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现状及分析

2021-08-24衣晓君

文教资料 2021年15期
关键词:课程实施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

衣晓君

摘   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为学生的实践行为提供更多指导,帮助他们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他们在未来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分析农村小学,发现如下问题:家长对学生德育情况的关注程度不高、教学途径和形式仍单一、课程内容不贴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教育师资力量总体薄弱。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发挥家庭教育的显性作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法治教育内容、提高教师法治素养。

关键词: 农村小学   小学生   道德与法治   课程实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学生数量缩减导致农村学校规模缩小。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处于“副课”地位,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内容不贴合农村实际,方法单一缺乏创新。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和素质教育的拓展。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农村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为小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正确地运用法律知识和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奠定基础。“道德与法治这一科目的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将学到的思想道德修养知识转化为行为,最终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1](99-100)。我们应当重视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将教育资源向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倾斜,努力提高全民素质。针对影响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问题,可以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改善教学形式,整体上提高农村“道德與法治”课程教学质量。

1.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1.1家长对学生德育情况的关注度不高

农村家庭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贡献较少,无法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上为学生提供帮助。儿童道德发展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家长对学生德育情况的关注程度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榜样。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学校德育的效果。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项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的系统性工程,家庭教育在网络教育中处于基础性地位。首先,农村家长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只重视孩子语、数、外等基础学科的学习,忽视对孩子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其次,农村家庭生存压力大,家长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孩子是否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能否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权益几乎不关注。在众多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一个极重要的导火索。最后,很多农村家长因为生计外出打工,很少陪伴在子女的身边。在当代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缺失家庭教育这一道德与法治教育主战场,尽管有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但道德与法治教育效果仍然不理想。

1.2教学途径和形式单一

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式单一,无法像城市小学那样采取课外实践、案例演示、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信息化时代,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把纷繁复杂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传授给学生,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小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大了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教育质量之间的差距。“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气氛不是很理想,学生在课堂上难以全身心投入学习中。由于农村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纯地向学生说教,学生被动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学形式较单一。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一些教师只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小学生灌输道德与法治知识,照本宣科或者发表一家之言,这种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会让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下,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也没有把培养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放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

1.3课程内容不贴合农村实际

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无法应用到农村的现实生活中。农村地区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形同虚设,无法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农村教育信息网络闭塞,农村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课程内容与农村孩子的实际生活不相适应,学生自然不会有真正的感受和体验。“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学生乐于学习并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但在现实学习和生活中,课堂教学重点在于应付考试内容,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道德与法治”课程设计要体现儿童与自然和社会的内在整合。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结合地区特色和乡村文化,不能仅局限在校园内部。

1.4师资力量总体薄弱

一些农村小学没有专职教师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在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专职教师作用重大,不仅是道德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法律行动的先行者。非专职教师虽然也可以承担“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但他们对道德与知识的掌握含糊不清,对一些专业概念的界定不十分清晰,难以系统全面地传授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效果自然不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办好道德与法治教育,离不开一支道德和法律素养过硬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当前我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师资保障制度。首先,缺乏完善的待遇保障制度。目前教师的工资处在当地平均工资的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使农村一些贫困地区留不住教师,导致师资流失。其次,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待加强。教师的社会地位标志着整个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中国古代,荀子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教师的地位可以与上帝、祖宗并列。在如今的农村,许多家长由于家务繁重对孩子的学习缺乏关注,对教师的重视程度一般。再次,教师的合法权益需要得到维护。

2.增强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效果的策略

2.1发挥家庭教育的显性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环境。首先,家长要努力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给孩子做好榜样,对孩子产生正面的价值影响,促进他们道德成长。其次,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注重沟通、交流的方式,多用说服、引导、感化等教育方式,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法治意识。最后,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和理解力,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考虑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教育孩子。家长应当充分重视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幼年时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理念,不断完善“以学生为主”理念,采用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的方式培养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对学习、对作业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让小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逐步树立道德与法治观念,不断调动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操作能力。最后,教师要综合分析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结合自身的特长,创新教学方法,优化与完善教育,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欲望。

2.3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

“教师应当在课程讲解的过程当中引入更多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与法治实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知识内容在实际生活当中的体现”[2](109-110)。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缺乏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开设贴合农村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就要做到:第一,考虑农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结合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水平。第二,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开发本土道德与法治教育资源,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帮助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小学生道德成长。第三,适当开设实践课。“使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真实情景中体验感受知识,让学生学会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69)。

2.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应该有丰富的法律知识,教师团队的法治教育水平会影响农村小学生法治教育取得的效果”[4]。专业化是教师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在有条件的学校里聘请专职教师担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对于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农村小学来说,可以多个学校共同聘用几位专职教师。其次,教师应注重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根据课程的需要,适当学习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最后,教育部门可以适当在师范学校开设专门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同时努力创造优惠的条件吸引法学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加入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5]。以上这些措施对提高我国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师资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3.结语

青少年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项关系国家发展的大工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为小学生的实践行为提供更多指导,为他们在未来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我国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从小处着手,次第进行。家庭方面,首先要让家长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学生。其次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充分信任孩子,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学校层面,教师要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内容。校领导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层面,政府应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将教学资源向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倾斜。健全农村地区教师的保障制度,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为教师提供更多福利政策,使更多教师愿意到农村工作。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注意建立起三位一体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大网络,全面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帮助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促进健康成长。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农村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将逐渐提高,进一步增强整体教学效能。教师效能来源于自身的知识积累、对教学把控满意度及专业技能的应用等多方面。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会自主把控学习并享受自主学习成果,能增强学习效能。

参考文献:

[1]邱结.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研究[J].考试周刊,2020(96).

[2]赵建军.提升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54).

[3]文萬.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

[4]薛春兰.重庆农村小学生法治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9.

[5]李晓雪.当前中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课程实施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剪纸教学”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探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