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慧琳音义》反切用字校勘六则

2021-08-24计丽

文教资料 2021年15期
关键词:校勘

摘   要: 在文本异文的基础上,利用反切原理和慧琳反切的结构特征对部分反切讹误用字进行校勘,为《慧琳音义》中其余讹误的反切补充新的校勘角度。

关键词: 校勘   反切原则   慧琳音义

一、引言

慧琳《一切经音义》(后简称《慧琳音义》)是我国唐代一部集诸家训释大成的佛经音义文献,也是汉语言文字学的一大宝库,具有极高的文献学和音韵学价值。自清末从日本传入中国以后,就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在文献辑佚、考订、校勘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诸学者侧重于对各种版本相异之处的比对校勘,本文试图在文本异文的基础上,从反切理据角度对《慧琳音义》中的部分反切用字的讹误现象进行校勘。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基本原理是前一个字用来标注被注字的声母,后一个字用来标注被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由于古书是竖向排版,因此我们称之为切上字和切下字,被注字则称为被切字。在传统反切中,切上字只管被切字的声母,切下字则管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两者拼合方可切出被切字的读音。随着反切注音法的发展与成熟,反切作者们越来越注重切上字和切下字的拼读和谐,切上字不断向被切字趋近,由一开始的只管声母,逐渐发展为介音与被切字一致。如平山久雄(2005)总结出的敦煌《毛诗音》中的“类一致”反切和“开合一致”反切,切上字除去声母与被切字一致,等第或开合亦与被切字保持一致。《慧琳音义》反切中普遍存在一种新型反切,切上字与被切字不仅声母一致,韵核部分与被切字一致,部分反切的切上字与被切字仅有声调上的区别,如“栋,东贡反(1913)、降,江巷反(632)、缥,漂眇反(1081)、醒,星定反(939)”。张渭毅(2015)称这类反切为“异调同韵类”的反切,并指出这类反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根据这种反切的结构特征,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條规则,即“异调同韵类”的反切中,切上字与被切字必不同调,否则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同音,反切不成切;切下字与被切字必不同声,否则切上字与被切字同音,亦不可成切。如此,针对《慧琳音义》反切中出现的反切用字讹误现象,我们可以在文本异文的基础上利用反切原理和反切结构特征进行校勘。

二、校勘六则

(一)冗,昔陇反。

烦冗:昔陇反。《声类》云:冗,散杂无食之人皆曰冗。(2022)

按:“冗”字在慧琳反切中作被切字共4次,作切下字1次,

自冗:而勇反(1165)

毛冗:如勇反,散也。冝作● ,而容反。谓古贝垂毛者也,毳饰也。(1665)

瘿尰:上婴郢反,下时冗反。《文字集略》云:瘿,颈肿风水气结为病也。尰亦头肿也。或作尰,从九重声也。冗音辱种反。(1956)

从慧琳的反切来看,“冗”字当为日母字,且该字在其他韵书、字书中亦不读作心母字,故上字“昔”存在讹误的可能,查“昔”字在慧琳反切中除去作日母字“冗”的上字外,亦作了日母字“蓐”的切上字。

缯蓐:昔烛反。《声类》云:蓐,荐也。郭注《尔雅》云:蓐,席也。《说文》:从艹辱声也。(1112)

然“蓐”字亦从未有心母的读音,其在慧琳反切中均读作日母,其中一条则以“茸”作其上字。

敷蓐:下茸烛反。《考声》:草也。厚也。滋绵度也。从草辱声。传从纟作缛,俗字,非也。(1967)

比对“昔烛反”和“茸烛反”的释义,两者并无意义区别,“蓐”字从未有心母读音,“茸烛反”从反切结构来看,切上字与被切字仅有韵尾和声调的区别,是典型的慧琳式反切。笔者认为“昔烛反”的上字“昔”当为“茸”字的讹误。那么,“冗,昔陇反”的上字亦可能为“茸”字,切上字与切下字构成“异调同韵类”的反切,符合《慧琳音义》的反切结构特征。

