又如香包、绣鞋、漆器等传统手工艺,这些产品在现代社会的实用性大为下降,虽然发展历史悠久,但仍未逃脱衰败没落的境遇,并且伴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城市化步伐,大批独具风情的古村落、民居也遭到了破坏。这些都使得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现状堪忧。

(一)传统手工艺的市场缩小

在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中,传统手工艺品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的每一个层面,提供了大部分的社会和生活所需。如皇帝的礼服、礼器以及民间的嫁衣等,尤其是宫廷追求高档手工艺,更是极大地刺激了手工艺的生产和发展,玉、漆、丝织、刺绣等行业的发展繁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带有封建等级意味的手工艺品,如龙袍朝珠等失去市场。除此之外,西方生活用品的输入,如电扇、钟表、洋布等占据市场,实用性的手工艺生产空间受到压缩和排挤。

(二)手工艺作品难以与时俱进

我國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主要是父子、师徒世代相传的方式,其核心技术并不会对外相传,为了防止技艺外传,还会制订各种各样的规矩。

传统手工艺的学徒大多为边做边学习,从入门到出徒需要历经数年,这就造成了学习周期的延长。虽然学徒的基础能力扎实,但是耗费了较高的时间成本。时间成本的增高,造成年轻匠人的流失,这也使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及发展面临威胁。其次,传统手工艺品与现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相脱节。一些民间手工艺如编织、陶艺等,深受本地环境气候、原料的影响,加之本地文化的熏陶,故而导致一些匠人依赖于家乡,远离都市生活,一些作品只是对传统纹样的重复与模仿,作品的创意性难以与时俱进,与现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相脱节,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现状正如2016年的国产影片《百鸟朝凤》中唢呐匠人的遭遇一样,面临着时代和传承的问题。工业化的普及,共性代替了个性,造就了许多传统手工艺的丢失。传承千年的非遗,正在经历着后继无人、技艺失传的危险,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二、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路径

面对传统手工艺存在的生存危机,国家制定一系列政策来振兴传统手工艺,传统手工艺的振兴已成为传承传统文化及非遗保护的重要工程。

(一)政府扶持传统手工艺的发展

地方政府应给予传统手工艺产业更多的重视,提供经济支持。强化对传承人的认定工作,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与管理,完善各项专利与商标的注册和保护。建立手工艺协会或生产合作社等组织,成立专项基金等措施,扶持并促进传统手工艺的发展。

全国各地均有精通传统手工艺的老艺人,传统手工艺发展至今,只有这些老艺人可以纯熟并且完整地掌握各种制作工艺。各地政府应加强对老艺人的保护与帮助,在生活、医疗等各方面进行扶持,加强对手工艺人的认定,并且在手工艺的创作上提供尽可能的支持。政府要组织年轻传承人队伍,鉴于传统手工艺的技艺传承有着一定的限制,大多数的老艺人更愿意传授技艺给自己的子孙、徒弟,这种传承方式会造成一些工艺的逐渐失传。政府可以组织年轻传承人,鼓励老艺人将经验和方法进行书面化整理,使濒危的传统手工艺得到更好的承传。

树立知识产权意识,政府加大对假冒伪劣手工艺品的管控,扶持与帮助真正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结合地方特色,可在景区构建浓郁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购物区、传统手工艺产业园等宣传平台,使真正具有地方文化历史特色的传统手工艺能够更好地发展。

(二)新媒体的运用

新媒体的运用,为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以及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同时会吸引更多的受众。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如公众号的开发以及各种App,能让更多的人来关注传统手工艺,直观地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新媒体作为媒介,能使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更具活力。

新媒体的传播有形式多样、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能更好地促进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如常见的新媒体传播方式有大家熟知的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等媒介,通过对这些媒介的运用来推动市场需求、刺激消费,形成产业链。把单一的传播方式,增加至官网、微博、微信等平台,并且增加抖音短视频等视频传播,充分利用新媒体。以大家熟知的故宫博物院为例,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手机App进行传播。其微信公众号“微故宫”有“看一看、逛一逛、聚一聚”等功能,涵盖藏品欣赏、文创产品、互动游戏等栏目,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服务。再如陕西省的秦始皇陵博物院,以“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为基础,其微信公众号上“互动体验”栏目“你好,兵马俑”,正是利用AI(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将游客的面部进行扫描,从而匹配出与其最像的秦俑,为工艺爱好者提供了更全面的了解渠道。

(三)利用高校工艺美术教育

传统手工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校教育,非遗进校园、大师进校园、建设大师工作室等措施都可以促进高校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如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引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项目蒲城麦秆画的传承人贺兴文,并成立了大师工作室,又聘请多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参与一线教学,把技艺带进课堂,手把手让学生感受传统技艺,领略传统文化之美。

高校工艺美术教育,在学习专业技艺的同时,也应对学生的文化、历史、美学与思想道德教育同等重视,使学生发展成具有高超技艺的综合型艺术人才,并充分意识到传统手工艺是民族精神与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

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完美体现着传统技艺与工匠精神的融合。传承传统手工艺,不仅是对传统手工艺技艺的传承,更是对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延续。在传承与发展传统手工艺的过程中,应正视其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明确传统手工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政府扶持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新媒体的运用为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以及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高校工艺美术教育,创新传统手工艺等,有利于传统手工艺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2]家伟.中国手工艺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9.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项目“新时代工匠精神视域下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项目编号:21JK0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史贝珂,女,硕士研究生,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花鸟画创作与理论)

(責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
区域发展篇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