(二)翱,敖高反。

翱翔:上敖高反,下象羊反。《毛诗传》云:翱翔,犹仿佯也。郑云:逍遥也。郭璞云:鸟飞布翅也。《说文》:回飞也。二字并从羽,皐、羊皆声。集作● ,俗也。(2139)

按:从反切基本原理来看,“翱”作“敖高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同为疑母,切下字与被切字同为豪韵平声,符合反切上字取声反切下字取韵和调的基本原理,但是切上字“敖”不仅声母与被切字一致,韵和调亦与被切字一致,切上字与被切字形成重音,反切不成立,因此切上字存在讹误的可能较大。查“翱”字在慧琳中的其余反切有:

翱翔:上傲高反,下象羊反。《郑笺〈毛诗〉》云:翱翔,逍遥也。《韩诗》云:游也。《说文》:并从羽,皐、羊皆声。(2197)

从两条反切的注释来看,两者词条一致,亦不存在意义区别,故结合反切原理,“翱,敖高反”的切上字“敖”当为“傲”字的讹误,否则违背反切原理,无法成切。

(三)沆,航郎反。

沆瀣:上航郎反,下骸戒反。《楚辞》云:沆瀣,北方夜半子时气也。《古今正字》并从水,从亢韰皆声。(2037)

按:该条反切中,被切字“沆”有匣母唐韵平声和匣母唐韵上声两读,切上字“航”则仅匣母唐韵平声一读,这就决定了“沆”字在该条反切中只能读作匣母唐韵上声,否则切上字与被切字形成重音,反切无法成切,该条反切的下字“郎”为来母唐韵平声,声调与被切字无法成切,故下字有存在讹误的可能。查“沆”字在《慧琳音义》中的其余反切有:

沆瀣:上航朗反,下谐界反。《楚辞》云:湌六气而饮沆瀣。《王逸注》云:夏食沆瀣。沆瀣,北方夜半子气也。《广雅》云:常气也。《古今正字》亦云:湌六气饮沆瀣。二字皆从水,亢韰亦声。韰音同上。《说文》:韰从韭叡省声。叡音槩。(2114)

沆瀁:上河朗反,下音养,并上声字。《楚辞》云:沆瀁而不可滞。《王逸注》云:沆瀁,犹浩荡大波涛也。经文作洸洋,音光羊,并平声字,非此用也。(1089)

从注释来看,“航朗反”“河朗反”与“航郎反”并无意义区别,且“沆”字在慧琳反切中的其余反切均以“朗”作下字,故“沆,航郎反”的下字“郎”①当为“朗”字的讹误。

(四)甃,皱瘦反。

滞甃:皱瘦反。《说文》:甃,井甓也。从瓦秋声。甓音鼙觅反。(2134)

按:该条反切的切上字“皱”字为庄母尤韵去声字,与被切字“甃”字形成重音,反切不成切,查“甃”字在《慧琳音义》中的其余反切有:

栏甃:下邹救反。《埤苍》云:甃,缩小也。《周易井卦》云:‘井甃无咎是也。《说文》云:甃,井甓也。从瓦秋声。甓,萍觅反,● 砖也。(2012)

栖甃:上音西,下邹救反。《说文》云:井甃也。从瓦秋声。(2030)

从注释来看,三条反切并无意义区别,故不存在以声别义的问题,从字形来看,“皱”与“邹”字形相近,又“邹”作“甃”上字构成异调同韵类式反切,是典型的慧琳式反切,因此,“甃,皱瘦反”的上字“皱”当为“邹”字的讹误。

(五)觉,交教反。

觉悟:交教反。睡觉也,觉亦悟也。下吾故反,俗字也。正作窹,从宀从丬吾声也。《苍颉篇》云:● 觉而有言曰寤。谓说梦中一事也。(951)

按:该条反切的被切字“觉”字为见母肴韵去声和见母江韵入声两读,均为见母字,下字“教”字为见母肴韵平声和见母肴韵去声两读,亦均为见母字,根据反切原理,反切下字不能与被切字同声,因此,“觉,交教反”无法成切。查“觉”字在《慧琳音义》中的其余反切有:

觉寤:上江岳反,又音教。愽雅:觉,知也。下五故反。毛诗云:寤亦觉也。《说文》:从寝省吾声。(1222)

觉寤:上江学反,下五故反。《广雅》:觉,知也。顾野王云:觉谓知晓也。《苍颉篇》:寐觉而有言曰寤。《毛诗传》云:寤亦觉也。《说文》:觉亦寤也。从见学省声。寤,● 省吾声。经从穴作寤(窹),非也。● 音梦。(923)

惊觉:下交效反,又如字作角。《考声》云:觉,睡觉。顾野王言:眠寐也。《说文》:寤也,从见从学省声。借音字也。(1890)

从上述反切和注释来看,“觉”字两读并不区别意义,又结合慧琳反切中的两条“觉,交效反”“觉,交教反”的下字“教”可能为“效”字的讹误。需要指出的是,徐时仪(2008)合刊版及大正藏版中该条反切的下字均为“教”字,笔者比对了高丽藏版中的“觉,交教反”下字的字形,似与“斅”字更接近,若下字取“斅”亦成切,与“觉,江学反”同音,故“觉,交教反”亦可能为“觉,交斅反”,上字与下字形成入声兼配阴声的关系,亦属于典型的慧琳式反切。

(六)戏,希奇反。

戏论:上希奇反。经从虚作戱,非也。(1184)

按:该条反切,被切字“戲”有晓母支B平、去两读,切上字“希”字为晓母微韵平声字,切下字为见母支B平声和群母支B平声两读。根据赵翠阳(2009)的研究,《慧琳音义》的支B与微韵相混,那么“戏,希奇反”的切上字就决定了被切字“戏”必为晓母支B去声字,否则上字与被切字同调,反切不成立。如此,平声下字“奇”字则与被切字声调混切,反切亦不成立。查“戏”字在《慧琳音义》中共32条反切,除去以平声“奇”作下字,其余均以去声字作其下字,其中以“希”作上字的共22条,举例如下:

戏论:希义反。《尔雅》:戏,谑也。《广雅》:邪也。《考声》:弄也。《诗传》:逸豫也。《说文》:从戈● 声也。● 音熈。● 字从豆戈,音古禾反。省从虚从戈作戱,非也。戈音与軄反。谑音香约反。(1210)

戏乐:上希寄反。《尔雅》云:戏,谑也。郭注云:谓啁也。《说文》:从戈● 声。经从虚作戱,非也。下音洛。● 音希。(793)

嬉戏:上喜其反,亦喜音。《苍颉篇》:嬉,亦戏笑也。《古今正字》:乐也。从女喜声。下希寄反。《考声》云:戏,谑也,悦也。郭注《尔雅》云:啁,戏也。《说文》:从戈● 声经从虚作戱,俗字也。●,音希也。(915)

从注释来看,“戏,希奇反”与“戏,希义反”并无意义区别,结合“戏,希寄反”的注释及“寄”字的字形,“戏,希奇反”的下字可能为“寄”字的讹误,否则反切无法成切。

三、结语

文中的六则校勘均从反切原理和慧琳反切的结构特征出发,在文本异文的基础上,利用《慧琳音义》中“异调同韵类”反切原则,即切上字必不与被切字同调,切下字必不与被切字同声,判断出不成切的反切讹误用字而进行的校勘,以为《慧琳音义》的校勘补充新的角度。

注释:

①大正藏版该条反切为“航即反”,反切下字与被切字韵调均不成切,亦为讹误字。

参考文献:

[1]金雪莱.慧琳《一切经音义》语音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

[2]计丽.慧琳《一切经音义》反切结构类型整理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8.

[3]潘悟云.汉语历史音韵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平山久雄.平山久雄語言學論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館,2005.

[5]徐时仪.《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6]张渭毅.慧琳上下字异调同韵类的反切及其研究价值[A].佛经音义研究——第三届佛经音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

[7]赵翠阳.慧琳《一切经音义》的韵类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五臣注《文选》音注整理与音义研究(20BYY127)。

猜你喜欢

校勘
《说文校议》校勘方法分析
赵壹《非草書》校勘研究
浅谈王念孙的校勘方法与成就
嘉庆六年影宋刊本《尔雅郭注》研究
中华书局校点本《金史》讹误补勘